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为内质网滞留蛋白,属于热激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在生物体中参与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参与凋亡细胞清除、抗原提呈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等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中。钙网基因疫苗诱导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细胞膜表面高表达钙网蛋白促进肿瘤细胞被吞噬、细胞内高表达钙网蛋白促进细胞凋亡等已成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HSP)肽复合物可以激活肿瘤特异性CTL反应,HSP受体的发现为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HSP通过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受体结合而内化,经MHC Ⅰ类呈递途径诱导特异的抗瘤免疫应答。HSP受体具有饱和性、竞争性、特异性。HSP与树突状细胞(DC)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使DC成熟、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并下调DC上HSP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导负载抗原的(dendritic cell,DC)从肿瘤部位迁移至淋巴组织,在诱导DC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CCR7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癌等中表达,而淋巴结中丰富的CCL21则能趋化CCR7阳性的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直接导致肿瘤的扩散。CCR7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同表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很有可能成为DC疫苗免疫效果和DC功能评价,以及某些实体瘤淋巴结转移评价乃至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摘要] NKT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 淋巴细胞亚群,既表达NK 细胞受体,也表达T 细胞的相关受体。NKT细胞在多种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其通过连接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NKT细胞不仅能杀伤肿瘤细胞,也可激活其他抗肿瘤免疫细胞间接地发挥抗肿瘤作用,还能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衰竭的免疫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K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蛋白与肝肿瘤热消融的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消融治疗肝肿瘤能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还能改变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水平和定位分布,甚至使之释放到细胞外,而HSP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参与获得性和天然免疫过程,HSP的细胞膜表达增加和细胞外释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热消融治疗肝肿瘤能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还能改变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水平和定位分布,甚至使之释放到细胞外,而HSP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参与获得性和天然免疫过程,HSP的细胞膜表达增加和细胞外释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休克蛋白(HSP)与肿瘤免疫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HSP肽复合物携带有多个T细胞表位,通过与APC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内化,经MHCⅠ类途径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HSP与抗原的融合蛋白也能激活性抗特异性的CTL反应,HSP肽复合物和HSP融合蛋白可用于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在细胞内作为分子“伴侣”的热激蛋白(HSP)在细胞外具有免疫佐剂的活性,能够辅助其所“伴侣”的抗原分子激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此特性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的存在,尤其是树突状细胞(DC);其机制在于,HSP通过与TLR2/4、CD91等受体相互作用,激发抗原提呈细胞的炎性信号和抗原的交叉递呈.基于此特性,利用各种形式的HSP和抗原分子的复合抗原致敏DC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已在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然而,含有HSP的复合抗原致敏的DC,具有制备成本高、质控和检定复杂以及安全性风险增加等对临床应用不利的阻碍.以基因修饰手段在抗原提呈细胞内表达HSP和抗原的复合蛋白,在上述环节比细胞外致敏途径更具有优势,但细胞内的HSP从机制上来讲将失去“佐剂”效应,达不到抗肿瘤的终极目的,然而细胞内致敏途径的基因修饰手段是否对所有的HSP成员都不适用,目前的研究有限.  相似文献   

9.
在细胞内作为分子"伴侣"的热激蛋白(HSP)在细胞外具有免疫佐剂的活性,能够辅助其所"伴侣"的抗原分子激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此特性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的存在,尤其是树突状细胞(DC);其机制在于,HSP通过与TLR2/4、CD91等受体相互作用,激发抗原提呈细胞的炎性信号和抗原的交叉递呈.基于此特性,利用各种形式的HSP和抗原分子的复合抗原致敏DC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已在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然而,含有HSP的复合抗原致敏的DC,具有制备成本高、质控和检定复杂以及安全性风险增加等对临床应用不利的阻碍.以基因修饰手段在抗原提呈细胞内表达HSP和抗原的复合蛋白,在上述环节比细胞外致敏途径更具有优势,但细胞内的HSP从机制上来讲将失去"佐剂"效应,达不到抗肿瘤的终极目的,然而细胞内致敏途径的基因修饰手段是否对所有的HSP成员都不适用,目前的研究有限.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HSP)gp96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参与MHC-Ⅰ类抗原的提呈。肿瘤来源的gp96-肽复合物免疫活性强,可诱发抗相应肿瘤细胞的MHC-Ⅰ类限制性 CD8 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为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