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急危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1],可能与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离异/丧偶、性别、急诊PCI等因素相关[2-3];而焦虑抑郁通过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增强体内炎症反应等,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影响PCI术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4]。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一种严重类型,具有病情凶险、进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1]。ACS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开通相关病变冠状动脉,降低病死率[2];但术后17%~27%的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预后[3]。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影响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会增加患者病死率[4]。本研究分析132例男性ACS患者行PCI术后新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并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以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和视网膜反复出血为特异性表现,严重时可致盲[1]。据研究统计,DR患者占糖尿病患者20.86%[2],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目前,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是治疗DR的高新技术,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如复发性出血、视网膜脱离和高压眼等[3]。研究发现[4],延续护理使患者出院后仍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传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存在较多缺陷,  相似文献   

4.
<正>宫颈病变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采用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或早期宫颈癌同时具有微创性诊断和治疗的作用[1]。有研究报道SIL病变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率可达23.3%[2],高级别SIL及以上病变者发现有病变残留或复发者可达38.8%[3],故阳性切缘是患者宫颈病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因此,正确识别锥切标本切缘对于诊断的准确性及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周围血管病变(PVD)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2],其特点为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及闭塞,引起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缺血、坏死[3]。胰岛素抵抗(IR)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PVD与IR的相关性极为重要。IR影响因素中,血管生成素样因子2(ANGPTL2)是一个重要的炎症介质,通过加速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产生,增强IR[4],并且产生血管炎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高血脂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中的一种,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高血脂症状,通常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等异常增高。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病程进展更快,不利于预后[2]。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或TG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因素[3].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之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九成[1],当糖尿病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2-4]。通过饮食干预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5-9]。可将天然安全的低糖物质进行合理复配,并制成营养粉、馒头、蛋糕等形式进行食品干预[10-12]。  相似文献   

8.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膀胱肿瘤的主要治疗术式,受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1],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其常见致病菌[2]。部分存在尿路感染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致病菌可能进入血液,从而发生菌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症状从足部开始,表现为麻木、刺痛、疼痛或虚弱,并以长度依赖的方式向近端扩散,呈对称、长袜和手套模式分布,感觉症状比运动受累更突出[2]。是最常见的神经病变类型之一,也是导致DM溃疡和截肢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3]。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CHD)以胸痛、胸闷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可能会引起急性发作,抢救不及时将会危及生命[1]。研究显示,CHD患者冠脉的狭窄程度与其预后有着密切联系,故尽早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促进预后的关键[2]。冠脉造影是临床冠脉病变评估的首选检查方式,但具有侵入性、有创性及严重并发症等缺点[3]。动态心电图因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持续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诊断及病情评估[4]。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动态心电图对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多见于糖尿病、长期大量吸烟、绝经后女性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患者,临床中常发现合并陈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复杂情况,所以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是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也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难点及重点[1-3]。MVD定义为至少存在2处位于2支主要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或一支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和来自另一  相似文献   

12.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手段之一,可在短期内有效改善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缓解患者病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冠脉狭窄的问题虽得以解决,但部分患者胸闷、憋气、乏力等症状依旧存在,甚至再次出现胸痛[1],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因而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保证术后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心血管疾病常合并或继发肾脏疾病,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其中之一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引起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1]。共分为5型,其中1型CRS是指急性心力衰竭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其临床基础病因多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导致心源性休克或者急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是心力衰竭发作的重要病因[2]。脂蛋白a(Lp-a)的脂质成分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由肝脏直接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点.方法:对1497例择期PCI并置入支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资料以及靶血管病变的位置、类型、长度的特征和介入治疗的特点.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占15.56%.糖尿病组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冠脉病变分型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的平均治疗病变数及置入支架平均数均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46+0.65)处比(1.32±0.56)处,(1.64±0.83)处比(1.49±0.70)处,P<0.05];糖尿病组的术后血流TIM13级以及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低于非糖尿病组,术后病变残余狭窄程度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更加严重和广泛,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PCI近期效果不如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王娟  李宪江 《热带医学杂志》2023,(10):1418-1422
目的 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南京市栖霞区医院诊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下肢血管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血清Lp-PLA2采用荧光素增强免疫化学发光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并计算NLR;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Lp-PLA2和NLR水平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和下肢血管病变组中白细胞计数(WBC)[(6.14±1.23)×109/L vs.(6.95±1.42)×109/L vs.(4.95±1.12)×109/L]、NEUT[(4.27±1.14)×109/L vs.(4.93±1.20)×109/L vs.(3.28±0.75)×109...  相似文献   

16.
孙辉  韩峰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5-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161例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Ⅰ组)和非合并糖尿病组(Ⅱ组),对比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结果。结果:合并T2DM的冠心病患者较不合并T2DM者冠状动脉C型、B型病变的比例明显增高,适合通过PCI治疗的病变数量以及置入支架的数量大,不适合PCI治疗(建议CABG)的比例也高。结论:合并T2DM的冠心痛患者较不合并T2DM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比例高,PCI手术难度大。  相似文献   

17.
<正>血管内治疗可降低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致残风险[1],从急性脑梗死发作至血运重建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部分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发作后24h内仍可能受益于血管内治疗[2]。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9-97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4例。采用病变血管数目和冠状动脉病变评分(Gensini)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随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Gensini积分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和高血压呈独立正相关,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LDL-C、高血压和心电图ST-T缺血改变是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FT_3是其独立保护因素,且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多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何希  刘雨  胡良皞 《中国医刊》2024,(3):243-247
<正>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胰腺纤维化疾病,其特征在于胰腺实质和导管系统的不可逆损伤。腹痛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常伴有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1]。由于胰周血管与胰腺极为密切的解剖关系,CP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侵蚀、纤维化牵拉、囊肿压迫等可能导致多种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vein thrombosis,VT)、胰周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A)、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等,发生率分别为3%~41%[2]、4%~10%[3-4]、2.7%[5],而CP引起的动脉栓塞十分罕见。这些并发症与重度上消化道出血和高死亡率相关[6]。CP患者血管并发症的5年累积发生率为3.2%,10年累积发生率为10.0%,15年时增加至24.5%[2]。本文就CP合并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展开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