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68例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体检54例的血清胆碱酯酶进行总结,分析血清胆碱酯酶与Child-Pugh分级后不同级别肝功能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肝功能呈负相的关系,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随着肝硬化Child-Pugh级别的递增而降低,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124例肝硬化患者和1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中胆碱酯酶(CHE)进行检测。结果 124例患者胆碱酯酶(CHE)和正常对照组CHE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3.02±1.51)kU/L,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胆碱酯酶(4.11±1.86)kU/L,B级胆碱酯酶(3.52±1.62)kU/L,C级胆碱酯酶(2.81±0.716)kU/L。随着分级的增高,胆碱酯酶降低。肝硬化患者A级、B级、C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胆碱酯酶(7.73±1.42)kU/L,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胆碱酯酶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HE是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可靠指标,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肝硬化患者及100例体检健康者,检测其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肝功能Child分级,其异常程度逐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下降值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说明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钙、胆碱酯酶,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对判断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速率法,共测定106例Child-PughA-C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和血清白蛋白值。结果单向方差分析表明,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至C级,血清胆碱酯酶和血清白蛋白均有显著差别(P=0.000),多重比较表明,除ChildB级与ChildC级血清白蛋白之间无差别之外(P=0.343),其余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别;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血清白蛋白存在正相关(r=0.737,P=0.000)。结论虽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胆碱酯酶均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但是血清胆碱酯酶比血清白蛋白可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及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血清钠和胆碱酯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性的抽取了10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80例的体检完全健康者,根据所检测得到的胆碱酯酶和血清钠的水平,在Childpugh分级标准下,肝硬化患者据此可分为A、B、C三个等级。结果全部患者以及对照组的血清钠和胆碱酯酶的水平(P<0.05)显示,在按照肝功能的Childpugh A、B、C分级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和胆碱酯酶水平要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随着异常程度的逐渐加深,在P<0.05/0.01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下降值是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是正相关的,那么这就说明了血清钠和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血清钠和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的一般性标准,并且在判断预后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和总蛋白、白蛋白,并计算出球蛋白的含量,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白蛋白以及白球比均有明显降低,而球蛋白、ALB/CHE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和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是由肝细胞产生,在严重肝脏损害时或有机磷中毒时,其活力常显著下降。本文观察了56例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对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CHE对肝硬化的疗效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等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0例肝病患者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4组,连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四项和胆碱酯酶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中PT、APTT、TT时间逐渐延长,而FIB含量和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联合检测与肝硬化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及前白蛋白(PA)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16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A、B、C组)并检测其血清Che和PA及白蛋白(Alb)的水平,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另选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PA的含量及Che的活性在对照组和肝硬化Child-Pugh A、B、C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的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应用于肝病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生化项目检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检验结果。结果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胆碱酯酶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总胆汁酸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肝病诊断中进行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能诊断检测者的肝功能状况,为肝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71例全部有病理学诊断的肝硬化患者及52例正常健康成人血清中胆碱酯酶(CHE)活性进行测定.同时还测定其他相关血清学指标(ALT、AST、TBIL、ALB、PA).结果 在所检测的酶活性中,CHE是惟一一个在早期肝纤维化时活性明显降低的血清酶指标,CHE活性高低与病理分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CHE活性、ALB、PA是在肝组织纤维化不同病理改变时降低较明显的指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E检测方法特异,血浆活性影响因素较少,可做为诊断肝硬化、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和肝组织损伤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对肝硬化患者临床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101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全部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情况。结果经回顾性总结,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为(3221.21±562.32)u/L,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为(8721.14±652.11)u/L,观察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对临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高祖送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340-2341
