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献县住区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每年4~11月份中旬开展监测一次。 结果  2009~2014年间共捕获蝇类14 812只,分3科6属10种,家蝇属占64.19%,绿蝇属占24.52%;2009~2014年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4.98只/笼、63.25只/笼、55.07只/笼、8.05只/笼、9.06只/笼、9.28只/笼;蝇密度高峰在7、8月。 结论  家蝇属和绿蝇属为献县住区蝇类优势种群,通过化学杀虫及控制蝇类孳生地等综合防治措施,蝇年平均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1989年6月至1991年11月对曲阜孔林进行了蝇种及其主要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共捕蝇类12903只,隶属9科58属111种。其中4科18属48种是山东省首次发现的蝇种;双鬃树棘蝇为待发表的新种;奥米伽芒蝇为国内新记录种。其它如红角溜芒蝇主要分布于北方;密胡邻种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高原及山区,孔林可能是目前所知该种在黄河流域最东的分布点。孔林内优势种为亮绿蝇,其次为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与狭额腐蝇,约占总量的75%。季节消长呈单峰型,7月份达到高峰。对蝇类的孳生场所以及不同类型的模拟孳生习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于1991年对孔林内蝇类进行综合防制,使平均密度下降了14.56%。  相似文献   

3.
家蝇携带隐孢子虫卵囊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asis)为夏秋季严重腹泻的传染病之一。为探索传播途径,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1年8月进行了家蝇携带隐孢子虫卵囊的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材料:将含有隐孢子虫卵囊的粪便置于培养皿盖内,为便于蝇类吸食停落,放入浸湿该粪便的纱布,备用。在垃圾堆处放置诱蝇笼诱扑蝇类,用腐烂的蔬菜及鸡鱼内脏做诱饵,放置数小时后,笼内成蝇已达百余只,然后将诱蝇笼底面进蝇孔塞严。以防逃逸。带回实验室,将诱蝇笼侧放,快速放入准备好的含隐孢子虫卵囊粪便的皿盖。置室外自然光照下,傍晚带回实验室在灯光下照射4h,可见成蝇不断在纱布及皿边停落摄食。第2d取出后分类鉴定分组。方法:按蝇种每10只为一组,置于离心管内,加蒸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坡、马关、砚山、邱北、捕获蚊虫6属21种12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1.06%;人工捕成蚊法调查了7个地区,捕获蚊虫5属21种11301只,其中思茅翠云区调查4个乡(镇)捕获蚊虫5属21种10482只,三带喙库蚊占64.44%,其它6个地区捕获蚊虫4属16种819只,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景谷占49.13%,孟连占46.15%,陇川占35.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乙型脑炎疾病传播媒介品种较多,特别是三带喙库蚊在乙型脑炎流行区种群大密度较高,地区分布较广,大量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5.
云南鸡足山小兽体表寄生吸虱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鸡足山小兽(小型哺乳动物)体表寄生吸虱昆虫种类分布状况。方法用鼠笼或鼠夹加食饵诱捕小兽,用全捕法采集其体表的全部吸虱。吸虱经过常规逐级脱水、透明、干燥处理、制成玻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逐一鉴定。结果从捕获的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共16种173只小兽体表采集吸虱昆虫544只,经分类鉴定,隶属2科3属13种,太平洋甲胁虱、丽松鼠新血虱及红姬甲胁虱为优势种,分别占35.59%、23.53%和17.28%。结论鸡足山小兽体表吸虱种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但单一种类小兽体表吸虱物种多样性低,说明吸虱对宿主的选择较高。  相似文献   

