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许俊申  盛天露  刘文琴  陈钟文  刘峰  刘华 《中成药》2023,(10):3301-3306
目的 研究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的化学成分。方法 苍耳9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十九烷-10-烯-9-酮(1)、(Z)-16-甲基-11-十七碳烯酸(2)、(E)-6-十三碳烯(3)、月桂酸乙酯(4)、肉豆蔻酸甲酯(5)、肉豆蔻酸乙酯(6)、十五烷酸(7)、十五烷酸乙酯(8)、棕榈酸(9)、(E)-十八烷-9-烯酸(10)、6,10,14-三甲基-2-十五酮(11)、亚麻酸乙酯(12)。结论 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6、8、10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桃仁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桃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凝血因子Xa(FXa)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生色底物法和连续速率法进行FXa抑制活性测定,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FXa的抑制率高达60.27%,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1),胡萝卜苷(2),扁桃酰胺(3),苯甲酸(4),2-羟基-9-十八碳烯酸(5),正十七烷酸(6),9-十八碳烯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棕榈酸(9),苦杏仁苷(10)。结论: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9,(1)
目的研究短柱八角Illicium brevistylum A. C. Smith中二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短柱八角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采用硅胶柱、反相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LPS诱导的293-Nf-κB-luc细胞模型对其进行抗炎活性检测。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海松酸(1)、脱氢枞酸(2)、3,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3)、8,11,13,15-abietatetraen-19-oic acid (4)、methyl-16-nor-15-oxodehydroabietate (5)、12-羟基-脱氢枞酸(6)、3,4-开环海松烷-4,8 (9),15 (18)-三烯-3-酸甲酯(7)、15-羟基取代松香烷甲酯(8)、9β,13β-endoperoxide-abieta-8 (14)-en-18-oic acid (9)。化合物4~6、8均能降低LPS诱导的293-Nf-κB-luc细胞荧光强度。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8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的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C_(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益母草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叠烯类化合物2个:(-)-十九碳-5,6-二烯酸甲酯(1)、十八碳-5,6-二烯酸甲酯(2);饱和脂肪族化合物4个:二十一烷酸(3)、花生酸(4)、二十七烷酸(5)和肉豆蔻酸甲酯(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母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益母草叠烯酸酯A,化合物2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龙须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崇玉  邓赟  梅玲  郭大乐 《中草药》2011,42(6):1069-1071
目的: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棕榈酸(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1-棕榈酸单甘油酯(3)、尿嘧啶(4)、腺嘌呤核苷(5)、2α-氧杂-2-氧-5α-羟基-3,4-二失碳胆甾烷(6)、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7)、1-O-α-D-吡喃葡萄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8)、β-谷甾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Batsch)P.Kumm.子实体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运用MS和NMR等方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22E,24R)-23-methyl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3)、1-棕榈酸单甘油酯(4)、1-油酸单甘油酯(5)、啤酒甾醇(6)、D-甘露醇(7)、苯甲酸(8)、Glyceryl-1,2-dioctadec-9,12-dienoate-3-octadec-9-enoate(9)、1,3-二油酸甘油酯(10)、β-谷甾醇(11)、二十三烷醇(12)、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3)、麦角甾-7,22-二稀-3β-棕榈酸酯(1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多脂鳞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首次从鳞伞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10)
目的:分析金莲花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GC/MS方法分离和鉴定脂肪酸,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结果:从金莲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1种脂肪酸成分和7种非脂肪酸成分。结论:金莲花95%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十六烷酸(软脂酸)(占19.85%)、(Z,Z)-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14.37%)、十四烷酸(13.93%)、(Z)-9-十八碳烯酸(油酸)(13.00%)、十二烷酸(6.79%)、10-羟基-十六烷酸(10-羟基棕榈酸)(4.37%)和十八烷酸(硬脂酸)(3.34%)。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瓜藤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结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瓜藤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肉豆蔻酸甘油酯(monomyristin,4)、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5)、棕榈酸甘油酯(monopalmitin,6)、二十二烷酸甘油酯(monobehenin,7)、熊果酸(ursolic acid,8)、二十一烷酸甘油酯(monoheneicosanoin,9)、硬脂酸(stear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西瓜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广南天料木茎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南天料木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石油醚提取物Ⅰ和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从提取物Ⅰ中鉴定出1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36.31%)、亚油酸甲酯(19.47%)、8-十八烯酸甲酯(13.84%);从提取物Ⅱ中分离、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26.75%)、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8.98%)、8-十八烯酸甲酯(13.79%);提取物Ⅰ和Ⅱ共同含有6种甲酯类化合物和反油酸,提取物Ⅰ含有甾醇类化合物(10.42%),提取物Ⅱ存在蒽醌类化合物(4.49%)。结论该研究首次对广南天料木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首次鉴定出含有苯并吡喃结构的化合物2-乙氧基-2,4-二苯基-2H-1-苯并吡喃-3-碳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
