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红细胞钙离子的代谢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12人.VSD无心衰组10人,VSD合并心衰组21人。测定其红细胞内Ca2+浓度([Ca2+])、45Ca跨膜流动及膜ATPase活性。结果VSD合并心衰时红细胞内[Ca2+]及45Ca净摄取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5Ca单向性内流无变化,而膜Ca2+-Mg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则明显下降。结论心衰时细胞内[Ca2+]增高不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改变所致,而与细胞排Ca2+能力下降有关;VSD并心衰患儿细胞内Ca2+代谢变化是由于VSD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后,引起机体代谢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力衰竭时红细胞内外钙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心力衰竭时红细胞内外钙浓度变化的研究董湘玉关梅玮宁淑敏心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异常与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红细胞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细胞成分,取材方便,分离简单,可间接反映心肌细胞的变化。本实验通过测定心衰患儿红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值...  相似文献   

3.
用自动K、Na、Ca离子分析仪对生后1~5天的88例正常新生儿及42例窒息儿进行了血浆游离钙测定。结果发现正常新生儿组1~5天内血浆游离钙呈一动态变化。第三天最低,以后逐渐升高至正常。窒息组血浆游离钙降低,原因可能是缺氧使钙离子从细胞外转入细胞内。血浆游离钙受pH影响,在测定游离钙时应同时测血pH。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感染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藏族新生儿肺炎患儿血电解质变化对肺炎的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0例藏族新生儿肺炎(治疗组)进行分析。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K+、Na+、Clˉ、TC2:差异有显著性(P〈0.05);Clˉ、Mg+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K+、Clˉ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均P〉0.05,治疗前电解质紊乱极为明显。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Ca2+、TCO2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P〉0.05,治疗前电解质紊乱极为明显,血电解质含量与肺炎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电解质变化特征对于指导新生儿肺炎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SVE)患儿血清电解质、心肌酶谱以及血糖变化情况,并分析相关指标对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SVE 患儿80例。根据 SVE 诊断依据将80例患儿临床程度分为观察组(暴发型12例、重型25例)37例和对照组(普通型21例、轻型22例)43例。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电解质、心肌酶谱以及血糖水平检测对比,并分析 SVE 患病程度与电解质、心肌酶谱以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低钠血症、心肌酶升高以及高血糖病患比例分别为67.57%(25/37)、78.38%(29/37)、83.78%(31/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3%(9/43)、25.58%(11/43)、27.91%(12/43)。两组 Cl-、K +等电解质水平对比无差异,但观察组Na +、Ca2+等电解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等指标以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VE患儿与电解质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最后以 Na +≤130 mmol /L、CK≥174 IU /L、血糖浓度≥7.0 mmol /L 为临界值对所有病患进行检测,发现电解质、心肌酶谱、血糖检测的准确度、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高,并且数值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结论 SVE 存在明显的电解质水平紊乱、心肌严重受损以及血糖水平显著升高,临床上依据这些水平的检测进行及时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变化在小儿心力衰竭(CHF)患儿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儿41例,根据ROSS心功能分期将CHF患儿分为心衰早期、心衰期、恢复期。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BNP及CTnI水平;同时观察血浆BNP水平与CHF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心衰早期患儿血浆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患儿血浆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持续〉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明显高于BNP〈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P〈0.01)。结论BNP、CTnI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血浆BNP可作为诊断和判定小儿心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在小儿心力衰竭(CHF)患儿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儿41例,根据ROSS心功能分期将CHF患儿分为心衰早期、心衰期、恢复期.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BNP及CTnI水平;同时观察血浆BNP水平与CHF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心衰早期患儿血浆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患儿血浆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持续>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明显高于BNP<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P<0.01).