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4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8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心肌桥的检出率为1.83%,均为左前降支单发心肌桥,8例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7例EKG、Holter检查有缺血性ST-T改变,但2例肌桥近段有粥样硬化及狭窄,3例心脏彩超有阳性发现。肌桥伴冠脉近段狭窄予药物治疗和PCI治疗,单纯肌桥者仅予药物治疗。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肌桥近段血管易发生粥样硬化,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缓解因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所致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费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3002-3004
早在1737年就有人注意到了在冠状动脉上有横跨肌束的存在.1922年Grainiciance首先报道了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存在.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systolic narrowing)[1],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地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冠脉显影正常的"挤奶现象"(milking effect).1961年Polacek将该肌束命名为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e,MB).近来人们又不断用冠状动脉内超声,多层螺旋CT及核素成像技术等对其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捷华  胡剑平  汪靖 《安徽医药》2012,16(10):1464-146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检出的165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特点及治疗体会.结果心肌桥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2.0 %,其中有 139例(84.2%)心肌桥发生于前降支中段;10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有临床症状40 例(Noble 1级7例,Noble 2级14例,Noble 3级19例),有心电图ST T异常的5例(Noble 2级 1例,Noble 3级4例);163例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62例,其中发生于心肌桥近端54例(87.0%);所有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中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应用,心肌桥近端严重狭窄(8例)予以冠脉介入治疗,效果均较好.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其临床症状与Noble分级相关.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效果较好.冠脉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心肌桥近端血管,严重者可予以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肌桥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心肌桥的定义192 2年 Crainicianu首先报道心肌桥的存在 (Myocardial-bridge MB) ,196 0年 Potmann Iwig在冠脉造影时证实心肌桥在心室收缩期压迫冠状动脉使其狭窄 ,在舒张期恢复正常 ,长期以来均认为心肌桥属于先天性解剖异常 ,是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研究认为心肌桥有轻重不同程度 ,轻者可无临床症状 ,重者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猝死 ,临床医师不应忽视。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均走行于心脏外膜的脂肪组织中 ,但有时冠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 ,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脏心肌表面 ,覆盖在心肌表面冠…  相似文献   

5.
心脏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走行于心外膜脂肪组织或心外膜深面。有时,冠脉主要分支的一段走行于心肌内,在心肌走行一段距离后,又浅出到心肌表面来,走行于心肌内的动脉段叫做壁冠状动脉,遮盖冠状动脉的心肌称肌桥。由于肌桥的收缩导致冠脉狭窄,血流量减少,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自2001年5月至2004年6月,2例冠状动脉肌桥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病例1:患者,男,37岁,反复发作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憋气。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肌桥约4~5cm,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约90%,舒张中晚期正常…  相似文献   

6.
关李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9,(9Z):2014-2015
目的:分析心肌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检出心肌桥15例,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心肌桥检出率为3.26%;心肌桥最常见于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药物、PCI及手术可治疗心肌桥患者。结论: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桥对近端冠状动脉有加速粥样硬化的作用,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肌病与心肌桥的临床发生有关,有症状的心肌桥首选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肌桥与临床症状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67例患者中检出心肌桥7例.结果心肌桥部位均在左前降支,收缩期狭窄均在70%以内,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1例患者仅狭窄50%,为一孤立性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梗塞.结论心肌桥与心电图ST-T改变未显示出一致性关系,其狭窄程度与胸痛亦无必然联系,心肌梗塞发病机理并非冠脉闭塞,机理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8.
