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张志国  黄兴 《新中医》2020,52(19):174-177
自《黄帝内经》提出火郁发之理论以来,历代医家对此续有阐发。“火郁”二字重在“郁”字,有“郁”固当“发”,“发之”核心思想在于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纵观“火郁发之”之病机,无非气血失衡,从心、肝入手,舒畅气机。火郁的治疗,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升降散其辨证运用的关键是气机失调,无论寒热虚实,只要是气机逆乱,都可采用升降散加减变化来调整脏腑功能气机,达到气血阴阳的协调。失眠症多因气机郁滞所致,因此从火郁发之论治升降散治疗失眠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珍玉先生对"水郁折之"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其论著及医案的梳理,明确了从"气机升降"解析"水郁折之"的认知思路,总结提出了"水郁"即"肾郁",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贯穿"水郁"病机的全过程;"折之"即"挫其病势","折之"之法应重视调理脏腑气机的学术思想。这一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水郁折之"的病因病机理论,而且更加明晰了从气机升降指导"水郁折之"辨证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膀胱过度活动症诸多临床报道证实,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从中医三焦理论出发,依据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三焦气机怫郁"为其关键病机,"条畅三焦气机"法当为治疗本病重要方法。探讨条畅三焦气机的理论依据及常用方药,临床辨治该病时须明辨上、中、下焦气机何部怫郁最甚而予以重点施治。  相似文献   

4.
"火郁发之"出自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五郁治疗大法之一。"火郁"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状态。凡是有热邪郁滞气机表现的,都可以称之为"火郁",治疗上应遵循"发之"原则,采用清解、宣散、透表、升发等治疗方法开郁清热,调畅气机。本文主要探讨"火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火郁"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许多病证共同的病理基础,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异,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因而表现纷纭繁杂。"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病证的治疗大法。火郁治疗的关键在于宣畅气机,清透郁热。六腑以通为用,故肠腑气机以通降下行为顺。邪至于  相似文献   

6.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7.
黄琦教授认为腹型肥胖病因为胃强脾弱、肝脾失调,病机为气郁、血瘀、内热壅盛,脾胃运化不及,致使痰湿内蕴、精微不用,最终导致膏脂堆积。“木郁达之,土郁夺之”出自《素问》,郁的本义即不舒畅、不条达,属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导致脏腑郁结的病变。黄师临证总结得出腹型肥胖与“郁”密不可分,其以土郁、木郁为本,运用“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理论肝脾同调治疗腹型肥胖,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健脾化湿,调畅人体气机,气机升降相宜,则肝脾调、气机畅、血脉通、痰湿消,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郁证琐谈     
<正> 郁证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其表现: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疼,或多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症状。“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金元以前所论的郁大多属此。狭义的郁,是指以情志不舒为病因,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的郁,即情志之郁。如《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相似文献   

9.
郁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经》五郁与朱丹溪六郁学说,以五脏气机运行失常的病查探讨郁证,强调情志因素在郁证辨证治疗过程中应予重视,认为气郁为诸郁之始因,六郁与五脏生理功能失调又可互为因果,提示一脏有郁五脏互累,诸郁相因,相互兼夹,日久常为虚中夹实,论述了五脏之六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纲要,主张治郁根本大法是“郁者达之”以调和五脏,疏通气机为宗旨,与此同时精神调摄是治疗本证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壅、郁、结、闭四种病机为中医气分病变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内外因导致气机不畅由轻至重大致呈现为壅、郁、结、闭四个阶段,这一认识在汉唐时期的中医文献中多有论述。缕清四者的特点与关系,将有利于准确把握气机病变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升降散是清代医家杨栗山所推崇的名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黄酒、蜂蜜组成,所针对病机为三焦火郁,气机失畅.后世医家除应用于温病外,针对病机将临床应用扩展到外感及内伤诸病.肿瘤患者经过系列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升降功能的失调,并且因情志因素多有火郁气滞.临证应用升降散取其升降气机之效,往往能有效地调节脾胃气机,理气开郁,有助于肿瘤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论肝失疏泄     
生理上肝主疏泄能保证全身气机通畅,气血津液正常输布,五脏安生。病理上,肝疏泄失常,气机逆乱,气血郁滞、痰阻,五脏皆受其害。1肝失疏泄的病理变化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这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决定了人体气机的畅达,血运不徐不疾,流注全身,保证机体正常活动。若肝脏疏泄失职,气机失于调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1肝气郁结由于思郁、忧郁、怒郁、悲郁、惊恐之郁等情志变化,引起肝的疏泄失职,则出现肝气郁结。1·2肝郁化火肝气久郁不解或情志反复失调,致使肝之疏泄功能递进失职,…  相似文献   

