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是为了分析普外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且探讨这些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取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法,以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普外科所收治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为普外科常规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当中不良事件的发展情况,并且对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最终提供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8.57%,由此可知研究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78.57%,由此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普外科的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着不少危险因素,如果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防范,那么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不良事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普外科护理工作当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82名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名。对照组不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管理模式中,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手术室内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手术患者162例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研究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3%(7/162),投诉率为2.5%(4/1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2.9%(16/124)和9.7%(12/124);经比较,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的知晓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9):150-153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急诊患者196例,2016年4月~2016年10月接收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分为对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者实施精益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率,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04%、投诉率1.02%与对照组10.20%、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4.9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中应用精益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6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治疗的52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38%,对照组为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07%(P<0.05);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1.15%,对照组为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为(96.85±9.28)分,对照组为(85.33±1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CT和磁共振检查室中的护理管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8月期间于我院CT和磁共振检查室受检的23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检查室内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给予风险护理管理模式,记录下两组患者的检查室内护理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CT和磁共振检查室中可以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唐诗伟 《家庭医药》2016,(12):105-106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手术患者863例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6年10月手术患者86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将我院手术室随机地分为6个质控小组,经过构建"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有效的、综合的以及系统化的护理质量控制。比较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以及各质控小组平均得分。结果本组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较护理管理前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且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我院制定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实施护理质控管理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出现明显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使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趋于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等,帮助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以及护理质量,增强专业发展的活力,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VAS评分无差异,护理后研究组VAS(2.04±0.35)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26.67%相比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38±5.16)分与对照组相比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运用手术室护理路径有助于疗效提升,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细致化护理干预结合责任追究制度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 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细致化护理结合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危险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并采取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00%,总并发症率为1.79%,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0.71%,总并发症率为12.50%,研究组总并发症率及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SQI量表总评分为(7.01±1.56),对照组为(11.45±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N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21%,对照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予以重症监护室患者细致化护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细致化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危机值"护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危机值"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作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危机值"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于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12月间收治的30例妇科病患者,作为普通组,为患者实施一般院内护理服务,于2015年2~11月间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总结两年度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普通组患者对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33%,研究组为96.67%,研究组满意度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基础护理服务、安全防护工作、护理文书、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较低,研究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33%),研究组为0%,研究组发生率较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0.31±2.03)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8.53±2.10)d,研究组患者住院用时短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妇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且大部分患者均对科室护理质量评价较高,住院用时较短。  相似文献   

13.
姚凤英 《北方药学》2023,(12):83-85
目的:研究肾内科血透护士用药管理的优化,分析其对用药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肾内科血透患者1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用药流程改造,成立安全用药管理小组,对既往用药流程进行分析,寻找安全隐患和流程弊端,针对性地进行环节调整,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小组做好监控管理,确保安全用药流程的落实。统计两组患者肾内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肾内科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肾内科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完善、科学的安全用药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安全用药认知水平,减少了相关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将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出现低体温、压力性损伤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分别为3.13%和18.7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P=0.0452)。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更有助于质量持续改进,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前后不同时间段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施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室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其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2例,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19例,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意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对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控制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施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手术室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设定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手术室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2±3.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3.3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20%,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细节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管理,研究组予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环境管理(23.96±1.02)分、护理安全(23.63±0.52)分,健康教育(24.86±0.12)分、护理操作(24.75±0.14)分、管理质量(94.76±0.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14±1.36)分、(20.34±0.74)分、(21.03±0.81)分、(22.28±0.86)分、(91.06±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00%,高于研究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运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10~ 2021-03于医院治疗的114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7例患者为研究组,57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采用《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并发症、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8.25%高于对照组85.96%(P<0.05),研究组应急能力、书写规范、服务态度、熟练程度、责任心、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0.07% (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可缩短患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需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20例,按入院选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室内护理服务,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质控小组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 科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当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对比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的护理工作指标.结果 成立质控小组后,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基础护理得分从(92.4±1.5)分提高到(96.1±1.1),专科护理得分从(91.2±1.3)分提高到(95.3±2.2),护理文书书写得分从(92.1±1.6)分提高到(97.3±1.5).患者安全措施有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至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控小组能有效提高ICU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