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定性鉴别方法,以区分金银花与山银花及其制剂。方法以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为指标成分,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4%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金银花及其制剂未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山银花及其制剂均检出。结论建立的HPLC-ELSD定性鉴别方法,可用于金银花及其提取物和制剂中非法添加山银花的检查,为规范金银花药材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其药材、饮片及相应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棱""活性成分""苯丙素""黄酮""有机酸""环二肽""Sparganium stoloniferum""Sparganii Rhizoma""Active ingredient""Phenylpropanine""Flavonoids""Organic acid""Cyclic dipeptide"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Sci Finder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6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归纳三棱所含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同时,结合加工炮制、配伍代谢、质量评价等研究概况,基于中药Q-marker的"五原则"从成分有效性、特有性、可测性、传递与溯源(加工与炮制、入血)以及临床配伍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测三棱的Q-marker。结果与结论:三棱中主要含有苯丙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环二肽类、生物碱及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其中阿魏酸、p-香豆酸和香草酸能抗血小板聚集,总黄酮具有镇痛作用,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具有抗凝活性,铝络合黑三棱碱三糖苷具有抗肿瘤作用。上述活性成分类型均可作为三棱Q-marker筛选的来源,其中苯丙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为必定之选;此外,需要加强对三棱特征性成分阿魏酸蔗糖酯或甘油酯衍生物、异香豆素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等的定量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山银花中所含的四类化学成分进行提取,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找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相对较强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不同提取物,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对荷脂细胞中脂滴形成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荷脂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对apoE敲除小鼠主动脉标本作形态学检查,观察用药后血管内膜及斑块的变化。结果山银花提取物中四类化学成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荷脂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论山银花中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金银花花蕾腺毛成分,为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花蕾腺毛,低温冷冻涡旋法去除花蕾表皮毛(腺毛与非腺毛),HPLC-TOF/MS检测花蕾、去表皮毛花蕾和腺毛中的成分,通过对照品对照、数据库检索及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结构解析和鉴定。结果 从花蕾中鉴定成分37种,去表皮毛花蕾中鉴定31种,腺毛中鉴定35种;相对于花蕾,腺毛缺少2种酚酸类成分,去表皮毛花蕾缺少6种黄酮类成分。结论 腺毛含有多种次生物质,是金银花花蕾次生物质合成积累的重要场所,与金银花药材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飞行时间质谱,对金银花、山银花的整体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比较不同品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6μm),以含0.1%甲酸的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采用配有ESI电喷雾源的高分辨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根据正负模式下获得的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通过对照品对照、准确分子量、裂解碎片及文献,在所有样品中共确证和指证到59个化合物,包括5种生物碱类、14种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13种黄酮类、12种环烯醚萜苷类和15种皂苷类化合物。其中24种化合物在品种之间有差异:山银花中含较多的有机酸和皂苷类成分,而金银花中环烯醚萜及黄酮种类较丰富。山银花的4个品种之间,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成分较为相似,而黄褐毛忍冬则有别于其他。结论本实验系统研究了金银花、山银花的化学成分,为其品种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间作套种对山银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房》2013,(3):268-270
目的:探讨间作套种(间种)对山银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野菊花不同间种密度下山银花在4个时期(青条期、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的产量;以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为考核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与未间种野菊花的对照组比较,4个时期中山银花的产量以间种两行野菊花为最高。4个时期中,绿原酸等4种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也以间种两行野菊花为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山银花间种野菊花以两行为最佳,既能提高山银花的产量和品质,又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本试验结果可为不同药材间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山银花检查。方法清热解毒口服液样品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富集山银花的特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以该成分为山银花的检出指标,采用TLC法进行样品的初筛,并以HPLC-ELSD法进行限量检查。结果两个厂家提供的样品中检出山银花。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判断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金银花的投料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山银花与金银花制备双黄连口服液质量可能存在的差异,为山银花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山银花与金银花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方法,采用煎煮法进行制备,并按照双黄连口服液质量标准分别检测其所含的绿原酸、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TLC法对2种不同双黄连口服液进行鉴别比较。结果山银花与金银花制备的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和连翘苷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且山银花制备的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连翘苷含量高于金银花;紫外分光光度计与TLC法检测,山银花与金银花制备双黄连口服液差异较小。结论山银花制备的双黄连口服液达到《中国药典》质量标准,分别用山银花与金银花制备的双黄连口服液比较二者无明显的质量差异,表明山银花可替代金银花用于制备双黄连口服液。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金银花与山银花主要成分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金银花与山银花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扫描(UV)法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和山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法测定2种药材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测定木犀草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50nm;测定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流动相为0.4%冰醋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绿原酸检测波长为324nm,其余两成分采用ELSD。结果: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2.227%~2.931%、0.0389%~0.0739%,不含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不同产地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3.039%~5.657%,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总含量为5.59%~9.29%,不含木犀草苷,均符合现行版药典规定。