13.
温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存在着“阳热怫郁”的重要病理特点。温病是由温邪所致,温热之邪既有其亢奋、宣泄、炎上的特性,又每易阻遏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而致郁。“阳热发则郁”,“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盛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因此,在温病卫气营血不同的病理阶段中,都会出现气机郁阻、邪热内遏的郁热证候。邪热容易致郁,而气机郁滞,阳气不达,又可使邪热加重,热和郁紧密相关,互为因果。所以,在治疗温热病的时候,要紧紧抓着“阳热怫郁”、邪热内闭的病机特点,运用宣透之法以祛邪热,…  相似文献   

14.
“火郁”是以热邪内结不能外达宣泄为主要矛盾,以气机升降失常为根本病机的病证,故治宜因势利导,散而发之。凡使气机畅达,无论是发汗、升散、疏导,皆可谓之“发”。用药上有解郁和除热两端,以温药开郁散结,以寒药清火降泄。《伤寒论》首创寒热错杂方,“火郁发之”的思想在其中多有体现。烦躁、心下痞、四肢厥逆为典型表现,代表方剂大青龙汤表寒热闭,治以解表清热;栀子干姜汤热郁胸膈,治以宣泄并举;半夏泻心汤中虚热结,治以辛开苦降;柴胡桂枝干姜汤饮结阳郁,治以透达郁阳;麻黄升麻汤阳郁下陷,治以发越郁阳。治疗上寒热并用,升降气机,调和阴阳。煎法上,使用麻沸汤渍,轻泄拂郁。服法上,中病即止,以和为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白光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白教授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迁延失治则气郁、热郁、火郁、湿郁、痰郁、血郁从内而生,结于中焦横逆犯胃,发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其病位在胃胆,涉及肝脾,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中医学善从整体出发病证结合,全面认识中医证型本质及开拓新的治疗思路,使脏腑功能调和,气机通畅,因此设立从郁论治、解郁降逆的治疗大法,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于志强教授从医40余载,取法先贤,并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取法"五郁""六郁"之说,认为"郁滞"有"无形之郁"和"有形之郁",百病皆以"无形之郁"为先,继以"有形之郁"从之。世人治病多重有形,而轻无形,大谬也。"无形之郁"者,以气郁为首,进而衍生为火郁、寒郁、情志之郁等。"有形之郁",以痰郁、湿郁、饮郁、浊郁、食郁、血郁、络郁等为主。于教授认为病之所生,无论外感内伤,多与"郁滞"相关。此中"郁滞"囊括了所有关于气血津液的运行的失常,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而在诸郁之中,又以气机之郁为先导及核心,故而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将"郁滞"分为"气机之郁""水液之郁""血络之郁""痰瘀为郁""正虚而郁"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焦气机痞塞是痞满病的核心病机,广东省名中医傅应昌将痞病的核心病机总结为“滞”,即气机郁滞。病因为“虚”和“郁”,即脾胃亏虚和情志抑郁。由此提出“虚-滞-痞”和“郁-滞-痞”模型,在临床上将痞满作为心身疾病,以健脾助运、降胃导滞、疏肝和营为法,心身同治,畅达气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发病特点、证候要点、辨证治疗,认为糖尿病足火郁的发病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糖尿病足之火郁是外感阴邪阳邪或七情内生五邪等,使阳气怫郁,终致正气虚馁,多种郁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关键在火热被遏伏于内,不得透达于外,气机郁遏,内蕴外闭于足。在治疗上予内散火郁、外透火郁之法,根据早、中、晚三期分析证候要点,内治外治相结合,因势利导,使壅滞于足部的气机灵动,火郁发而疮自消,为中医诊治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解坤  刘维明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0-111,121
对《伤寒论》398条条文进行分析辨别,整理出病机为阳气怫郁的条文,并将其病因归纳总结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水饮、痰涎内结而阳气郁结;少阳枢转不利,胆火被郁;阳明热结偏盛蕴结于里;肝胃气机失调,阳气内郁;表证误治而阳气被郁。其治疗应根据病因、病位,针对阳气怫郁的病机,分别采用发散风寒,宣畅卫阳;疏利气机,散少阳相火;开泄水结,通利经气;涌吐痰涎,伸展胸中阳气;清热攻结,通利腑气等治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虚"、"瘀"、"郁"并见,表现为肾、脾、肝三脏之虚,以肾虚为本;久病肝木失调气机不得升发而为郁;气虚与气机郁滞均可使血行不畅而致瘀。治疗宜补肾之阴阳与肾精的不足,同时重视疏调肝木,活血化瘀,三者兼顾,促进机体生髓化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