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体转移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胸腰椎体转移瘤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组20例,总剂量为30Gy,分10次2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VP组疼痛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放疗组(P〈0.05),PVP组术后5例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但都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迅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瘤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溶骨性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对9例胸腰椎溶骨性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4节病变椎体,采用在C臂X线机透视下行单侧经皮椎体穿刺及骨水泥灌注成形的方法治疗,术后评估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所有9例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疼痛显著缓解。疼痛缓解程度为优8例,良1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4月(平均7月),原病变椎体未见肿瘤复发及椎体塌陷骨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的治疗中,不仅操作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并且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作为肿瘤联合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共治疗29例患者76处脊柱转移瘤病灶,男11例,女18例,年龄30~82岁,平均63.7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有脊柱转移瘤。临床伴有明显持续性骨痛,症状持续时间为1~18个月,平均5.2个月。29例患者76处脊柱转移瘤病灶均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疼痛强度的变化情况、患者的止痛药使用评分并行SF-12健康状况调查。结果29例患者76处病灶手术顺利完成。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5.0~9.6,平均7.8±1.3减少为治疗后的2.8~5.5,平均3.9±0.9(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治疗前的3~4,平均3.3±0.4,减少为治疗后的1~3,平均1.9±0.8(P〈0.01)。SF-12健康调查评分治疗前为-17~-34,平均-29.1±4.3,治疗后为-15~-33,平均-22.6±3.8(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7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满意。结论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壁缺失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后壁缺失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全身并发症以及局部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VAS评分3.0(2.0~5.0)分,下降了5.0(3.0~7.0)分,70例患者接受巴氏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其中10例患者术后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46例患者同术前。患者术中均无骨水泥相关全身并发症发生。接受治疗的160节后壁缺失的椎体中39节(24.4%)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7节(4.4%)为椎管内渗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论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壁缺失的脊柱转移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腰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6例(PVP 组),经皮微波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PVP+MWA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以及骨水泥外渗情况和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随访6~36个月,PV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58±1.06)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27±1.40) 分和术后6个月的(3.08±1.60) 分;PVP+MWA组从术前的(7.67±1.05)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04±1.20) 分和术后6个月的(2.96±1.46) 分,两组术后 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但重复测量方差显示,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3,P=0.801)。术后1个月,PVP组的KPS评分较术前提升(21.50±11.32) 分,PVP+MWA组较术前提升(19.92±13.19) 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7,P=0.650)。PVP+MWA 组的骨水泥外渗率(12.5% vs 38.5%,P=0.037)和肿瘤复发率(8.3% vs 30.8%,P=0.048)均低于PVP 组。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独或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腰椎转移瘤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两者联合在减少骨水泥外渗及局部肿瘤控制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患者85例,共170个椎体,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术式:采用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及分次经皮穿刺椎体灌注骨水泥技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 VAS 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存情况。结果术中无一例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 d 内疼痛缓解,平均 VAS 评分降至2.8分。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5 mL。术中64(37.6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20个,椎旁或椎旁静脉36个,椎管内8个,但均无临床症状。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其中42例死于原发肿瘤,余43例则带瘤存活。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国产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23例(27个节段)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40~90岁,平均(65.00±11.23)岁,术前均存在显著腰背痛,生活质量严重受限。术前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责任椎体,通过CT确认椎体后壁破损。后壁破损椎体采用国产骨填充网袋,24个椎体选择单侧椎弓根穿刺、单网袋治疗,3个椎体采用双侧穿刺、双网袋治疗。其余无后壁破损椎体均采用普通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72 h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由术前(8.04±0.69)分降至术后(2.92±0.58)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83.33±5.52)分降至术后(39.35±7.16)分(P0.05);所有患者无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2个椎体发生骨水泥少量椎管内渗漏,但术后无临床症状,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率7.4%。结论应用国产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转移瘤,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VAS评分、KPS评分及ASIA神经损伤分级的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术后1个月VAS评分较术前降低[(1.0±0.6) 分 vs (8.5±1.8) 分,P<0.001)]、术后3个月KPS评分高于术前[(75.0±18.2) 分 vs (45.0±10.5) 分,P<0.001)]。术后1个月87.5%的患者ASIA分级得到改善,其中D级和E级患者占比由术前的11.4%和0分别增多至40.6%和29.2%。