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0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中的分组通过抽签法展开。对观察组(45例)失眠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的方法;对对照组(45例)失眠患者采用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总睡眠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的方法,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获得确切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随访4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水煎服,对照组予劳拉西泮片和谷维素作对照,15 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以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治疗组9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型虚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艾司唑仑片、谷维素,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采用归脾汤加减疗法与西医疗法施治的效果。方法将6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中,研究时间段为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按照就诊序列号将63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施以研究组归脾汤加减疗法,给予对照组西医疗法,观察并评价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治愈和好转者合计32例(96.97%),多于对照组的22例(73.33%),研究组睡眠时长、入睡难度、睡眠效率、日间认知四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脾两虚型失眠采用归脾汤加减疗法施治的效果优于西医疗法,能够强化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共抽选120例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进行抽签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开展归脾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筛选出的实验数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输入关键词"归脾汤、失眠",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伊始至今,查找归脾汤加减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Jadad量表评分,筛选符合标准的实验组,利用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 5.3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置信区间设定为95%,从而评价归脾汤加减对失眠的疗效。结果:共纳入15组随机对照试验,1365例患者。对有效率数据进行二分类变量分析:P=0.90,I2=0,OR=3.921。合并效应量检验:95%CI=2.83~5.43,Z=8.19,P0.00001。证明归脾汤加减治疗组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明显,其作用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采用参芪五味子联合归脾丸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归脾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归脾丸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归脾丸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归脾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就诊的7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劳拉西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及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耳穴贴压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更优方法。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等进行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和73.33%,3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组PSQI、伴随症状总评分及随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部推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方法安全、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取百会、神门、内关、安眠、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脾俞,针刺得气后对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行捻转补法,并施以温针灸治疗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总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汤药物,疗程同治疗组。结果:对照组23例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23例总有效率为91.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法疗效显优于口服归脾汤药物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0例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和对照组154例,对照组予归脾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平衡针刺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2%,对照组为74.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艾灸推拿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匹兹堡评分。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共96人,将其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归脾汤加减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推拿治疗,采用艾灸对神门,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施灸,若有总做噩梦的情况,再加灸肾俞,灸后采用头腹背三部法对患者进行推拿。三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分别为:观察组(9.65±4.21),对照组(6.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推拿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被辨证为心脾两虚证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应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失眠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心脾两虚和肝郁化火两型失眠患者80例,针刺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心脾两虚型配心俞、脾俞及中药归脾汤加味;肝郁化火型配肝俞、行间、大陵及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味。结果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王学  朱正海 《中外医疗》2011,30(25):90-90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乐安定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3%,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使用归脾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于2021年1月—2023年2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归脾汤单一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穴位艾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归脾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该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术后心脾两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抑郁疗效、生命质量,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抑郁总有效率为92.73%,与对照组的76.36%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心脾两虚证患者实施归脾汤加减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安全性高,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阅读大量文献,评估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方法的疗效。结果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治疗归脾汤研究居多,也有效。结论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而其他方剂、针灸疗效也不差。有些甚至比归脾汤疗效还要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心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脾两虚型老年心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纳呆食少、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寐多梦、心悸气短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心悸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