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杰 《新中医》2021,53(19):200-20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5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 例与对照组42 例,2 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平衡训练,2 组均以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后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在针刺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半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带针状态下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效果优于针刺后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模式、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长寿医院50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徒手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项(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MA、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每天2次,每周5天,持续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的Berg评分、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的Berg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注意力训练对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ADI训练、执行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强化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注意力训练系统软件强化注意力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16周,强化组FMA、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注意力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运动和平衡功能的额外荻益至少可持续16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和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组增加头针治疗及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各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记录三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站立走计时测试(TUG)、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平均轨迹误差(ATE)及评估时间(T)。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及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观察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TUG降低(P<0.01)。结论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本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平衡功能训练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B两组各20例,B组行常规康复训练,A组行强化平衡训练,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A组BBS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平衡功能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自我调节学习对脑卒中患者泛化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脑卒中患者67例,随机分成针刺+SR组(n=22)、SR组(n=22)、常规训练组(n=23)。接受为期2周的干预,针刺+SR组接受带头针下的自我调节学习方案,SR组接受自我调节学习方案,常规训练组接受常规的示范-练习方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6项训练与6项未训练的日常生活活动的表现、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Fugl-Meyer平衡功能测试(FMA-平衡)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泛化能力、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2周后,针刺+SR组在晾晒衣服、光顾自助快餐厅、煮饭和蒸鱼、约见医生以及炒菜等5项未训练的活动的得分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P<0.05),在晾晒衣服和约见医生2项活动显著优于SR组(P<0.05)。针刺+SR组在预备水果、乘坐交通工具、清洗碗碟和更换床单等4项训练的活动的得分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P<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基米德悬吊系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柳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悬吊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大关节松动、耐力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基米德悬吊系统进行减重状态下的分离动作诱发训练、腰背控制训练、腹部肌群训练、下肢肌群的抗阻训练。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5天,连续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10m步行速度测试、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定、10m步行速度测试、MBI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BBS总分、10m步行速度测试、MBI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阿基米德悬吊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与虚拟现实平衡训练结合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和虚拟现实平衡功能训练,采用BBS、PASS量表和MBI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BBS、PASS和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结合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Fugl-Mer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及步行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腓总神经、胫神经SCV及腓总神经、胫神经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10 mMW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VR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BS、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BS、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BBS、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BBS、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VR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六字诀结合心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心肺功能障碍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心肺训练及呼吸六字诀训练,训练12周后采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观察2组心功能变化,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评估2组肺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FMA)评定2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SDNN、RMSSD、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六字诀结合常规心肺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定艺  赵娜  毛显禹 《新中医》2022,54(12):202-205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平衡、认知、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中风后倾斜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倾斜程度、平衡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对侧倾斜量表(SCP)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erg平衡量表(BB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SC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BS、MoCA、FMA、MBI、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减轻中风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倾斜症状,改善其平衡、认知及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病程1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动起立床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前后BBS、FMA及MBI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辅以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提高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视觉反馈组、联合治疗组各27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连续进行2周;视觉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加入视觉反馈训练,每天1次,连续进行2周;联合治疗组在视觉反馈组基础上加入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3次(隔天治疗),连续进行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及BioFlex-FP姿势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自带的站立稳定性测试软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2周后,发现对照组、视觉反馈组M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MAS得分相比对照组、视觉反馈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组内比较发现三组患者除MAS评分外其余各项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且联合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P 0.05)。结论:视觉反馈训练与体外冲击波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训练中有协同作用,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讨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汀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入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2例基于对照组训练条件施加悬吊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Berg平衡评估量表(BBS)]、躯干控制能力[躯干损伤评估量表(TIS)]、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S-QOL)]以及护理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BS、TIS、SS–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以及平衡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获得患者更满意的护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于入组时、3周末应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治疗组给予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BBS和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BBS和MB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及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张店区中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结合MOTOMed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分析两组功能步行评定量表(FAC)、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分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Y(NPY)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MBI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NPY水平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续命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runnstrom 6级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SF-36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平衡能力、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患侧下肢运动功能级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都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的幅度更大(P<0.01);治疗后观察组FMA-L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级别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