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浙江针灸名家针法流派梳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浙江针灸名家众多,从一代宗师楼百层到恢复高考后科班出身的新生代针灸名家,在长期的针灸临床诊治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定的针法特色.经研究,梳理出手法派、疗法派、用穴派和针药结合派等相对固定的针法灸法流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梳理总结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特色针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影像音频考证、实地调查、电话信访等方法,了解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针法学术思想、操作方法、适应病症、代表医家,并进行分类阐述。 [结果] 浙派针灸医家针法的学术思想主要源自《内经》《难经》《针灸大成》的理论精髓。从特色进针法、对古代针法的继承发扬、近代创新复式针法、穴法和刺法特色结合运用、现代创新技术五方面分类汇总发现,浙江针灸医家针法多在《内经》补泻手法、《金针赋》复式手法,以及《灵枢》刺法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重视治神、得气、守气,治疗时偏爱调气多于调血。不同名家对传统针法亦有各自独见,一部分现代医家吸纳现代技术,自制针具,改良针法,丰富了临床诊疗特色。 [结论] 现代浙江针灸名家针法崇古纳今,守正创新,各有偏爱与所长,也存在对同种针法的不同见解与使用,其针法体悟与特色值得后辈学者学习借鉴。探究浙派医家针法特色有利于浙派针灸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灸法浅议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针灸疗法之一,近年来,灸法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针法,且有"重针轻灸"之势。实际上,灸法的使用在我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其使用材料、适应证广泛,当代针灸工作者更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灸法的作用原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灸法发展、灸法材料、灸法适应证、灸法现代研究四个方面对灸法做一浅述,寄望灸法的临床运用广为推广,其临床及作用原理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浙派针灸流派灸法的学术发展脉络及技法特色。[方法] 通过研究浙江灸法发展史料,整理各流派传承家谱,探寻基于不同学术及地域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派针灸流派灸法学术分支。[结果] 浙派针灸流派灸法以严氏、施氏、高氏、罗氏传承脉络相对清晰完整,以化脓灸、温针灸、铺灸为特色,具有一脉相承、代有传人、法从典出、理源于经、融会贯通、守正创新的特点。[结论] 挖掘浙派针灸中的灸法分支,整理其理论来源、发展创新、技法要点、后世影响等,对扩大浙派针灸的治疗范围,推广浙江特色灸法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浙江针灸名家汇聚,临证经验丰富。高镇五、虞孝贞作为当代主要的浙江针灸名家,在浙江针灸医疗事业和学科发展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在长期的针灸临床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针刺补泻、灸法应用、针药结合、特定穴选用等方面的临证经验,值得进一步整理总结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何天有教授在近40年的临证实践中注重经典,不断继承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临证思想和学术特点.强调针灸临证应重视和恰当应用中医辩证思维方法,并灵活确立针灸理、法、方、穴、技;在气机气化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形成了"微通、温通、强通"的"中医通法"治疗思想;继承古代灸法思想,强调针灸与中药并重并用,创立何氏药物铺灸疗法和"留灸"理论,丰富了针灸临证思想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刺络疗法学术委员会及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刺血原理研究会共同主办,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承办的首届全国刺络放血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8日——20日在天津中医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召开。大会由学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郭义教授主持,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维衡教授、中国针灸  相似文献   