6.
蝇类是一种变温的节肢动物,蝇的生长发育受温度、湿度、食物、种群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对蝇幼虫、蛹的生长及成蝇的羽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且成蝇对温度也十分敏感,温度影响成蝇的寿命、活动能力、繁殖能力及季节分布等,本研究观察了21℃、28℃恒温条件下雌、雄丝光绿蝇成蝇的寿命。1材料与方法丝光绿蝇为河北医科大学校园内以家兔内脏诱捕获得,在实验室内连续饲养3代,第3代成蝇作为实验蝇。收集24h内羽化的成蝇600只,分为2笼,每笼雌雄之比为1∶1。其中一笼放入21以℃恒温箱培养,另外一笼放入28℃恒温箱培养,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鼠、蚊、蝇和蟑螂密度,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采用诱蚊灯法,蝇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蟑纸法。结果全年累计捕鼠27只,平均鼠密度0.79%,小家鼠为优势种;诱获蚊类582只,均为淡色库蚊,平均蚊密度4.85只/笼;捕获蝇类6种241只,平均6.03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巨尾阿丽蝇、麻蝇;诱获蟑螂331只,均为德国小蠊,侵害率7.08%,平均密度0.50只/张。结论凉州区病媒生物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行业、局部地区病媒生物密度高,群众缺乏病媒生物防控知识,应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新疆丽蝇和麻蝇科研究结果。丽蝇科12属28种,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10个。麻蝇科23属73种,中国新纪录属1个,新种8个,中国新纪录21个。  相似文献   

9.
总结40多年来的新疆蝇类生态学调查资料。1964年沙湾县厩腐蝇、家蝇分别为2095、1254只/小时·笼;13种常见蝇类主要孳生场所调查.人畜粪便中主要为家蝇、尾蛆蝇,垃圾中主要是厩腐蝇;胃蝇、皮蝇和狂蝇科的某些常见种分布很广,其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拔-155~5700m均可见到;葱地种蝇是产蒜区危害较重的蝇种,侵害率高达88.75%,大都以蛹越冬。  相似文献   

10.
总结40多年来的新疆蝇类生态学调查资料.1964年沙湾县厩腐蝇、家蝇分别为2 095、1 254只/小时·笼;13种常见蝇类主要孳生场所调查,人畜粪便中主要为家蝇、尾蛆蝇,垃圾中主要是厩腐蝇;胃蝇、皮蝇和狂蝇科的某些常见种分布很广,其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拔-155~5 700m均可见到;葱地种蝇是产蒜区危害较重的蝇种,侵害率高达88.75%,大都以蛹越冬.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云南吸虱昆虫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了解云南省吸虱昆虫的基本种类及分布状况。 方法 在对云南省 9个县 (市 )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从小型哺乳动物 (小兽 )体表所采集到的吸虱昆虫种类。小兽用鼠笼加食饵诱捕 ,从小兽宿主体表所采集的吸虱经过常规逐级脱水、透明、干燥处理、制成玻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鉴定。 结果 在 9个县 (市 )共捕获到 2 745只小兽 ,经分类鉴定隶属 5目 (啮齿目、食虫目、攀目、兔形目和食肉目 )、10科、2 5属、41种。从各种小兽宿主体表共采集到吸虱昆虫 18165只 ,经分类鉴定隶属 4科、6属、2 2种 ,其种类明显少于宿主种类。大多数小兽宿主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 (但种类数很少 ,1~ 4种 )。 结论 小兽体表吸虱昆虫种类较少 ,多数小兽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  相似文献   

