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小智  穆芳  杨延林 《贵州医药》2010,34(6):545-546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一般认为是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自身和周围组织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国内外报道的死亡率均在10%以上。临床对急性胰腺炎的及时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尿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升高,但这些都不能作为临床的确诊指标,必须加以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土鳖虫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观察土鳖虫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体质量、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脏脂肪含量、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土鳖虫提取物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体质量、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肝脏脂肪含量,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能明显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胰脂肪酶活性。结论土鳖虫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穆峰  王一民  何文进  胡隽 《河北医药》2016,(12):1775-1778
目的 观察分析多层CT联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计237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型胰腺炎组(n =160)和重性胰腺炎组(n=77),另选取体检正常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的胰腺CT表现、应用不同检测方法对胰腺的检出率情况、血清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以及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应用多层CT检查对胰腺的检出率(96.31%)明显高于应用超声影像检查对胰腺的检出率(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胰腺炎组和轻型胰腺炎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重型胰腺炎组患者的水平又明显高于轻型胰腺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独一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胰腺炎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长于轻型胰腺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CT、血清淀粉酶以及脂肪酶联合检测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和阳性率,而且检查时间较短,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检查胰腺的方法一、酶的测定: 1.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是人们最熟悉的测定急性和亚急性胰腺炎的直接而迅速的方法。它们浓度的升高是由于腺泡细胞所产生的酶经过各级胰管向十二指肠的排出受干扰所致,这是水肿、炎细胞浸润等变化压迫的后果。有足够的腺泡细胞是胰腺酶升高的必需前提。  相似文献   

5.
<正>复合酶微囊内容物由包括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在内的多种酶组成,主要用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消化不良,如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碍或消化功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等。其中脂肪酶是一种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具有对油-水界面的  相似文献   