8.
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临床研究重针轻灸已有多时,近年江西陈日新教授发现的热敏点灸使灸法升温,国内不少针灸学者运用热敏灸理论进行了临床探讨,现对国内热敏灸在各科临床运用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9.
罗萌萌  王海泉  程宽  尚颖  张亚薇 《中医学报》2019,34(11):2319-2323
灸法种类方法繁多,对人类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作出巨大贡献,并得到了丰富发展。施灸材料、施灸方法以及灸具的不断完善及创新,为现代医学提供多样化治疗。但灸法仍然存在局限性,传统灸法原始,痛楚较大且耗时耗力。艾烟气味芳香,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但是艾绒的燃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气质量,且长期暴露在艾烟环境下,容易出现咽痒、喉痛等症状。长期以来,针灸临床呈现出"重针轻灸"或"只针不灸"的趋势,灸法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独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现代学者重针轻灸,学术理论及临床实验亦多是针刺研究,甚至将针灸默认为针刺,将针刺、艾灸混为一谈,究其原因虽多,但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以及技术创新的落后是最主要的原因。无烟聚能灸顺应灸法的发展趋势,在灸具上进行了创新,使操作更简捷,其选择温和的隔姜灸,患者的依从性强,且防燃被服的设计更是突破性地解决了艾烟的问题,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0.
程红亮教授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在此领域研究20余年,颇有建树,他在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主因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以致脑髓失养,围绕“辨证、辨病、辨经论治”和“病证结合”原则,予以“通督任、调气血、化痰瘀”治疗大法,初步确立以任督脉穴位+井穴+辨经配穴治疗思路,采用不同的针术灸法,针术如“通调督任针法、浅刺井穴针法”等,灸法如“百会穴压灸法、悬灸涌泉-关元(气海)-丰隆-神庭-大椎”等,进行有机组合、灵活运用,发挥针灸并用优势,取得了较好疗效。同时,他通过实验研究,从作用机制方面进一步验证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现将该方法归纳总结,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张景岳针灸学术特色,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方法] 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以张氏所著《类经图翼》《类经》《景岳全书》等医籍中收录的针灸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灸法、经络、腧穴、针法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 张氏重温补,崇灸法,总结灸法宜忌,博采隔物灸、麦粒灸等特色灸法,注重交叉选穴灸法的运用,推崇灸法的温通作用;绘图表以明析全身11个部位的经络联系,整理35副经络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促进了经络辨证的灵活运用;博采多种针灸文献,完善腧穴主治,详分骨度,取穴灵活,提倡骨度分寸法和中指同身寸法的结合使用;详论得气在针刺补泻中的重要意义,阐发“针有泻而无补”之说,注重针刺的泻实作用。[结论] 张景岳对灸法运用的总结发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经络的辨析、腧穴主治和定位的归纳创新、针刺补泻的阐发,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并不断地被借鉴和引用,其针灸学术思想对今天的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浙江古代针灸医家临床学术思想及其特点。[方法]分析清代以前浙江针灸医家的著作及学术观点,从灸法、刺法、针灸药三者兼用、刺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浙江古代针灸医家的临床学术思想及其特点。[结果]浙江古代针灸医家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在前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成熟,以宋明时期为发展的高峰。在临床治疗上,针刺注重手法的运用、灸治急重病症范围广泛、针药合用各具特色、刺穴放血影响深远。[结论]浙江古代针灸医家学术思想在整个针灸学术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浙江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分析总结其发展轨迹,将为针灸学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适合当前临床诊疗特点的针灸治疗体系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古人常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近代针灸家偏重于针法的研究,忽视了灸法的临床应用,艾灸对许多疾病确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在全国性的针灸会议上,不少针灸同道已在呼吁,《中国针灸》杂志也登出王雪苔的“古代灸法考(上)”,着手考证古代的灸法,以期引起现代针灸医师对艾灸治病的重视和研究。魏氏发表“热症可灸论”,比较全面地汇总了古人对热性病施行灸治和禁灸的论述,批驳了一些禁灸的理论。对于我们研究艾灸治病,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从针刺及灸法、耳穴疗法、其他针法及特殊针法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传统的体针疗法和耳穴疗法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选择.针灸治疗失眠具有安全、经济、疗效肯定、易于推广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整体观念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整体观念思想指导针灸临床."人体整体现"指导针灸选穴,除在患病部位局部选穴外,还可应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及"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选穴."天人相应观"指导针灸方法,针法宜合于四时,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用天灸疗法治疗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在七百多孔穴中,根据古针灸医书记载,有许多非禁针即禁灸的穴位,这里不全介绍了,仅将本讲义中讲授的15余个穴名中,应禁针灸者,概略说明,在这些禁针或禁灸穴中,有些是有道理的,如神阙穴禁针,乃因脐窝不易消毒,针刺则容易感染细菌,内经王冰注云「齐中也,禁不可刺、刺之使人齐中恶疡溃矢出」,就是这个意思。委中穴,尺泽穴当初本为禁灸穴,乃是因为正当大血管之处不适于用瘢痕灸(古代灸法多属瘢痕灸),但用现代  相似文献   

17.
第五讲灸法、拔罐法、火针疗法灸法和拔罐法,常与针法配合,应用于临床。灸法以艾灸为主,拔罐法以拔罐为主,都是利用温热来治疗疾病。灸法灸法是一种用艾炷或艾条,薰灸一定部位或穴位的方法。此方法借用火力,透入肌肤,可达到温通经脉、防病治病的目  相似文献   

18.
严洁教授是湖湘针灸名家,通过收集整理严教授的相关论文论著,对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严教授在针灸学术上继承创新,古今结合,提出"经脉-脏腑肽能神经相关"学说;临证强调辨经施治,选穴精当,突出经穴主治特异性;针药并用,注重辨证,通过内外合治以求固本;博采众法,融西贯中,创立诸多特色疗法,引领了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晋隋唐时期针灸补肾法的应用特点。方法:查阅晋隋唐时期主要医学文献,对其中有关针灸补肾的资料,如辨证选穴、腧穴配伍、刺灸法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结果:此时期针灸补肾的穴位仍以单穴为主,但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并已出现具体穴位名。医家仍主张"针主泻而灸主补"的观点,阴虚内热者多用针刺法,阳虚里寒者则用灸法。结论:晋隋唐时期是针灸补肾逐步发展的时期,推动着针灸补肾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温针疗法     
温针疗法属灸法的一种,又称“温针灸”、“针柄灸”、“传热灸”或“热针”,古时称“烧针尾”。温针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在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温针疗法的作用与适应症温针疗法是针与灸并用,具有二者双重作用,临床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需要施灸的疾病,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回阳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