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电刺激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16例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两组,每组108例。对照组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舌三针联合吞咽电刺激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移、下移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软骨上移、下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针刺舌三针联合吞咽电刺激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可提高舌骨上移、下移度,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摄食-吞咽训练、针刺、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六周后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P0.01),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在治愈率(P0.01)和吞咽评分(P0.05)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对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94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摄食训练法,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吞咽困难分级评分参数(P0.01),升高SWAL-QOL评分参数(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例。两组参照指南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项五针,1次/d,每周5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脑动脉的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A、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VFSS评分升高更显著(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s、Vm增加更明显,RI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另施以吞咽训练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与摄食-吞咽障碍等级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状及摄食-吞咽障碍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有效缓解患者进食困难的症状,进而对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目的导向性针刺方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吞咽障碍基础康复训练联合目的导向性针刺方案(头针、项针、舌部及面部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吞咽障碍基础康复训练联合常规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评分、口腔期吞咽功能评分、口腔功能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口腔期吞咽功能评分、口腔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目的导向性针刺方案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媛  赵正恩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2020,(2):238-240,257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内针埋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除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埋针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分评定和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3种状态下(放松、干吞咽、咽水)舌骨肌群的sEMG最大波幅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埋针配合NMES、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法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简称"结合组"),每组各2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合组给予针刺治疗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治疗14 d后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2组间的评分差值,较结合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总有效率(96.0%)优于针刺组总有效率(88.0%)(P0.05)。结论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通过刺激咽喉部,使吞咽肌群运动障碍缓解,实现吞咽反射的恢复和重建,明显提高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吞咽彩超(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评价针刺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即刻变化。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接受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项丛刺疗法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首次利用吞咽超声探讨针刺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颏舌骨肌的即刻变化,同时联合"金标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价针刺风池穴对患者吞咽时间的影响,初探风池穴针刺即刻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吞咽彩超示针刺风池穴即刻可增加颏舌骨肌位移,且减少颏舌骨肌的运动时间(均P 0.05),且减少患者口腔期及咽期的吞咽时间(均P 0.05)。结论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效显著,针刺风池穴即刻可改善吞咽肌群位移并减少患者的吞咽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基于对照组予以通关利窍针刺法,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SWAL-QO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35/49)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91.84%(45/49)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CI)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CI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后退出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甘油三酯(TG)]、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48/55),对照组总有效率70.37%(38/5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B、PA、T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SWAL-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CI后吞咽...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吞咽训练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针刺取穴以项针为主,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针刺吞咽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经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及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仅给予吞咽训练,B组30例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训练方法治疗,C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雷火灸、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吞咽训练方法治疗,3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0次。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统计3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而B组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及吞咽训练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同时接受吞咽训练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术后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14 d后,洼田饮水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联合吞咽训练较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8.
颜维  董庭瑄  崔亚  邓海鹏 《河北中医》2023,(9):1521-1525
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开窍利咽按摩法对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神经肌肉电剌激+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揿针联合开窍利咽按摩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SSA评分、FOIS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52/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P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OIS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SA评分、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OIS评分、SWAL-QOL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技术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6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联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技术,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技术可更好地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