6.
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是新型口服降糖药物,该类药物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耐受性与安全性较好,急性胰腺炎是其少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DPP-4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潜伏期为14~515d,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水平显著升高。病理学检查可见胰腺和胰周组织水肿和坏死。DPP-4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主要涉及变态反应和药物或代谢产物对胰腺的直接毒性。有胰腺炎病史者应慎用DPP-4抑制剂。密切注意患者用药情况并监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水平,是预防DPP-4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MODS大鼠胰腺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对其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ODS大鼠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干预作用. 方法 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液,同时钳断大鼠左下肢,造成感染复合创伤二次打击MODS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山莨菪碱治疗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HOMA-β,ΔINS30/ΔGLU30,HOMA-IR,血清淀粉酶,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各项指标. 结果 造模后48h,造模组HOMA-β指数与ΔINS30/ΔGLU30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造模组空腹血糖及HOMA-I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空腹胰岛素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胰腺淀粉酶与脂肪酶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组淀粉酶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MA-IR明显低于造模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β指数、ΔINS30/ΔGLU30、胰淀粉酶、脂肪酶、淀粉酶与造模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ODS大鼠出现较明显的胰腺损伤,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提示MODS时脏器的损害累及到胰腺.山莨菪碱可以降低MODS时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三个浓度治疗组,即共5组,每组12只。造模方法为:使用雨蛙素(100 μg/kg)连续6次腹腔注射小鼠,每次间隔1 h;最后一次注射雨蛙素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治疗组在造模后0 h和4 h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于第一次给药后18 h,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脱臼处死小鼠,取胰腺组织,进行胰腺组织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组织脂肪酶、胰蛋白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病变情况明显减弱,胰腺系数、血清淀粉酶、组织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都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青蒿琥酯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脂蛋白脂肪酶(LPL)是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在体内分布脏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特点。脂蛋白脂肪酶在血浆中具有水解甘油三酯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利。在动脉壁内,细胞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牛胰蛋白酶抑制剂(rBPTI)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rBPTI的3个剂量组、抑肽酶组。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NP模型,股静脉注射给药48h后,测定专鼠血清和组织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rBPTI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血清和组织淀粉酶、脂肪酶的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使胰腺的病理变化减轻。结论:rBPTI对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效果同天然BPTI相当。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分解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由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诊断意义重大.通常淀粉酶(amslase,AMS)、脂肪酶(Lipase,LPS)测定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但由于淀粉酶活力在患者中持续时间较短,且存在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而脂肪酶只存在于胰腺,器官特异性优于淀粉酶,但是出现时间较晚,不能及时提供诊断信息.本研究采用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胰性腹水     
“胰性腹水”是指腹水的发生是由于良性胰腺疾病所致;腹水内含有多量的淀粉酶和脂肪酶,蛋白质亦增高。多年来,有些临床工作者注重研究和探讨了一些慢性胰腺疾病引起的腹水,强调胰性腹水是良性慢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不同动物模型诱导高尿酸血症或高脂血症,测定血液尿酸、甘油三酯、丙二醛浓度以及黄嘌呤氧化酶和脂肪酶活性,阐明尿酸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结果:尿酸负荷显著升高小鼠血尿酸水平,尤以糖尿病小鼠尿酸升高更突出;脂负荷升高尿酸水平,同时进一步加重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尿酸负荷刺激糖尿病小鼠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升高,脂负荷对正常以及糖尿病小鼠黄嘌呤氧化酶均有刺激作用。尿酸负荷明显升高鹌鹑血清尿酸,脂负荷对血清尿酸、甘油三酯升高和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脂负荷相似,尿酸负荷明显增强血清脂肪酶的活性。结论:尿酸代谢紊乱是脂代谢失调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泰脂安对高脂饮食家兔的降脂作用.探讨泰脂安可能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饮食诱发的家兔高脂血症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指标、脂蛋白脂肪酶、转氨酶。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的斑块形成情况。结果:泰脂安各组对高脂饮食造成的甘油三酯的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作用,泰脂安低剂量组对脂蛋白脂肪酶有升高作用。泰脂安用药各组对肝功能无显著影响。结论:泰脂安对高脂模型家兔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其降脂作用的机制同其升高血清中的脂蛋白脂肪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实验地点为福建省立医院动物房、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与福建医科大学电镜室。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成2组,即:MODS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MODS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菌液,同时钳断大鼠左下肢,造成感染复合创伤二次打击MODS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48h后检测有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即为MODS组造模成功。成功造模后,抽血测定其血清胰淀粉酶、脂肪酶,两组大鼠资料的比较用成组t检验。抽血后取标本电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分析胰腺腺泡细胞Bax蛋白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MODS组大鼠胰淀粉酶、脂肪酶及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腺腺泡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少数细胞坏死,及出现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等一系列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结论 MODS大鼠可出现胰腺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型胰腺炎患者、7例重型胰腺炎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结果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 <0.05),重型胰腺炎明显高于轻型胰腺炎(P <0.05)。血清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3%、60.2%、61.9%;淀粉酶分别为63.5%、64.4%、65.1%,联合检测分别为85.3%、85.3%、85.3%。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的检测中,联合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B35-05用马克思克鲁维酵母生产一种耐热的胞外脂肪酶DeiveFJ等[BiotechnolLett,2003,25:1403]将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在添加了几种具有脂肪分解活性的潜在诱导物(甘油三酯、脂肪酸)的复合培养基中进行深层培养。当在培养基补充入2g/L尿素和5g/L甘油三丁酯时,胞外脂肪酶的产量最大(在3d内达到约80u/ml)。加入表面活性剂(1g/L)不提高产量。所获得的脂肪酶在水溶液中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在50℃中经过9天还保留73%的活性;在100℃时半衰期为16min)。此外,此脂肪酶在酸性pH环境下依然稳定,同时对有机溶剂还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在环己胺的正己烷溶液…  相似文献   

18.
1例43岁女性患者因肩周炎服用塞来昔布胶囊0.2g,2次/d,共服用2周。末次服药后2h上腹出现持续性钝痛,伴腹胀、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示血清淀粉酶1822U/L,胰淀粉酶1529U/L,脂肪酶1410U/L,白细胞计数12.7×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16。腹部超声检查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周围有液性渗出,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停用塞来昔布,禁食,给予营养支持和抑酶、抑酸、抗感染治疗13d,患者腹痛、腹胀消失,实验室检查示淀粉酶86U/L,胰淀粉酶48U/L,脂肪酶55U/L,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2。胰腺CT示胰头、胰体和胰尾位于同一层面,形态及大小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可致多种器官受损,导致一些血清酶的改变,为了解流腮患者血清脂肪酶增高的临床意义,笔者对82例流腮患者进行了脂肪酶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将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在添加了几种具有脂肪分解活性的潜在诱导物(甘油三酯、脂肪酸)的复合培养基中进行深层培养。当在培养基补充入2g/L尿素和5g/L甘油三丁酯时,胞外脂肪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