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欧洲糖尿病研究会公布的“血糖控制共识”中强调,血糖不达标或不能维持达标就是及时启动、增加或制定新药物治疗方案的信号。其中,及早启动胰岛素治疗、积极随访和调整剂量是积极控制血糖达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过8.5%的患中,采用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治疗(主要是指睡前注射1次长效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往往比加用其他口服药物能更有效地使血糖达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制剂(诺和锐30特充)与短效人胰岛素预混制剂(诺和锐30R胰岛素)对新诊断糖尿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影响的差异。方法对27例被观察对象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两种胰岛素调整血糖,使HbAlc≤6.5%为达标治疗调整目标,记录血糖、HbAlc、体重指数、不良事件等。结果与诺和灵30R胰岛素相比较,诺和锐30特充降低餐后血糖更显著(P〈0.01)、在HbAlc达标及达标比例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制剂诺和锐30较短效人胰岛素预混制剂诺和灵30R胰岛素在推动HbAlc达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伍蔚凌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79-1380
目的 讨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体重增长只有(1.9±0.4) kg,低于对照组的(4.5±1.2) kg.观察组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为(42±8)U,对照组为(57±11)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5±0.3)d,与对照组的(12.4±0.4)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胰岛素治疗情况下,加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增敏剂等,但不增加胰岛素用量,不加用任何胰岛素促分泌剂;观察组在胰岛素剂量不增加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片,每日1 ~ 6mg,可加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但不加用其它胰岛素促分泌剂.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结果 经过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率、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美脲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联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可作为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索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而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39~72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升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美国伯乐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老年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评价老年人群血糖自我监控水平。方法选择1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HbA1c)。根据血糖控制评价标准分成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糖尿病患者HbA。平均水平为(7.524±2.02)%,建议增加治疗措施的67例(49.63%),控制达标的42例(31.11%),非糖尿病水平26例(19.26%)。结论HPLC法可以作为HbA。。检测的会指标.老年糖尿病控制达标率低,血糖控制不理想存在因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可能存在糖尿病控制的误区。需要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于出院时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并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为(5.56±1.22)、(8.42±2.11)m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14.20±2.12)和(19.21±2.34)mmol/L,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42±1.17)%,低于治疗前的(10.34±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能保持相对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8.5%)加用沙格列汀或地特胰岛素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6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血糖不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地特胰岛素组,每组30例,均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的变化,记录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沙格列汀组:(6.3 ±0.6) mmol/L比(8.8±0.7) mmol/L、(8.2±0.8) mmol/L比(13.2±1.0) mmol/L、(6.7±0.3)%比(7.9±0.5)%、(25.6±5.8) kg/m^2比(28.6±5.6) kg/m^2;地特胰岛素组:(5.0±0.4) mmol/L比(9.0±0.8) mmol/L、(10.3±1.2) mmol/L比(13.6 ± 1.1) mmol/L、(6.8±0.5)%比(8.0±0.4)%、(26.5 ± 5.6) kg/m^2比(27.5 ±5.2)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地特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13.3%(4/30)比0],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3.3%(1/30)比23.3% (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和地特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8.5%)的血糖控制均有效,沙格列汀在体质量下降、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好于地特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锐30;B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观察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2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短,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够平稳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更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保健医苑》2013,(4):62
<正>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将血糖降下来,因此很多关注自身健康的患者盯着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恨不得一下子把血糖降到最佳水平。结果,一些人三天两头就出现低血糖。2010年更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打破了"降糖必须达标"的旧观念。首次提出了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hF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餐后血糖,加快血糖控制速度,减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许樟荣 《大众医学》2012,(10):16-17
2012年4月19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联合发布“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的立场声明,今年6月ADA在2012年糖尿病年会上介绍了该声明。与以往指南或立场声明相比,该声明有鲜明的特点,强调2型糖尿病治疗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样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王凤 《现代保健》2009,(16):93-9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怔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其病理和生理的主要特点,能引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代谢紊乱,而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每年5%-1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达标。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微血管的发生率随糖化血红蛋白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给予阿卡波糖150mg,3次/d服用,在此基础上每日睡前皮下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给予预混胰岛素30R。两组的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效果优于单纯注射预混胰岛素,其血糖达标时间短,而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胰岛素肠溶胶丸降糖疗效,并与中效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26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5)和试验组(n=135),分别于每日早、晚餐前1h给予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注射液和口服胰岛素肠溶胶丸,共12周。结果胰岛素肠溶胶丸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和餐后2h血糖,HbAlc平均下降0.98%。以美国糖尿病学会(HbAlc≤7.0%)和国际糖尿病联盟(HbAlc≤6.5%)推荐的HbAlc达标标准判读,试验组的达标率分别为38.9%和21.4%,与对照组的45.1%和30.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3和P=0.10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0)。结论胰岛素肠溶胶丸具有与中效胰岛素注射液相近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且使用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水华  王群  高苹 《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028-1030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血清胰岛素变化。结果单独用苯那普利或缬沙坦,和联合应用两药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UAER。尽管降低血压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应用组降低UAER更明显(P均〈0.05)。各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而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UAER,阻止或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也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胰岛素改善代谢而达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诺和锐30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于15mmol/L。餐后2h血糖高于20mmol/L。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等。结果治疗半年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为明显下降,达到理想水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能降低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虽然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很多,但仍有60%以上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同时,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高血压、并发症和体重失控等问题都有待更好地解决。糖尿病患者普遍的需求促使了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20.
敬迎祺 《现代保健》2010,(24):63-6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12I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索水平等观察指标。结果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后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患者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