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分析梗死的部位及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胼胝体膝部梗死9例、胼胝体体部梗死11例胼胝体压部梗死12例;其中超急性梗塞1例,急性梗死2例,亚急性梗死6例。结论 MRI是诊断胼胝体梗死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清晰显示梗死的有无、部位、范围,并能对病灶的新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并发的其他病灶所掩盖,瘫痪、精神智能障碍以及失用较多见。病灶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多见,多并发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并发的其他病灶所掩盖,瘫痪、精神智能障碍以及失用较多见。病灶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多见,多并发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方法对2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男12例,女9例,影像学示膝部梗死5例,体部10例,压部3例,膝部合并体部3例,临床表现为精神及智能障碍、失语、偏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等。结论胼胝体梗死患者发生率低,症状复杂多变,易误诊。MRI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扫描是诊断胼胝体梗死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胼胝体血供丰富,临床梗死相对少见,其梗死表现复杂多样,不易早期发现,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结果进行确认。为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程度,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以观念运动性失用、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弥漫性胼胝体梗死患者分析报道如下,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对其病因、分型、临床症状及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1病历资料本文对2015年1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例胼胝体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该患者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卒  相似文献   

6.
胼胝体卒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胼胝体卒中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多广泛,且常与其他部位梗死合并存在。精神智能障碍是胼胝体梗死突出的临床特征。胼胝体出血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预后差。对病灶较大的胼胝体梗死或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合并脑血管解剖的异常、烟雾病以及脑先天畸形的可能。结论胼胝体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胼胝体卒中的诊断主要依据CT、MRI,后者更加准确和特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其他部位的梗死症状所掩盖。多合并基底节、脑叶、脑干等部位的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预后多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胼胝体腔隙性梗死的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连续入住我院并行颅脑MR检查的脑梗死患者276例.结果 20例(7.2%)脑梗死患者的颅脑MRI显示有胼胝体腔隙性梗死灶.胼胝体腔隙性梗死大部分呈"指状",起自胼胝体下缘,伸入胼胝体内;少数病灶呈"小山丘状".结论 胼胝体腔隙性梗死并非罕见.胼胝体腔隙性梗死的形态与多发性硬化的胼胝体病灶相似,应注意鉴别.胼胝体腔隙性梗死也不是CADASIL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时应注意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2694例脑梗死患者中,经MRI确诊的16例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患者(单纯胼胝体梗死组)和同时期42例合并有颅内其他部位梗死的复合胼胝体梗死(复合胼胝体梗死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等,分析单纯胼胝体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1)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占同期脑梗死发生率的0.59%(16/2694),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变血管以大脑前动脉最多见;临床以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2)与复合胼胝体梗死组相比,单纯胼胝体梗死组中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占比少(31.3%vs 66.7%,P 0.05);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68.3±12.7h vs 16.4±10.2h,P 0.05);肢体单瘫更多见(69.2%vs 28.0%,P 0.05),肢体肌力NIHSS评分低(1.6±0.4 vs 3.6±0.8,P 0.05);大脑中动脉受累的占比少(62.5%vs 90.5%,P 0.05);预后更好(93.8%vs 61.5%,P 0.05)。结论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发生率低,常伴有多种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以肢体单瘫、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胼胝体卒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胼胝体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胼胝体卒中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CT、加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多广泛,且常与其他部位梗死合并存在。精神智能障碍是胼胝体梗死突出的临床特征。胼胝体出血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预后差。对病灶较大的胼胝体梗死或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合并脑血管解剖的异常、烟雾病以及脑先天畸形的可能。结论胼胝体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胼胝体卒中的诊断主要依据CT、MRI,后者更加准确和特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60~70岁为高发年龄,病因及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及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肌力减退、失语、感觉障碍、智能障碍、小便失禁、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症状。胼胝体梗死部位以体部、膝部多见,常累及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等部位。