卜荣生 《海峡药学》2014,(10):97-98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造影心肌桥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期间通过冠脉造影检测出的82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82例心肌桥患者中有2例肌桥处于回旋支,其余80例都位于左前降支。有7例心肌桥近端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有5例心肌桥所处部位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有3例心肌桥远端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治疗心肌桥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有30例患者口服“合贝爽(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90mg,每天1次”,同时接受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两种药物辅助治疗,结果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结论心肌桥可能会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治疗方法为多采用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效果较好;如有必要可以采用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脉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在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进行冠脉造影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确诊为冠脉肌桥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500例实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有62例患者被确诊为冠脉肌桥症,检出率为12.4%,在这62例患者中,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的有22例,前降支中段的有33例,前降支远段的有4例,发生在回旋支的有3例.结论 冠脉肌桥属于常见的解剖结构异常症状,多发生在冠状动脉前降支部分,多表现为轻中度的收缩期狭窄.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冠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脉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称为心肌桥,该段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其发作时可表现为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容易出现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较早的研究认为心肌桥是一种良性病变,但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其与临床有密切的关系,心肌桥除收缩期对冠状动脉壁产生压迫而影响血流外,其近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可继发斑块不稳定,它在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乃至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为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导致缺血加重.本文报告1例心肌桥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心肌变异,发生率约5.4%~85.7%;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特定条件下,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下降,出现急性冠脉症状、心肌顿抑;严重者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目前,临床上的无创检查对诊断心肌桥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强,常常依据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标准。而由于冠脉造影检查具有侵袭性,费用昂贵,在临床上推广具有难度;很多患者拒绝接受以至于贻误了治疗时机,而且,冠脉造影要求操作者拥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诊断经验,在术中通过收缩期、舒张期血管内造影剂浓度的改变来判断心肌桥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心肌桥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2457例患者,其中检出心肌桥88例。结果从24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心肌桥88例,心肌桥检出率3.58%,孤立性心肌桥(无冠脉狭窄)31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7例,并发高血压20例,并发糖尿病12例,并发心脏瓣膜病2例。82例有发作性胸闷或胸痛症状,5例有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引起心绞痛,对可疑心绞痛的患者应尽早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心肌桥)的特征和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747例接受冠脉造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22例。结果心肌桥检出率为2.94%;心肌桥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最主要征象: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54.4%;有心肌桥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结论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心肌桥最主要征象;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70例MBMCA患者,收集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与MB-MCA病变相关的因素。结果 MB-MCA合并冠脉硬化39例,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31例,MB-MCA合并冠脉硬化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患病因素、心脏超声改变和心电图等各方面与孤立性MB-MCA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MCA能单独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状,且发生率较高,可以使用MSCT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CTA)显示并评价心肌桥的物理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桥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间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502例患者的资料,评价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大小、伴发的粥样斑块情况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解剖特点与粥样斑块的关系。结果502例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CTA发现心肌桥存在147例,检出率29.3%,CAG发现13例,检出率2.6%,两者间有差异。心肌桥的平均长度(32.10±9.25)mm,平均厚度(1.32±0.50)mm,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于壁段及远段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可作为显示并评价心肌桥血管的首选方法,其安全、准确、无创性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况磊  陆菁  蔡明霞 《黑龙江医药》2010,23(6):987-988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指心脏外膜的冠状动脉的某段或其分支的某段穿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状的心肌所包围,这部分冠状动脉即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心肌桥曾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解剖变异,但近年来有文献相继报道心肌桥(MB)可以导致心脏相应临床症状,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8.
王尚中 《安徽医药》2020,24(2):213-216
心肌桥是一种先常见的解剖学变异,表现为心包脏层冠状动脉(最常见于左前降支中段)的一部分走形于心肌内。这种结构会导致心脏收缩时心肌内冠状动脉受到心肌的压迫,进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尽管这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结构异常,并且无症状者居多,但也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脉痉挛、短暂心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冠脉造影等技术可以提供病变形态组成的详细情况。在壁冠状动脉近端最易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在收缩期完全受压迫的壁冠状动脉内部则常幸免于此。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表明,心肌桥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解剖危险因素。该文就心肌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主要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心肌桥的临床特点。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60例心肌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有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症状。42例(70%)有心电图改变;前降支心肌桥58例(96.7%),回旋支心肌桥2例(3.3%)。肌桥狭窄程度Ⅰ级:39例(65%),Ⅱ级:15例(25%),Ⅲ级6例(10%)。60例均行药物治疗,支架置入2例。随访1年,患者症状明确好转,无病情恶化病例。结论心肌桥较常见,临床可有不同症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冠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也是一种具有多种可能表现的临床病症,其临床意义也存在争议。关于心肌桥的多项研究与报道提示与心肌缺血、梗死,甚至是猝死相关,因而心肌桥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评估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心肌桥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特征、影像学检查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