花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劲松  王刚  董超  麻兵继  刘吉开 《中成药》2008,30(3):419-421
目的:研究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花生茎叶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依次为β-谷甾醇(Ⅰ)正三十一烷(Ⅱ)、大豆皂醇B(Ⅲ)、胡萝卜苷(Ⅳ)、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Ⅴ)、棕榈酸(Ⅵ)、豆甾烷-3β,6α-二醇(Ⅶ)、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Ⅷ),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Ⅸ).结论:除化合物Ⅰ、Ⅳ、Ⅵ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番木瓜种子油提取方法及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红  祝玲  叶曼红 《中药材》2007,30(7):857-860
本文研究了番木瓜种子的提取方法及超声提取条件。试验表明超声提取法是一种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出油率高的提取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找到其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0,超声时间20 m in。本文还探讨了适合番木瓜脂肪酸成分鉴定的甲酯化方法;并运用气-质联用鉴定出番木瓜中自由中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为:棕榈酸(17.34%)、硬脂酸(5.22%)、二十碳烷酸(1.12%)、油酸(69.25%)、亚油酸(4.31%)、十九碳烯酸(1.68%)、二十碳烯酸(0.75%)、二十一碳烯酸(0.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赤苍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赤苍藤药材乙酸乙酯部位的油状物,对其进行甲酯化反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组分1中鉴定出8个化学成分,主要含十七烷酸甲酯(22.29%)、油酸甲酯(18.29%);从组分2中鉴定出5个化学成分,主要含有11,14-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8.95%)、硬脂酸甲酯(21.71%)。结论:赤苍藤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烯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蓼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和Sephadex LH-20和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蓼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醇(1)、10-二十碳烯酸(2)、6′-O-棕榈酰-β-胡萝卜苷(3)、2-(2-甲基丁酰氧基)乙基-十四酸酯(4)、flaccidine(5)、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6)、β-谷甾醇(7)和1-十二烷醇(8)。结论:其中,化合物1、5、6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蓖麻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蓖麻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蓖麻三甘油酯(1)、3-乙酰氧基-油桐酸(2)、豆甾醇(3)、蓖麻碱(4)、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没食子酸(6)、油桐酸(7)、短叶苏木酚酸乙酯(8)、9-hydroxytridecyl docosanoate(9)、羽扇豆醇(10)、木犀草素(11)、棕榈酸(12)、二十八烷醇(13)、正十八烷(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蓖麻三甘油酯,化合物2、3、5~12和14为首次从蓖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藏药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  羊晓东  赵静峰  李良 《中药材》2006,29(2):128-130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氯仿、正丁醇依次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tselaeroside A(1),3-羟基-5-甲氧基苯甲醇(3-hydroxy-5-m ethoxy-benzyl alcohol,2),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3),9′-顺-十八烯酸甘油酯(glycerin-9-′Z-octadecaenate,4),二十二酸甘油酯(glycerin-docosanate,5),二十四酸甘油酯(glycerin-tetracosanate,6),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 id,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西莪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广西莪术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β-谷甾醇(2)、月桂酸甘油酯(3)、正十三烷酸单甘油酯(4)、2-oxoguaia-1(10),3,5,7(11),8-pentaen-12,8-olide(5)、豆甾醇(6)、羽扇豆醇(7)、β-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1、3、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马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马兰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用各种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平板打孔法,通过观察样品是否产生抑菌圈及抑菌圈大小,半定量地对样品的抗菌活性做出评价。结果:从马兰的乙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琥珀酸(1),1-O-十六烷酸甘油酯(2),原儿茶酸(3),尿嘧啶(4),丁香酸(5),原儿茶酸甲酯(6),七叶内酯(7),苜蓿酸(8);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琥珀酸(1)和丁香酸(5)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琥珀酸和丁香酸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文杰  牙启康  陈家源  谭晓  黄艳  李晓华  周斌 《中草药》2012,43(6):1079-1081
目的研究黑草Buchnera cruci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黑草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香叶木素(3)、β-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甘露醇(6)、正二十七烷醇(7)、植醇(8)、二十九烷(9)、棕榈酸(10)、2-十八碳烯酸(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鱼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黔产鱼眼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二烷(1)、正二十八烷酸(2)、正二十烷酸甲酯(3)、十六烷酸三十烷醇酯(4)、脱镁叶绿素甲酯(5)、柳穿鱼素(6)、柳穿鱼素-7-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沙苑子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沙苑子油中分得β-谷甾醇及脂肪酸,后者甲酯化后经GC-MS联用仪分离鉴定,确定了庚烯酸、十四酸、十五酸、十六酸、十八烯酸、十八酸、十八二烯酸、十八三烯酸、二十酸、二十烯酸、二十二酸等十四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