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以防范和减少骨科患者意外跌倒事件。方法:对杭州市中医院2013年1~12月骨科收治入院的16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2014年1~12月收治入院的17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护理管理策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发生意外跌倒的例数和相关风险因素构成比。结果:实施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后,骨科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意外损伤发生显著下降。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护理管理策略,实施安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骨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保障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安全,减少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4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回顾4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从中总结出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4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8例,排便困难10例,排尿困难19例,压疮2例。术后未出现髋关节或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心血管意外、再度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内脏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评估患者术前生理状况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体位护理、管道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术后早期系统地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盈 《光明中医》2011,26(12):2543-254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中西医结合和家庭的护理措施。方法 10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心理和家庭护理,合理科学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以达到预期效果。结果通过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心理和家庭合理指导,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血管意外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防范对策,观察风险评估与防范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试验组:对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发生的风险事件几率和项目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针对存在的风险采取对策。结果:试验组发生风险事件3例,占5.0%,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占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评估与防范,同时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良好的护理方式对脑血管意外疾病的影响,以期为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救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风险评估表在减少妇产科风险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自2016年1月起实施风险评估表管理,2015年则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实施风险评估表前后妇产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妇产科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评估表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整体康复护理方法的护理作用。方法以该院在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的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对患者后期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再次发生,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意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血管意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无时间限制,随机介绍医院规章制度、疾病的相关知识等)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实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血管意外健康教育知晓率高,治疗依从性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对护理满意程度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血管意外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善预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14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1周均可扶拐行走,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效果满意。结论: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可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使用和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18例患者按治疗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97例、对照组421例,观察组在跌倒风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后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跌倒风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引流管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引流管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意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出现管道阻塞、受压折叠、扭曲、移位以及滑脱或分离等意外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能够将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引流管意外发生率有效的降低,促使引流管护理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生存质量中的运用。方法:选取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成舒适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并实施脑血管意外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指标包括HAMD评分、Berthel指数。结果:入组4周后,舒适护理组HAMA评分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舒适护理组Berthe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促进疾病预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评估并采用相应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护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合理饮食、用药依从性、适当运动、疾病知识等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管理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至2009年神经内科4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口腔并发症的原因.结果:口腔护理擦拭不彻底、吸痰损伤、抗生素大量应用引起霉菌感染、漱口液选取不当、口腔护理时间不恰当、高热患者护理不周、新入院患者未及时做好评估,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等,是引起该组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论:加强责任心、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合理选取口腔护理液,做好人性化护理是防治口腔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这里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1.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呈上升趋势,据2007年元月至2010年3月的住院病人统计,脑血管意外患者845例。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开展,特别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我院加强了对脑血管意外住院病人的护理,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脑血管意外病患者在恢复期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病患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心理后对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老年脑血管意外病患者的心理经过社区心理护理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结论:社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脑血管意外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6例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康复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的24 h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第7、14天的DVT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7、14 d的DVT发生率分别为3.45%、6.9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2%、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28%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 例急诊科住院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四周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FACT-G)调查.结果: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对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心理关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近年17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意外患者经过准确、迅速和有效的急救护理和安全转运,快速安全转入医院162例,占92.6%,经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快速正确的急救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