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11例(91.67%)患者于入院后48 h内苏醒,1例(8.37%)死亡.平均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7.4 d,症状好转转入其他相关科室治疗.结论 热射病的成功救治重点在于器官功能保护,阻断恶性循环,及时纠正DIC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射病的急救护理。方法:分析15例热射病的救治与护理。结果:15例患者,治愈13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有效降温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暑及热射病患者院前救治和护理要点。方法:分析62例中暑患者"早期快速降温,早期快速扩容,气道支持、积极支持脏器功能"集束化治疗与急救护理体会。结果:轻度中暑患者46例经集束化治疗后观察数小时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6例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10例患者完全康复,4例留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2例放弃治疗。结论:集束化治疗与急救护理是中暑尤其是及热射病患者院前急救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热射病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CVVHVHF)治疗3例热射病导致MODS患者,同时对体外循环抗凝、置换液温度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护.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分别在入院后第17天和第27天康复出院.另1例因在起病后116 h才开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热射病导致MODS的预后,严密的全面监护、有效的体温控制以及保证治疗的连续进行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田伟珍  夏淑娇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01-1102
目的 研究21例高龄患者热射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 全面有效的降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加强脏器功能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1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12例痊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 及时有效的降温、快速补足液体、纠正缺氧和稳定循环,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热射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3例热射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2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治愈出院。l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迅速降温是热射病并发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亚低温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膈肌包埋法救治重度肝破裂出血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5月因重度肝破裂行膈肌包埋法治疗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12例(80.0%),死亡3例(20.0%);治愈12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术后非手术处理均痊愈。结论膈肌包埋法是紧急情况下救治重度肝破裂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其护理特点,采取相应护理策略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热射病是一种以严重高热(>40℃)和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紧急疾病,存在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快速降温是治疗热射病的首要目标。本综述总结了目前比较常见且应用较广的快速降温技术,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对这些技术做了比较评估,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选择最佳方案对热射病患者进行降温处理。水浸技术(1~17℃)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核心体温,是目前对热射病降温最有效的降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01/2008-12收治1 51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全组治愈1 472例,死亡38例。治愈病例胸部无明显后遗症,疗效满意。结论:胸部创伤患者的现场紧急救治及快速转移,院内积极合理的处置能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急医疗组模式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救治疗效。方法:成立紧急医疗组,制定应急救治程序和方法,对AMI患者进行围急诊PCI救治和管理,全天候均可在最短时间内行急诊PCI术。结果:本组均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造影证实前降支血管闭塞19例,右冠状动脉闭塞9例,回旋支血管闭塞4例,术中共植入药物涂层支架37枚,血管全部开通,症状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紧急医疗小组及其工作程序是急诊PCI抢救AMI患者较有效的急救组织和急救方法,在抢救过程中医护合作,可减少诊断、转运、治疗等各环节的耗费时间,高效率和高质量救治AMI患者。  相似文献   

11.
紧急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紧急手术救治过程安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方案.[结果]随访3个月后按GOS分级评估疗效:良好430例,中残109例,重残48例,植物状态19例,死亡20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选择有效的紧急手术救治方案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心脏破裂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对14例心脏破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心脏穿通伤7例,外伤性室间隔缺损1例,钝性伤5例,医源性损伤1例。现场紧急开胸3例。急诊手术治疗lO例,择期手术1例。结果1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果断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紧急救治和转运方法,以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3例患者进行现场紧急救治,待病情对稳定后再转运。结果 45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达68.9%。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外进行现场救治之后,再使用专用楼道椅搬抬并转运监护入院,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魏伟 《中国康复》2014,29(5):335-336
目的:探讨言语治疗对热射病所致的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因热射病导致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2例,均按“呼吸-喉-腭-舌-唇-下颌”的训练顺序,针对各自薄弱环节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例患者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分级及语音清晰度均较治疗前提高。结论:言语治疗能有效改善热射病构音障碍患者言语构音能力,提高言语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宫外孕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来我院进行紧急救治的宫外孕休克患者12例作为急救护理路径组,进行入院紧急救治,观察急救护理在宫外孕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与2007年10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2例宫外孕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救护理路径组患者经过紧急护理抢救和手术治疗,均成功脱险,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未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治愈率为83.33%,显著低于急救护理路径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的设置,可以在出现宫外孕休克患者时,立即实施各项急救措施,缩短急救时间,提早进行手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财产节省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58例蛇咬伤患者的紧急救治和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广东高明地区158例蛇咬伤患者给予紧急处理、综合护理及临床资料。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全面的护理,转科1例,转院1例,治愈156例。认为对蛇咬伤的患者,应及时正确处置,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减少毒素的吸收,综合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细致的护理是蛇咬伤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患者的早期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室收治的7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早期救治护理,包括疏通呼吸道、吸氧、控制出血、抗感染、保暖、抗休克、病情监测、预防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4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救治,抢救成功率为94.29%;抢救成功患者中,3~15个月内死亡4例、痊愈50例、残疾12例。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救治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成功复苏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的临床救治水平,降低烧伤死亡率。方法:通过12例严重烧伤继发心搏骤停的复苏救治,对肾上腺素的用量、碳酸氢钠的应用、紧急气管切开、对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复苏成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分秒必争,尽快而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仍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畅通气道,必要时紧急气管切开,对复苏的成功至关重要。烧伤休克期心肺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具有纠酸、扩容双重作用,利于复苏。肾上腺素的效应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不同救治方式在抢救新生儿气胸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新生儿气胸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以吸氧、紧急胸腔穿刺排气及闭式引流、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nCPAP、机械通气综合治疗,观察患儿氧合情况和生命指征等变化和转归。结果 19例抢救成功16例。结论新生儿气胸起病凶险,救治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挽救这类危重儿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导管室救治院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绿色通道流程建立以来的100例外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导管室内接受急救治疗,统计患者救治需要的平均时间、统计成功抢救率;另外收集绿色通道开通前期间100例相同病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的平均时间。结果导管室内救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9%(99/100),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并最终死亡。与之前的抢救流程比较,导管室救治的时间大幅度缩减,前后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导管室紧急救治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