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黎黎  王芬  柯善高  夏夷  钟明 《安徽医药》2016,37(3):314-3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CSEA)及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足月待产、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初产妇996例,其中503例产妇于活跃期实施CSEA+PCEA镇痛(分娩镇痛组),493例未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子宫收缩、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产程中缩宫素的使用率、产后出血率、羊水Ⅲ度污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结果 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无明显改变;子宫收缩力减弱;分娩镇痛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程度低;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率、羊水Ⅲ度污染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能会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延长,对子宫收缩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增加缩宫素的使用率及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其镇痛效果显著,运动阻滞程度低,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肖敏  陶瑞雪  张燕 《安徽医药》2020,41(5):526-529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且符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纳入标准的产妇160例,依据医生评估结果及产妇意愿选择分娩方式,按实际分娩结果分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简称阴道分娩)组68例,再次剖宫产(简称剖宫产)组80例,12例因阴道试产失败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简称阴道试产失败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40例单胎顺产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产妇的临床特征以及分娩信息,分析影响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瘢痕子宫患者中,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5%。阴道分娩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相比,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孕周、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孕妇在严格的操作规程以及孕期控制体质量指数、胎儿体质量可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3.
王传珍  王慧敏 《安徽医药》2020,41(7):819-82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24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阴道分娩的产妇122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2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相关指标(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不良反应(产褥期感染、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其他等)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情况(呼吸窘迫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以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产褥期感染、产后大出血、其他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阴道分娩可减少产妇不良反应,有利于产妇恢复,且不影响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对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高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阴道试产条件,且不符合剖宫产指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待产妇宫口开大至3 cm,胎先露下降至-1以下进入产房后采取气囊仿生助产术;对照组产妇选择常规阴道分娩。记录两组对象的产程时间、出血情况、新生儿情况和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35±1.66) h、(0.76±0.13) h和(6.51±2.20) h,均短于对照组的(11.27±2.14) h、(1.35±0.21) h和(10.37±2.6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时和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111.97±23.84) mL和(234.13±59.03) mL,均少于对照组的(123.24±26.30) mL和(264.65±57.2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窘迫的例数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钳助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囊仿生助产在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高龄产妇阴道分娩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子宫出血和胎儿窘迫的发生,并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联合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30,传统分娩+硬膜外镇痛)和B组(观察组,n=30,导乐分娩+硬膜外镇痛).观察记录两组产程时间、疼痛的强度、分娩方式、阴道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产程比A组缩短,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B组缩宫素使用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分娩中采取有效的全程陪伴护理措施,减轻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明显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蒋励帅  万玉婷 《安徽医药》2015,36(11):1336-1338
目的 研究初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围产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29例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分娩巨大儿的初产妇临床资料,并与529例同期随机选择的无合并症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初产妇进行比较。结果 初产巨大儿母亲的身高、体质量(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宫高、腹围、B超测量的胎儿腹围、胎儿股骨长度均高于初产妇正常体质量儿组(P < 0. 05)。初产巨大儿孕妇出现头盆不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子宫收缩乏力、会阴裂伤(Ⅲ度及以上)、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初产妇正常体质量儿组(P < 0. 05)。而初产妇巨大儿组的年龄、孕周、孕次、胎儿双顶径和择期剖宫产(未经阴道试产)率与正常体质量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做好初产妇孕期饮食指导,加强围生期管理,预防巨大儿的同时,提高产前预测巨大儿准确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信息管理系统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联合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拟实施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信息管理系统辅助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各产程时间、新生儿指标、产妇分娩镇痛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镇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娩过程中产妇缩宫素使用率(43%)低于对照组(59%)、自然分娩成功率(79%)高于对照组(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23.3±94.5)min和(477.2±98.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56.2±111.7)min和(514.0±11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期间对自控硬膜外镇痛方法掌握、自我评估内容知晓程度及不良反应汇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镇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管理系统可加强产妇对分娩镇痛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分娩镇痛护理质量,减少缩宫素使用率,缩短产程,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陪伴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行导乐陪伴加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100例实行传统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有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分娩镇痛的效果好,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谌雯丽  秦丰江 《安徽医药》2018,39(11):1331-1334
目的 分析新产程标准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分娩的产妇800例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产程标准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执行新产程标准的产妇400例,对照组选取执行旧产程标准的产妇列4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时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妇并发症情况(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会阴裂伤、产褥病率),剖宫产原因,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情况(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时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率、会阴裂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旧产程标准相比,新产程标准可放宽产程时限,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檀江燕  李玉红 《安徽医药》2018,39(5):609-6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阴道分娩的8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3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产妇入院时及干预后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价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及应对方式情况;孕妇分娩后测定其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娩结局。结果 干预组分娩知识评分(19.02±0.33)分,分娩态度(43.02±1.74)分,应对方式(27.93±1.41)分,分别较对照组的分娩知识(15.12±1.24)分、分娩态度(36.72±3.45)分、应对方式(19.08±2.74)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154.83±12.51)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212.22±17.61)m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23.0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干预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2.33%较对照组的15.3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减少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镇痛组在产程中使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陪伴分娩,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总产程时间、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情况等。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生命体征平稳情况、缩宫素应用率、人工破膜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陪伴分娩操作简单,安全,有镇痛效果,能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镇痛在分娩中应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人住本院,ASAI~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即将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均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娩时实施镇痛,即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分娩时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镇痛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的活跃期明显缩短(P〈0.05)、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和5min 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镇痛效果好,且能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并对妇婴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脉冲波疗法加导乐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593-594
目的 观察脉冲波疗法加导乐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分娩方式、产程干预、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96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3 cm时均由一名高年资的助产师导乐分娩,镇痛组的产妇使用GT-4A分娩镇痛工作站给予脉冲波疗法.结果 镇痛组使用脉冲波疗法分娩镇痛后0.5 h、1 h、2 h、3 hVAS评分与镇痛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132.48±48.32)min]加速明显,第二产程[(40.13±18.28)min]缩短,且剖宫产率(13.27%)及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3.61%)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阴道助产率、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波疗法加导乐镇痛效果良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试产失败病例与分娩镇痛的实施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病例中分娩镇痛的403例,中转剖宫产的49例,与同期未实施分娩镇痛患者366例,其中中转患者47例,究其原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例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前三位均为活跃期停滞、胎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胎先露下降停滞,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不是引起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连续注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产程过程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60位足月单胎初产妇作为分娩镇痛组,给予0.2%罗哌卡因+0.5%芬太尼混合剂经硬膜外持续自控镇痛泵(PCEA)给药直至胎儿娩出,选择同期在我院未予任何处理经阴道分娩的60位足月单胎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P>0.05)。结果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娩镇痛组中有37.5%的产妇感觉无痛,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2.5%,而观察组中有68.75%的产妇感觉中度疼痛,多于分娩镇痛组的1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连续注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不增加总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57-45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10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分娩组(42例)。于产后6周,3个月、6个月进行盆底肌力评分。比较2组产后盆底肌张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力的早期影响大于择期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结论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影响,选择性剖宫产对早期盆底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住院分娩的无剖宫产手术史且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和母婴结局、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115例产妇中,48例直接行剖宫产,经阴道试产成功47例(70.1%).A组的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应进行严格的阴道试产指征的筛选,然后进行严密的产程监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