结论 BNP、CTnI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血浆BNP可作为诊断和判定小儿心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阴离子间隙(AG)是评价体液、酸碱平衡紊乱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推算简单,容易掌握。本文着重讨论了营养不良并肠炎脱水小儿的AG值与血清电解质之间的联系。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病例选自1990年至1992年12月的住院病人。男25例,女22例,~l岁42例,>1岁5例;轻度脱水25例,中度以上脱水19例;伴呕吐23例,低蛋白血症16例,病程1天~1年。治愈39例,死亡8例。二、计算方法参照公式AG一(Na”+K”)-(CI-+HC0i),HCO了由血C乙CP代替。正常值8~16mmol/L,>16mmol/L为AG升高,<smmol/L为AG降低。结果AG值一7smm。l/L…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与心肌细胞钙代谢的关系,应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儿心肌细胞和红细胞内外钙的浓度。结果发现,心衰时心肌细胞和红细胞内游离钙(281±47nmol/L,1.76±0.04F335/F385)较非心衰者(122±13nmol/L,1.47±0.08F335/F385)明显增多,红细胞总钙亦明显升高,但红细胞膜泵活性则较非心衰者下降;心衰纠正后,外周血红细胞内钙及膜泵活性恢复正常。提示,小儿心衰时心肌细胞内存在过多的钙积聚,且可能是心衰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并心力衰竭时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肺炎并心衰组、普通肺炎组、健康对照组各30例,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UⅡ含量,其中肺炎并心衰组有20例治疗后复测血浆UⅡ含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儿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以反映心功能变化。结果肺炎并心衰组与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UⅡ含量显著升高,EF、FS、PFVA、PFVP均显著下降(P〈0.05),心衰治疗后血浆UⅡ含量下降显著(P〈0.05),肺炎并心衰组治疗前血浆UⅡ与EF、FS、PFVA、PFV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UⅡ参与肺炎并心衰的病理过程,动态检测UⅡ含量有助于判断肺炎并心衰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时6个月~12岁132例正常小儿,6D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47例忠性肾炎高血压和27例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患儿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进行了测定,发现心衰患儿 cAMP 和 cGMP 显著增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里显著正相关。心功能Ⅲ级与Ⅳ级之间 cAMP 无显著差异。提示严重充血性心衰时,心肌细胞内 cAMP 产生相对不足;肾炎高血压患儿 cAMP 基本正常,而 cGMP 显著升高;心律失常(包括频发房早,频发室早、阵发性房性,结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患儿 cAMP 正常,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患儿 cGMP显著升高,而房早和室早患儿的 cGMP 正常。说明环核苷酸系统在小儿心衰,肾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儿科临床应用环核苷酸类制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质量浓度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患儿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2003-02—2005-02于青岛市海慈医院住院诊断心衰的患儿41例,同时选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其 血BNP及cTnI的水平。 结果心衰早期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BNP阳性率(92.7%, 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差异有显著性(P<0.01);BNP持续高于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较BNP<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21.4%)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心衰患儿血浆BNP、cTnI质量浓度明显升高,BNP、cTnI可反映其心肌损伤;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 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衰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浆BNP则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Ⅰ(cTnI)质量浓度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患儿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003-02-2005-02于青岛市海慈医院住院诊断心衰的患儿41例,同时选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其血BNP及cTnI的水平.结果 心衰早期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差异有显著性(P<0.01);BNP持续高于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较BNP<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衰患儿血浆BNP、cTnI质量浓度明显升高,BNP、cTnI可反映其心肌损伤;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衰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浆BNP则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不同程度缺氧时钙泵、钠泵活性和红细胞离子浓度的变化 ,及其与CK、CK MB的关系。方法 对 6 1例 5岁以下肺炎患儿同步测定血气分析 ,红细胞钙泵 (Ca2 + Mg2 + ) ATP酶和钠泵 (Na+ K+ ) ATP酶活性 ,红细胞内钙 (EryCa2 + )、镁 (EryMg2 + )和血浆钙 (B Ca2 + )、镁 (B Mg2 + )、钠 (B Na+ )、钾 (B K+ )和游离钙 (B iCa2 + )浓度 ,及血清CK、CK MB ;并与 16例健康儿童比较。