12.
新疆蝇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40多年来的新疆蝇类生态学调查资料。1964年沙湾县厩腐蝇、分别为2095、1254只/小时.笼;13种常见蝇类主要孳生场所调查,人畜粪便中主要为家蝇、尾蛆蝇,垃圾中主要是厩腐;胃蝇、皮蝇和狂蝇科的某些常见种分布很广,其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拨-155 ̄570m均可见到;葱地种蝇是产蒜区危害较重的蝇种,侵害率高达88.75%,大都以蛹越冬。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吸虱昆虫的基本种类及分布状况。方法在对云南省9个县(市)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从小型哺乳动物(小兽)体表所采集到的吸虱昆虫种类。小兽用鼠笼加食饵诱捕,从小兽宿主体表所采集的吸虱经过常规逐级脱水、透明、干燥处理、制成玻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鉴定。结果在9个县(市)共捕获到2745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和食肉目)、10科、25属、41种。从各种小兽宿主体表共采集到吸虱昆虫1816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4科、6属、22种,其种类明显少于宿主种类。大多数小兽宿主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但种类数很少,1~4种)。结论小兽体表吸虱昆虫种类较少,多数小兽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医学革螨区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云南省医学革螨的区系分布及区系特点.方法 自1990年至2004年对云南省境内25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进行区系调查,调查当晚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次晨收集所捕获小兽,从小兽体表检查、采集所有革螨,用霍氏液(Hoyer's solution)封片,制成革螨玻片标本,经干燥透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一一鉴定螨种.结果 共捕获10 803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4目9科29属53种,从各种小兽体表共采集医学革螨68 57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10科33属112种,东洋界种类占优势达112种,古北界43种.结论 云南医学革螨区系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互相交融,种类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多样.不同区系革螨的分布不均衡,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带是横断山中部小区的贡山和丽江地区,海拔在3 000~3 200m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独山子地区有害生物的本底资料. 方法 2003~2004年采用<除四害指南>操作规程中的方法进行调查. 结果录得蚊类3属3种,蝇类7科37属82种,蜚蠊1种,鼠类4科8属11种. 结论蚊蝇情况较其它地区相对较轻,蟑螂、鼠害则是本地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蚤和螨的监测方法,了解长春市各种鼠鼠体蚤的种属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拓展主要病媒生物的监测项目,下一步开展蚤、螨的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鼠笼法捕鼠,在活鼠体上梳检蚤和螨。结果捕到鼠2科4种,即鼠科的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仓鼠科田鼠亚科的棕背鼠平,褐家鼠仍然为优势种;梳检到蚤2科3属3种,即栉眼蚤科新蚤属的二齿新蚤和栉眼蚤属的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角叶蚤科单蚤属的不等单蚤[1];梳检到螨4种,以格氏血厉螨为优势种。此外,还梳检到未能做最后种属鉴定的恙螨12只、鼠体虱14只。结论长春市优势鼠种为褐家鼠,褐家鼠的主要寄生蚤为不等单蚤和二齿新蚤,主要寄生螨为格氏血厉螨和耶厉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和了解临沧市城郊林区蚊类的组成和空间分布,为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市8县(区)的城郊林区为调查的空间范围,选择22个乡镇为调查点,应用人工诱捕和幼虫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蚊类组成和分布调查。结果共捕获蚊类2亚科7属36种1 147只。其中,发现伊蚊属(Aedes)18种,阿蚊属(Armigeres)9种,库蚊属(Culex)5种,杵蚊属(Tripteroides)、巨蚊属(Toxorhynchites)、领蚊属(Heizmannia)和兰带蚊属(Uanotaenia)各1种。捕获蚊中以白纹伊蚊(Ae.albopictus)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18.40%)。结论白纹伊蚊为临沧市城郊林区的优势蚊种,主要分布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地区。提示低海拔区域是登革热及其媒介蚊类的重点防控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病媒生物的监测,了解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本地区有效预防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监测采用诱蝇笼,蟑螂监测用粘捕法,各监测点每月监测2次。结果鼠密度阳性率为5.5%,蚊虫年平均密度为2.98只/灯.h-1,蝇类平均密度为8.56只/笼;蟑螂密度年平均密度为1.03只/张。结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鼠、蚊、蝇密度均超过甘肃省卫生城市考核标准,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引起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云南省不同地理方位、地形地貌、气候与生态等特点,于2001-2009年选取19县(市)为调查点,诱捕小兽,收集其耳廓和外耳道的全部恙螨,分析小板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在不同宿主、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捕获的4目7科18属30种9 838只小兽体表采集到小板纤恙螨16 491只,占所有恙螨的17.73%(16 491/92 990)。在调查的19县(市)中,12个县(市)有小板纤恙螨分布,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南部的高海拔、低气温、低降水量地区。小板纤恙螨寄生宿主广泛,主要宿主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齐氏姬鼠(Apodemuschevrie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主要病媒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对保税物流中心鼠类、蝇类、蚊类、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进行调查。结果累计捕获鼠类181只,隶属3属3种,优势种为灰仓鼠;捕获蚊类219只,均为淡色库蚊;捕获蝇类296只,隶属2科4属4种,以家蝇为优势种;未捕获到蜚蠊。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及待建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保税园区区域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及侵害情况,为区域内主要病媒生物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