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圳市福田区2001年-2005年AFP监测系统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继续保持深圳市福田区无脊灰状态,为我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1年-2005年AFP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共报告19例AFP病例,年报告率在1/10万以上,48小时个案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60天随访率均为100%。结论我区AFP监测系统较灵敏,但仍在免疫空白儿童,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永刚  曹丽明  方琼  周志峰  蔡琳 《新疆医学》2023,(4):442-445+454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16年-202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及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6年-2020年福田区共报告AFP病例19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21,P <0.001)。所有AFP病例均为非脊灰病例,70%为深圳市其他区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以1岁-5岁散居儿童为主。90.45%的AFP病例服脊灰疫苗3次以及上,不同年份的接种脊灰疫苗种类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 <0.001)。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4 d内双份粪便样本采集率、合格粪便样本采集率、粪便样本7 d内送达率和75 d随访完成率均> 80%。结论 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脊灰免疫策略调整后无疫苗相关病例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和报告意识,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评价禅城区2004~2009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2004~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51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78/10万~9.17/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合格便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菏泽地区199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进行了报告和分析。菏泽地区1998年共报告AFP42例,无脊灰确诊病例,有1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有5例临床脊灰(高度怀疑疫苗相关病例);42例AFP分布于全区的9县市,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542/10万;AFP病例48小时内调查率为94.7%,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2.3%;从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从未分离出脊质野病毒,而分离出脊疫苗病毒和COX、ECHO等其它肠道病毒,AFP标本脊灰疫苗病毒和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率均为15.79%;引起AFP的原因是多种的。我区AFP监测及消灭脊灰工作得了很大进展,但有不足之外,如就诊48小时内及时报告完成率等仍较低。建议仍应加强AFP监测和诊断,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下同)状态。方法对2009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0例,分布在11个盟(市,下同)的33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32.7%(33/101)。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24/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6.7%,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3%,粪便标本7d内及时送检率98.3%,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91.8%。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防止脊灰的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6.
段术琴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32-933
目的为了评价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状况,提高监测系统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87例,分布在11个盟(市)的53个旗(县、区)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52.5%。<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10万,受地区条件限制,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自治区脊灰实验室及时率未达到80%,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直到全球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汇集福建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 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的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庞秀然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35-336,269
目的了解宾阳县199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rP)病例流行特征,及其监测系统运行工作质量,为制定进一步推动消灭脊灰工作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宾阳县1994~2007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资料、AFP监测系统报表资料,利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宾阳县1994~2007年共报告AFP病例66例,确诊脊髓灰质炎病例0例。发病年龄以0—3岁儿童为主,季节分布不明显,10流动儿童病例免疫接种率低下。1994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系统工作质量逐年得到提高,除2003年外,其余13年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到1/10万以上;48h内调查率14年均达到100%,各年度14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纸率和粪便标本7天内送检率分别在33.33%~100%和55.56%-100%之间波动。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工作,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吉安市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吉安市2007-2011年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4例,非AFP病例2例,AFP病例72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2007年报告15例,2008年17例,2009年10例,2010年15例,2011年15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7/10万、1.55/10万、1.085/10万、1.61/10万、1.61/10万。结论吉安市<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5年达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的指标要求(≥1/10万),保持了AFP病例监测系统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对2007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73例,分布在12个盟(市,下同)的44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43.6%。<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8.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0%,粪便标本7天内及时送检率91.5%,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89.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