结论胼胝体梗死因其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其中颈动脉斑块为胼胝体梗死不容忽视的重要高危因素,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及累及部位的定位诊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胼胝体膝部梗死3例,体部梗死4例,压部梗死13例,体部合并膝部4例,体部合并压部1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22例。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21例(84%),语言障碍12例(48%),认知和精神异常10例(40%),摸索动作及强哭强笑5例(20%),异己手综合征2例(8%),偏身痛觉减退2例(8%),大小便障碍2例(8%),视野缺损1例(4%)。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6例。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异己手综合征,但常因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导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急性胼胝体梗死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连续两年4个月住院的2816例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全部患者均进行CT平扫、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ME),场回波序列(FE)扫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的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 3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占全部脑梗死的1.1%(31/2816),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18岁,平均发病时间43.81h.异手综合征者3例(11%),高血压病史17例(54.83%),冠心病16例(51.61%),糖尿病10例(32.25%),脑梗死史者9例(29.03%),神志和精神异常的17例(54.83%),语言障碍的患者18例(58.1%),21例(74.19%)患者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3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共34处胼胝体梗死病灶,胼胝体梗死的患者合并其它部位陈旧性梗死灶22例(70.96%),伴有白质稀疏16例(61%),发现血管狭窄9例(29%,其中狭窄超过60%者6例),有7例(22.58%)伴有微出血.结论具有典型胼胝体综合征的胼胝体梗死患者发生率低,可能与重叠供血有关.胼胝体梗死常发生于有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已经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结合MRI矢状T1加权(T1 WI)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扫描是诊断胼胝体梗死的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3—2014‐03经M RI确诊为胼胝体梗死2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8例中,偏瘫26例(92.9%),认知功能下降15例(53.6%),面、舌瘫13例(46.4%),感觉障碍12例(42.9%),语言障碍9例(32.1%),情感障碍8例(28.6%),小便失禁3例(10.7%),偏盲1例(3.6%),较少见;28例共检查出病灶51处,以体部和膝部最为多见,均占45.1%,压部仅占9.8%;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其他部位梗死;单侧梗死多于双侧梗死,右侧多于左侧;14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脑血管形态均不正常。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 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胼胝体是联合两侧大脑半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半球间联系及功能协调上有重要作用,因其血液供应丰富,解剖位置位于较深的中线上,由多支血管供血,其发生单纯胼胝体梗死较少见我科.2004-2008年收治单纯胼胝体梗死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胼胝体梗死导致的异手综合征(3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异手综合征(AHS)的发病特点,探讨胼胝体梗死与AHS的关系。方法:对胼胝体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结果:我院2004至2006年收治的186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中有25例胼胝体梗死,约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1.34%(25/1860)。有3例患者出现AHS,占0.16%(3/1860),占胼胝体梗死患者的12%(3/25)。属于前型AHS2例,后型AHS1例;3例患者均有双手矛盾动作,1例有左侧失用和拟人格化;1例有未受累侧肢体的模仿动作。结论:高血压、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胼胝体梗死并发AHS主要原因,双手的矛盾动作是AHS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8.
胼胝体卒中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胼胝体卒中临床上少见 ,我科于1992年 6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脑出血 36 1例 ,其中胼胝体出血 2例 ,复习1993年~ 1998年文献报道胼胝体出血15例 ,胼胝体梗死 3例 ,共 2 0例 ,现综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19~ 76岁 ,平均 5 1.6岁 ,其中 1  相似文献   

19.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诊断应该注意的方面。方法:收集1995年至2005年住院病例中的18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头CT或MRl)分析和统计学比较。结果: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2例、高脂血症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TIA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例、吸烟5例、饮酒4例,4例既往无特殊病史。临床症状有偏瘫、语言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失用等。影像学示:梗死部位有膝部13例、体部7例、压部3例,膝部合并体部5例。TCD示脑动脉硬化12例、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10例,CA示颈动脉狭窄5例、颈动脉闭塞2例。2例经DSA证实存在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胼胝体梗死多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偏瘫、语言障碍、智能障碍为主,梗死部位多见膝部。病因为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20.
<正>异己手综合征(AHS)是患者无法支配患手,或将患侧肢体误认为他人肢体,并可伴有非自愿性肢体活动的一种少见的临床症候群[1-2]。胼胝体由于血供丰富,出现梗死概率小,常单侧受损,且多合并颅内其他部位梗死[3]。单纯双侧胼胝体梗死少见,约为脑梗死发病率的0.12%[4-5]。以AHS为首发症状的单纯双侧胼胝体梗死鲜有报告,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如下。1病例患者男,52岁,右利手,因"左手活动不协调1周,反应迟钝、右侧肢体无力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