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日照东港医院2004年8月~到2006年2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303例,以在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为病例组,以仅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作用。结果:病例组155例,出现继发腹泻35例,发生率为22.58%;对照组148例,发生继发腹泻75例,发生率为50.68%。结论:微生态制剂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琳  黄永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06-3107
目的:探讨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的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ADD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妈咪爱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P〈0.01。结论: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AD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酸菌片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小儿肺炎12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微生态治疗组60例观察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天微生态治疗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率23.33%,常规治疗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率63.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0.52%,微生态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结论小儿肺炎由于病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疾病发生时消化道负担加剧,容易发生腹泻;肺炎时大量的气道分泌物及有害物质随患儿吞咽进入肠道,对肠道造成刺激;肺炎时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对儿童脆弱的肠道菌群造成严重损伤,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乳酸菌片在小儿肺炎中进行微生态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避免继发腹泻发生,促进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恢复,并且可以促进继发腹泻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小儿肺炎糖浆并验证其疗效.方法:采用蒸馏及水提醇沉法制备小儿肺炎糖浆,与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临床对照应用,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8.7%,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炎糖浆制备工艺合理,疗效可靠,是较好的治疗小儿肺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乳酸菌散剂预防和减少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方法:将小儿肺炎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乳酸菌散剂,对照组仅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出现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例,对照组出现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6例,两组对比,P〈0.01。结论:复方乳酸菌散剂可以预防和减少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对缓解肠道症状和调整肠道菌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防治效果.方法 小儿肺炎患者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6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出现继发腹泻后,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乳酶生治疗;观察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整肠生治疗,出现继发腹泻后仍继续给予整肠生治疗.观察2组继发腹泻发生率及腹泻疗效.结果 观察组继发腹泻30例,发病率为18.07%;对照组继发腹泻46例,发病率为38.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肠生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且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边德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48-55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采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62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治疗或继发腹泻后再给予微生态制剂,观察组在患儿一入院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预防性应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d内发生腹泻的患儿的例数。结果观察组181例,继发腹泻36例,发生率为19.89%;对照组181例,继发腹泻62例,发生率为34.25%;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态制剂提前应用可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素)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288例,预防组168例,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乳酸菌素,然后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疗效、止泻时间及腹泻总病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组继发腹泻30例,发病率17.86%,对照组继发腹泻46例,发病率38.33%(x2=14.07,P<0.01).预防组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酸菌素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防治效果。方法小儿肺炎患者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6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出现继发腹泻后,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乳酶生治疗;观察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整肠生治疗,出现继发腹泻后仍继续给予整肠生治疗。观察2组继发腹泻发生率及腹泻疗效。结果观察组继发腹泻30例,发病率为18.07%;对照组继发腹泻46例,发病率为38.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肠生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且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在其发生或治疗时,25%~52.9%的患儿出现相关性腹泻,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9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文权 《哈尔滨医药》2012,32(3):210-211
目的 观察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收集我院880例应用抗生素患者的资料,回归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和与抗菌药物应用的关系,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大便涂片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大于10:1者多,占37.5%,小于1:10占16.67%.无菌者占8.33%,有少量细菌者占8.33%.通过分析,在常规计量应用情况下,有5类16个品种的抗生素可以引起相关性腹泻,其中头孢三代类占15.54%、青霉素类占3.76%、碳青霉烯类占2.34%、头孢二代占4.56%、克林霉素占6.66%.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影响因素:年龄、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时间、以及采用干预措施等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途径及预防抗菌药物种类无关,P>0.05.结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发病因素很多,应当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妈咪爱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预防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行对症处理以及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在对照组同样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结果通过预防性治疗,观察组无腹泻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在轻度和重度腹泻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在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上临床效果显著,完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1年3月呼吸科住院使用抗生素患者共160例,其中发生AAD的80例作为试验组,无AAD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AAD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引起AAD的抗生素主要为三代头孢(30%),其次为青霉素类(27.5%);影响AAD发生的因素有年龄大、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禁食及采用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静脉给药途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联合用药,慎用广谱抗生素,避免预防抗生素,从而减少A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赤  彭罕鸣  曹晓晓  吴宁 《中国药房》2010,(18):1687-168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以住院期间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的患儿为治疗组(180例),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180例),分别观察治疗第3、5、7天时腹泻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治疗第3、5、7天时腹泻的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10.00%、16.67%、13.33%,对照组分别为36.67%、43.33%、50.00%,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轻型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3.33%、23.33%(P<0.05),重型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33%、26.67%(P<0.01),无腹泻发生率分别83.33%、50.00%(P<0.01)。治疗组病例依从性较好,未见不良事件,全部完成本次临床观察。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288例,预防组168例,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丽珠肠乐,然后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疗效、止泻时间及腹泻总病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30例,发病率为17.86%,对照组继发腹泻46例,发病率38.33%(χ^2=14.07,P〈0.01)。预防组治疗小儿肺炎继友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丽珠肠乐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秀琪  陆晓明 《中国药业》2009,18(23):48-4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482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30例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A组176例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培菲康,预防B组176例加用思连康。结果继发腹泻发生率预防A组为17.05%,预防B组为17.61%,对照组为36.92%,A、B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预防组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尤其是1~12个月年龄段的小儿,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复方谷氨酰胺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进行观察与护理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13.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45.00%),观察组的治疗后总有效率(87.50%)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59.2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复方谷氨酰胺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有良好的的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抗生素应用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与临床药学意义。方法对960例小儿肺炎的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60例小儿肺炎中,有578例小儿肺炎是将全日药量一次性静脉输入患儿体内,这种做法不仅临床效果差,还容易造成血药浓度过高,甚至引起中毒;本组共有888例采用联合用药占92.5%,3种以上联合多达348例,占36.3%。结论小儿肺炎应用抗生素时,最好不要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单用为佳,同时注意选择合适溶媒,以免发生不良后果,影响疗效。合理谨慎用药,达到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对比两年度门诊肺炎抗生素使用情况,证明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教育的成效。方法调查本院2007年度与2010年度小儿肺炎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方法、种类及肺炎平均病程治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年共收治小儿肺炎321例,抗生素使用率为99.4%,静脉输抗生素为94.1%,青霉素类及头孢2、3代使用率分别为76.6%、10.0%。2010年共收治238例,抗生素使用率为96.2%,静脉输抗生素率为87.8%,青霉素类及头孢2、3代使用率分别为72.7%、5.0%。两年度小儿肺炎平均病程为8.5d,治愈率2007年为95.3%,2010年为93.3%。行χ2检验得出2010年度抗生素使用率及级别、静脉输抗生素率较2007年度显著降低而平均病程、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肺炎的治疗中抗生素过度使用通过学习规范使用抗生素等知识后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研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抗生素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明显,临床症状消失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