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消瘤汤治疗甲状腺肿瘤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秀明 《光明中医》2006,21(7):85-86
甲状腺肿瘤属中医"石瘿"、"瘿瘤"病的范围.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是与情志内伤、饮食和水土失宜有关.其病机则为肝都气滞、脾土不运、或肝郁化火,伤阴灼津、炼液化痰,气血、痰浊互相胶结,留而不去而成.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化痰祛瘀、软坚散结为主,笔者自拟消瘤汤临床应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瘤.本方组成:柴胡6g,生牡蛎、白芍、鳖甲各15g,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2g,玄参、三棱、桃仁、浙贝母、炒穿山甲各10g,甘草3g.本方治疗甲状腺瘤66例.治愈:(临床症状及肿块消失者)20例;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2/3者)29例;有效(症状减轻、肿块缩小1/3以上者)11例;无效(症状及肿块未见改善者)6例;总有效率为91.0%,说明本方是治疗甲状腺肿瘤行之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规律,用以指导本方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医案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和黄金分割法分析本方证的发病、诊断、症状和药物等项目。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研究本方证的发病规律、症状规律和用药规律。结论:对于研究方证的临床应用规律,数据分析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工具,数据分析结合文献研究可解决本方的部分理论争议,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代表方剂。本方根据“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甘温除热”的理论制订的。本方的适应证是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引起的各类疾病。临床中,除症状表现不同外,而脉象浮大无力或脉小而细、舌质淡,这是本方辨证要点,现举例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中,方由大黄(后下)、芒硝(冲)、枳实、厚朴组成,通腑泻热,主治热结便秘,疗效卓著,尤其在急症的中医救治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将本方用于各科急症临床的文献概述如下.1 外科急腹症1.1 急性胆囊炎 曾氏以本方加蒲公英、金钱草、三七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每日2剂,若大便通则去大黄、芒硝,日1剂.治疗本病75例,结果大部分经1~2天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缓解,平均治疗8.34天,总有效率97%.孙氏亦以本方加番泻叶、青木香、川楝子、甘草治疗10例,均服1~2剂便通痛止.1.2 肠梗阻 程氏以本方加莱菔子、赤芍,在常规胃肠减压及对症治疗后,胃管内注入药汁150ml,治疗老年性肠梗阻196例,多于8~12小时攻下成功,症状缓解,痛胀消失.易氏以本方加莱菔子、赤芍、桃仁为基础方,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老年性肠梗阻286例,结果痊愈204例.黄氏以本方加金银花、赤芍、桃仁、莱菔子水煎,徐徐口服,治疗各种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的结肠,主要以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脓血便、黏液便、便秘或腹泻交替、肛门直肠紧迫感为临床症状的疾病.笔者于1996年以来对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本方灌肠治疗,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古代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炙甘草汤古代运用的频数和聚类统计,分析本方剂量和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古代运用本方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农本方甘露消毒丹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农本方甘露消毒丹,每日1剂,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农本方甘露消毒丹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头痛为临床常见急性疾病。笔者自拟“丹钩芷芎汤”治疗本病33例,观察到本方对迅速解除症状,改善功能,延缓或中止复发有着良好的作用。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 诊断依据 1.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头痛史; 2.发作时有一侧或双侧头部剧烈搏动性  相似文献   

9.
乐奇  阎培宁 《国医论坛》1989,4(1):41-42
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痦瘤”、“瘾疹”、“风疹疾”等。临床表现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生和消退都较快,伴有瘙痒和烧灼感。中医认为多与风邪有关,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用经方治疗疗效显著,临床报道也较多、今概述如下: 一、桂枝汤类 (一) 桂枝汤:顾氏用本方加味治疗荨麻疹疗效较为满意,并指出,本方治疗皮肤病的范围远不只此,只要逢冬季发作,春暖时症状减轻,伴有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缓者,  相似文献   

10.
李杰 《陕西中医》2008,29(1):102-102
芍药甘草汤为张仲景所创,主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所致的"足挛急"一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不论是中枢性的,或末稍性的,均有镇静作用;能缓解表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横纹肌及深在的平滑肌的脏器(如胃、肠、气管、胆囊、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或血管等)的挛急,并制止其疼痛.对肌肉痉挛和痉挛所产生的任何疼痛均有效.除能有效治愈小腿抽筋外,肚脐眼周围腹直肌刺痛、神经痛、腰痛、小儿腹痛等症也是使用本方的指征.笔者循意,常以本方加味用于治疗津亏血少,筋失濡养所致的筋系"挛急",或由"挛急"所致的各类疼痛等病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