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浮针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浮针配合中西医等方法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浮针疗法配合中西医结合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浮针配合中西医结合组迅速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中西结合组.浮针组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8(。结论浮针疗法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针疗法治疗脑中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就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FMI、M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治疗脑中风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液体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液体外渗分为外渗组与无外渗组,对比两组的基础资料,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液体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82例患儿中有60例发生液体外渗,占比32.97%。外渗组年龄≤3岁、哭闹、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血管弹性较差、下肢静脉置管、穿刺技术生疏占比均高于无外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哭闹、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血管弹性较差、下肢静脉置管、穿刺技术生疏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液体外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仍存在液体外渗情况,患儿年龄小、哭闹、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血管弹性较差、下肢静脉置管、穿刺技术生疏均为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周遥 《医疗装备》2023,(5):142-14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静脉留置针操作,统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并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脑梗死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3.67±9.13)h;不同年龄、穿刺部位、固定方式、摄入高渗性液体脑梗死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影响因素为手背静脉穿刺、年龄大、摄入高渗性液体及弹力绷带固定(P<0.05)。结论 手背静脉穿刺、年龄大、摄入高渗性液体及弹力绷带固定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套管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神经内科也不例外。自2003年2月起,我们对7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入院即先用套管针输液的方法,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78例,其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在36-78岁,平均57岁。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一次性无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癌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攀枝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3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癌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给予PICC管,B组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ICC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疼痛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B组的4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A组疼痛感评分(2.28±2.17)分,明显低于B组(6.18±3.05)分;A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57.13±1.09)d,明显长于B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8.25±3.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中发生2例PICC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B组中发生6例留置针脱落,2例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结论癌症患者给予PICC留置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5.5±2.5)d,对照组(3.5±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9,P<0.05)。观察组患者在皮下血肿、导管阻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治疗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EACMP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治疗组):焦氏头针疗法加常规治疗。B组(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组。两组年龄均在19~60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临床疗效标准、Barthel指数(BI)及成人简易智力测验(MMSE)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8.043,P0.05)。BI及MMSE指数均有提高,BI与对照组比较(P0.05),MMSE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氏头针疗法加常规治疗DEACMP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19-620
目的探讨髌骨针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5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28)采用髌骨针张力带治疗,对照组(n=24)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 <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退针率分别为3.57%、 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 20.83%(P <0.05)。结论与克氏针张力带比较,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较好,可显著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折端疼痛程度,降低退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10月以来,笔者运用时四针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0~50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2年。左侧10例,右侧23例,双侧3例。有26例患者在行本法治疗前曾行其它治疗。1.2治疗方法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是穴刃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阿是穴刃针针刺)和西药组2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疗程30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优于西药组的80%.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VAS评分,且改善程度针刺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 0.05).结论:阿是穴刃针针刺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护理成本。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因轮状病毒肠炎而入院治疗的患儿156例,按年龄分为观察组(5岁-9岁)和对照组(1个月-4岁)各78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小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时间、留置针使用、及有效率方面的不同。结果:经过2周的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静脉留置针的保留天数越长,使用数量越来越少,且有效治疗率逐渐升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护理成本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徐明善 《工企医刊》2003,16(6):46-47
1 临床资料为进一步观察脱脑水三联针对急性卒中的疗效,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0月对收治的60例脑卒中随机分组,并对其中30例用脱脑水三联针治疗。60例均为发病48小时以内CT确诊的脑卒中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6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方法改进,使留置针感染率下降,留置时间延长,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4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新方法,对照组采用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穿刺点皮肤情况、留置天数、留置4天以上患者拔针后针尖细菌培养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拔针时皮肤正常率上升20.44%;皮肤红肿痛率下降14.78%;针眼渗血渗液率下降6.52%;留置天数4-6天的比率高9.56%;留置≥7天的比率高17.38%;留置4天以上患者拔针后针尖细菌培养阳性率低11.63%;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后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留置针的感染率,延长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芒针围刺结合温针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为临床非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42例)和对照组(中药组,42例)。治疗组采用芒针结合温针围刺囊肿局部、普通针刺双侧天枢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消囊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囊肿大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围刺结合温针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确切无副作用,与中药内服相比可明显缩小囊肿大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测定,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并用和单用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均有效,但针药并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封管方法对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医院肿瘤科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规输液的4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在脉冲式冲管后行正压封管,对照组封管后撤出头皮针再夹闭关闭夹;观察组在封管的基础上,采取先夹闭关闭夹,然后再次推注注射器,使留置针延长管充分充盈后撤出头皮针,达到终末正压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正压封管可有效降低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油果糖氯化钠针联合托拉塞米针治疗颅脑内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抽取在院内接受治疗的100例颅脑内高压患者做分组调查,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50例采用甘露醇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甘油果糖氯化钠针联合托拉塞米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方案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达到有效标准患者为43例,治疗总有效率86.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达到有效标准患者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并未有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情况,而对照组则有5例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颅脑内高压患者治疗期间,与常规甘露醇针治疗方案对比,甘油果糖氯化钠针联合托拉塞米针治疗方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低、简便易行,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可降低心肾功能损害,对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81-78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配合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观察组采取芒针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VAS、BRS-6)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P<0.05)。治疗前,两组VAS和BRS-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BRS-6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究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外科急救中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例外科抢救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使用头皮静脉针)与观察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每组患者总例数为10例.根据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次穿刺状况评估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患者的再次穿刺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头皮静脉针而言,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穿刺率均较低,其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