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致病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我科收治的83例急性脑血管(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12例,致残23例,死亡50例,病死率60.2%.结论 急性脑血管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治疗重在预防,对相关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应早期进行,可有效降低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之间关系的探讨及认识。方法:分析63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伴SIRS,病人至少符合2个SIRS标准,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MODS则符合在机体遭受打击24小时后序贯出现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标准。结果:631例急性脑血管病中,发生SIRS 216例,SIRS的发生率是34.23%,其后78例进展为MODS,MODS的发生率是12.36%,病死率是42.3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并发SIRS的发生,并能引起MODS的发生,SIRS死亡者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随SIRS标准的项数增加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X2=12.43 P<0.01)。病死率随MODS器官衰竭数目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X3=35.86 P<0.01)。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转归,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ACVD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病死率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呼吸及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结论:预防ACVD后的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应早期常规进行有关器官功能监测,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便于临床医师更好的认识本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治疗中应早期常规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脏功能衰竭。结论本病预后极差,预防脑卒中后的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转归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例ACVD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 ,病死率高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呼吸及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结论 :预防ACVD后的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 ,应早期常规进行有关器官功能监测 ,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国内位居第三,其特点是反复发病.故对其病因探寻预防疾病发生突显重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病因,在西方国家,因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缺血性卒中占19%~35%[1].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简便易行及准确的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下面将40例均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病例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器官功能褒竭(MOF)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功能衰竭。发病机理有待探讨。我科近4年诊治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MOF致死44例,占ACVD总数的3.6%,现对其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大脑器质性综合征,约占老年人口的3%~7%[1-2].为探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病人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CT和MRI特点及预后,我们将多年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有痴呆表现的4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前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发病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机体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使病死率增加。现对我院10年中诊治的56例ACVD并发MOD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的遗传学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是第二大致死原因和最常见的敛残原因,其发病率随人类生存寿命的延长而升高。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在脑血管病发病中仅起一部分作用,脑血管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近年来对脑血管病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脑血管性损害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无论是缓慢的脑动脉硬化症的进程之中,还是急性脑血管的发病发作,或是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的康复期、后遗症阶段,都可能出现精神活动异常的表现.血管型痴呆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表现为记忆、理解、判断、推理、计算和抽象思维多种认知功能减退,可伴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