目的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同时以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胆固醇、总胆汁酸及清蛋白,分析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除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其他相关检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级别患者血清胆碱酯酶、胆固醇及清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下降程度以C级别最大,A级别最小,C级别与A、B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及清蛋白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总胆汁酸则与其呈正相关。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进行检测能够有效了解患者肝组织受损情况,从而了解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酶原与胆碱酯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5例,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A组65例,B组58例,C组42例。在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中匹配5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浆纤维蛋白酶原水平分别为(3.09±0.51)g/L、(2.98±0.55)g/L、(2.58±0.64)g/L、(1.94±0.57)g/L;胆碱酯酶分别为(8137±238)U/L、(6854±453)U/L、(4426±674)U/L、(2317±148)U/L。C组、B组纤维蛋白酶原、胆碱酯酶水平与A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纤维蛋白酶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纤维蛋白酶原、胆碱酯酶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首明  夏慧  潘少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13-181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75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和白细胞介素-6。结果:观察组TBA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H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CHE、TBA和IL-6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白蛋白是血浆中最多的蛋白质,血浆胆碱酯酶的半衰期短,是肝内损坏时的一种极为敏感的反映肝脏酶合成障碍的试验,其活性降低的程度往往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本文研究白蛋白与胆碱酯酶的比值来评估肝硬化损害的程度、肝脏储备的功能及肝硬化的预后。方法对110例正常体检者和110例肝硬化患者取空腹静脉血,并分别测出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G)、白蛋白/胆碱酯酶(ALB/CHE)。结果从本试验血浆白蛋白与胆碱酯酶、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关系数据表明,CHE的活性测定有优势。同时从现代实验室的角度看,测定总蛋白用的是双缩脲法,测定白蛋白的是溴甲酚绿比色法,它们受抗凝剂、血浆的黄疸、血脂和临床输血后等影响。导致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不稳定。而白蛋白/胆碱酯酶的比值比较灵敏、稳定、准确,且球蛋白是总蛋白与白蛋白测定的差值。结论血浆白蛋白与胆碱酯酶的比值对肝硬化损伤的程度、估计肝脏储备功能及了解病情具有更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入住中牟县人民医院的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的230例肝硬化患者和95例正常体检人员,进行血清胆碱酯酶(CHE)检测。结果 230例患者胆碱酯酶(CHE)检测结果和95例正常对照组CHE检测结果统计,肝硬化患者CHE为(3.08±1.39)kU/L,根据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A级CHE为(4.13±1.68)kU/L,B级CHE为(3.37±1.62)kU/L,C级CHE为(2.71±0.79)kU/L。随着分级的向上增高,血清CHE降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A、B、C三种等级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CHE为(7.71±1.48)kU/L,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CHE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HE是可以反映肝实质性细胞损害以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可靠并且敏感的指标,对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病情预后及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按肝脏病变情况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每组20例。采用胆碱酯酶方法检测,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均胆碱酯酶检测后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超出标准范围,胆碱酯酶活力变化明显。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可以有效反映肝脏合成作用,准确显示肝脏病理受损程度, CHE对于肝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对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肝硬化患者和6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循环酶速率法以及比色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TBIL、ALB、TBA、ChE。结果三组的TBIL、ALB、TBA、ChE均不同,具有差异性(P<0.05),肝硬化组和病毒性肝炎组的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均比对照组水平低,总胆红素(TBIL)以及总胆酸(TBA)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肝炎组的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总胆红素(TBIL)以及总胆酸(TBA)对比无差异性(P>0.05);肝硬化患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酸(TBA)、胆碱酯酶(ChE)阳性率也明显不同,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TBIL、ALB、TBA、ChE的浓度与肝损伤程度相关性较大,可作为病症的检测标准,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急慢性肝脏疾病120例患者进行胆碱酯酶检测的结果。结果对肝脏疾病患者12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120例进行胆碱酯酶测定,肝功能项目ALB ALT、GGT检测。对照组CHE活性(6 625±989)U/L、急性肝炎组(4 235±895)U/L、慢性肝炎组(3 500±970)U/L、重型肝炎组(2 800±825)U/L、肝硬化组(1 100±258)U/L。对照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CHE在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