肺炎组按照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氧组。结果  (1)随着肺炎患儿缺氧程度加重 ,(Ca2 + Mg2 + ) ATP酶和 (Na+ K+ ) ATP酶活性下降 ,B Na+ 、B Ca2 + 、B iCa2 + 和EryMg2 + 降低 ,B K+和EryCa2 + 升高 ,尤以重度缺氧组为甚。 (2 )重度缺氧组CK MB活性升高和异常率分别升高到 (99±6 8)U/L和 75 % ,与轻、中度缺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 (Ca2 + Mg2 + ) ATP酶、(Na+ K+ ) ATP酶活性、B Na+ 及B iCa2 + 与CK MB活性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 4 1、- 0 30 5、 - 0 4 34、- 0 75 3,P均 <0 0 5 )。结论 缺氧所导致离子稳态失调是引起肺炎患儿心肌损伤的一个原因。钙泵和钠泵活性随缺氧程度加重而下降 ,尤其是钙泵。早期纠正缺氧可能阻止其活性的下降及其后继的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血浆内皮素浓度,对36例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心衰患儿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与病情轻重有关,心衰程度越重,内皮素浓度越高,心衰治疗好转后内皮素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提示血浆内皮素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作者认为,在病程中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不仅可用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判断疗效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院用三氯醋酸比浊法(简称TCA法)检测241例2~7岁正常小儿的24小时尿蛋白含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柃查对象本市闵行区托儿所和幼儿园中2~7岁、无浮肿或肾炎既往史、检测前1月内无发热或急性感染史的健康儿共241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氚标双氢心得舒(3H-DHA)为放射性配基,测定了20例心衰患儿外周血完整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Bmax)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发现心衰病儿血浆NE、E浓度明显升高,与心功能呈明显负相关;Bmax则明显降低,与心功能下降程度呈平行关系。美托洛尔治疗后,血浆NE、E浓度降低,Bmax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为探讨小儿慢性心衰的发病机理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肺炎并心衰患儿30例(肺炎并心衰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2岁.普通肺炎患儿30例(普通肺炎组).男女各15例;年龄2个月~3岁.同期随机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4岁.3组儿童均空腹抽静脉血3 mL,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浆UⅡ水平,ELISA法检测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免疫抑制法测定其CK-MB.肺炎并心衰组20例患儿治疗后复测UⅡ、cTnI及CK-MB,超声心动仪测定患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应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炎并心衰组与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UⅡ、cTnI及CK-MB显著升高(F=64.42,178.55,99.67 Pa<0.05);EF、FS显著下降(F=24.83,54.42 Pa<0.05).肺炎并心衰组患儿治疗后血浆UⅡ、cTnI及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t=7.27,12.84,7.21 Pa<0.01),EF、FS显著升高(t=6.24,8.59 pa<0.01).肺炎并心衰组治疗前血浆UⅡ与EF、FS为呈显著负相关(r=-0.761,-0.732 Pa<0.01),与cTnI、CK-MB为呈显著正相关(r=0.861,0.862 Pa<0.01).结论 UⅡ参与肺炎并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水平可反映心功能程度,肺炎并心衰时血浆UⅡ的升高与心肌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儿慢性腹泻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四堂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87-789
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我国的定义为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量增加,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2周)、迁延性腹泻病(≤2月)和慢性腹泻病(>2月)[1]。国外将腹泻病定义为大便内含有过多的水或电解质,或大便的重量>10g/(kg·24hr);腹泻病程>2周为慢性腹泻病[2]。正常儿童胃肠道能够吸收的液体约为285ml/(kg·24hr)和排出大便5~10g/(kg·24hr)。正常大便中含Na 20~25mEq/L、K 50~70mEq/L、Cl-20~25mEq/L。1慢性腹泻病的病因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小儿慢性腹泻病,可引起慢性腹泻病的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红素神经毒性的作用环节,研究胆红素脑病发病机理。方法:72只新生7d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T组),T组又根据腹腔注射胆红素剂量的依次增加分为T1,T2,T3,T4和T5组。检测各组脑组织和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定磷法测定脑组织中Na+ K+ ATP酶(Na+ K+ ATPase)活力。结果:给药后4 h和8 h均随着腹腔注射胆红素量的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逐渐增加,脑组织Na+ K+ ATPase活力则逐渐降低,除T1组外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Na+ K+ ATPase活力除T1组外各组4 h,8 h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与Na+ K+ ATPase活力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脑组织内胆红素对Na+ K+ ATPase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