结论 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患者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有效解除脊髓压迫并不同程度地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骨水泥填充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65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溶骨性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33例(PKP组),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32例(联合组),观察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骨水泥外渗的相关情况、VAS评分、KPS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肿瘤的局部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1.5)个月,联合组和PKP组骨水泥外渗百分率分别为21.88%和24.24%,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两组骨水泥渗漏的患者均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术前分别为7.61±0.74和7.55±0.72,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降为2.86±0.65、2.21±0.58、2.34±0.68和3.56±0.78、3.42±0.64、3.48±0.69;各组内手术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KPS评分方面,两组术前为52±14.3和51±13.2,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升为83±12.8、86±14.3、85±14.8和84±11.4、82±14.5、80±15.1,各组内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方面,两组间比较分别为15.63%和33.33%,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操作上微创、安全,在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状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上,可达到单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相类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其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上效果更佳,甚至在肿瘤复发率上,通过远期疗效观察其更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这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导向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CT导向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对24例椎体转移瘤共34个椎体在CT导向下施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小剂量、较稠浓度骨水泥低压注入病变椎体,术后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24例椎体成形术全部顺利完成,其中18例术后疼痛即刻减轻,2例3d后疼痛减轻,3例1周后疼痛缓解,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末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微创治疗技术,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患者共41个椎体肿瘤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临床症状及术后临床效果均采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2—6个月,平均3.5个月,患者未诉疼痛加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椎体日澎术治疗椎体肿瘤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威  王冰  吕国华  钟华 《中国骨肿瘤骨病》2010,9(5):398-400,4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椎体转移肿瘤患者的85个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对每个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分别进行VRS定性评估及VAS、SF-36的定量评估.结果 VRS评分显示术后1周疼痛缓解率为100%,VAS评分显示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SF-36评分显示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的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 PVP手术治疗椎体转移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23例(肺癌13例,肝癌5例,胃癌3例,结肠癌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0~65岁,平均为51.5岁。术中先行后路椎板减压,在开放手术下对病变椎体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于术前、术后1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卡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状态、统计“二便”恢复情况,应用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163±87.3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30.00±130.35 mL,骨水泥渗漏率为21.7%。术后一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P < 0.01);术后1个月,患者Frankel分级D、E级比例由术前的43.5%提高到术后的78.3%;KPS评分(80~100)百分比由术前的34.8%提高到术后的69.6%;术前“二便”障碍的患者术后有55.6%(10/18)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前EORTC QLQ-C30评分为85.39±8.99分,术后为52.78±15.17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11.6,P < 0.01)。  结论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无变形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无变形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21节椎体)。结果术后24h疼痛基本缓解,可下床活动15例,48h下床l例。经过6个月~2.5年,平均1年6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腰痛症状均完全缓解,症状缓解率100%。椎体高度无再丢失,无骨水泥外漏造成神经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无变形型骨折疗效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奥施康定治疗椎体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我院收治的96例椎体转移性癌痛患者。根据患者疼痛评分行奥施康定滴定止痛治疗;严格掌握PVP手术适应证,符合患者行手术治疗;评价用药后患者止痛疗效、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给予奥施康定止痛治疗后,患者疼痛得到缓解;联合PVP治疗后,所有患者奥施康定总量下降32.2%,其中减量75%以上有7人,减量>50%~75%有13人,减量25%~50%有42人,减量<25%有31人,原剂量有3人,无人增量。治疗前KPS评分为(64.69±5.07)分,奥施康定治疗后KPS评分为(71.56±7.67)分,联合治疗后KPS评分为(77.19±8.10)分;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水泥渗漏、治疗部位一过性胀痛、消化道症状及嗜睡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奥施康定治疗椎体转移癌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引入一种新型的可远程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初步评价在其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7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30个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手动组10例(16个椎体),行传统椎体成形术;机器臂推注(RCIM)组10例(14个椎体),在可遥控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辅助下完成。RCIM组整个骨水泥推注过程中,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术者远离手术野,在屏蔽保护下完成遥控操作,从而免受放射线照射。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所有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放射线测量仪测量患者和术者放射线暴露剂量。结果手动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1.0和4.6±0.9,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CIM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6±1.1和4.1±0.8,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组和RCIM组患者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32.4±12.1)uSv和(35.1±11.7)u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者在术中的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28.9±15.2)uSv和(0.29±0.014)uSv,手动组放射线暴露量显著高于RC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椎体成形术的操作不同,机器臂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使术者在进行骨水泥推注时,完全免受放射线的伤害;与此同时,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理论上亦相对增加了骨水泥推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pereutaneousPK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共44个椎体行PVP,7例9个椎体行PKP,术前VAS标准(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结果:45例53个椎体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轻度疼痛4例,中度11例,剧痛31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9.2±2.2分。术后3天疼痛完全缓解38例(84.4%);部分缓解5例(11.1%);轻微缓解1例(2.2%);NR1例(2.2%);有效为95.5%,VAS评分2.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3例,硬膜外囊2例,椎旁静脉丛1例,椎旁软组织3例;骨水泥外漏发生率16.98%,其中PKP仅发生椎旁软组织外渗1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其它并发症发生。PVP式Cobb’s角术前19.3±8.7,术后为18.4±7.8;PKP术前为22.1±8.7,术后为12.2±5.8,术后Cobb’s角与术前比较,PKP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100%;重度疼痛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93.6%,轻微缓解及无效为6.4%,轻、中、重度各级术后较术前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及PKP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无严重并发症。PKP术对塌陷椎体高度有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