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金银花人工培育和GAP基地建设提供依据,同时为有效鉴别制剂中的金银花和山银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10):1428-1431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在抗癌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花蛇舌草""抗癌""活性成分""机制""Hedyotis diffusa Willd""Anticancer""Active ingredients""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就白花蛇舌草的抗癌活性成分、抗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66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白花蛇舌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烷烃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类、挥发油类等,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黄酮类、萜类及甾体类中的某些化合物。这些抗癌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及淋巴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抗氧化等途径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虽然近些年该药抗癌作用的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其在抗癌领域的应用广泛,但基于白花蛇舌草的抗癌新药研发工作仍比较滞后,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药材的真伪及掺杂情况进行微性状鉴别分析.方法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进行真假混伪鉴别.结果 微性状鉴别法可以准确的鉴别出金银花的真假及掺伪情况.结论 通过微性状鉴别法,可以清楚地看出金银花各部位的微性状特征,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和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分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与山银花同属忍冬科植物,其形状特征和药理作用有相似之处。在2005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将金银花和山银花混同为一种中药,都叫金银花。2005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才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区分开,只将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或初开的花称作金银花;而将同属忍冬科的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统称山银花[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加工方法山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2个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确定山银花最佳加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 Lent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5℃。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山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有明显变化,其中低温烘干与杀青烘干山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较高。结论低温烘干法加工山银花外观质量最优,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最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对复方鱼腥草片中金银花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建立以灰毡毛忍冬皂苷甲、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及川续断皂苷乙为对照的HPLC ELSD和LC MS/MS法检查山银花的方法。结果: HPLC-ELSD法适用于复方鱼腥草片中山银花的检查,并采用LC-MS/MS法对结果进行验证,能鉴别出样品中所用正伪品金银花药材。结论: 上述2种方法均可用于控制复方鱼腥草片中金银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方法:对近年来有关金银花的文献报道、医学著作等进行查阅、研究,统计、总结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临床药理作用。结果:(1)金银花包含有机酸类化合物、三萜皂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无机元素类物质、挥发油等药用成分。(2)金银花的临床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5方面:1抗菌;2保肝利胆;3抗病毒;4解热消炎;5止血。结论:金银花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值得在中西医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品种金银花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取符合牙龈炎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口腔溃疡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两组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正品组15例,予山东为道地药材所产的正品金银花治疗;山银花组15例,予四川产的山银花治疗;安慰组15例,予饮用白开水。经统计分析,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三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之间达到的总有效率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牙龈炎症时,正品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山银花组的73.3%和安慰组的46.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口腔溃疡效果比较中,正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山银花组的80.0%和安慰组的60.0%,正品组疗效显著优于山银花组和安慰组。结论:正品组较山银花组和安慰组均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在临床上应用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陈明光  刘倩 《北方药学》2013,(10):29-29
目的:分析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以及临床药理作用。方法:查阅近些年来中药金银花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三萜皂类化合物、无机元素类以及有机酸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解热、抗炎、止血、抗病毒、保肝、利胆、抗菌等。结论:目前,金银花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研究的逐渐深入,金银花也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9,(1):140-144
目的:为厚朴花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厚朴花""化学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生物碱""药理活性""临床应用""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Chemical component""Magnolol""Trichosanthin""Honokiol""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Polysaccharides of 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Clinical 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8年6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Science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另单独查询厚朴花的本草考证及真伪鉴别的文献,检索时间无范围限制。对厚朴花的本草考证、真伪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新兴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6篇,其中有效文献44篇。厚朴花来源于药用植物厚朴的花蕾,在历代本草中未著功用,近世始以之入药。对厚朴花的几种混淆品如山玉兰花、深山含笑花、滇缅厚朴花等,可从主要性状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上进行真伪鉴别。目前对厚朴花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指标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挥发油成分分析方面。厚朴花挥发油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酮醚类化合物等。厚朴花中挥发油成分较厚朴酚、和厚朴酚研究更为详细,建议增加挥发油作为厚朴花质量评价标准。对厚朴花药理作用的研究多围绕镇痛、抗菌等方面展开。厚朴花功似厚朴而力缓,临床主要用于脾胃湿阴气滞、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等症。目前厚朴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不够深入,尤其两者的关联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厚朴花干粉可制备银纳米片的生物质,为厚朴花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金银花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方法 从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中查阅金银花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金银花相关杂志、书籍、医学论著、典籍等资料,对这些资料分类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金银花药用成分与临床药理作用.结果 金银花中药用成分主要为有机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无机元素类物质、挥发油、三萜皂类物质等,对应的药理作用为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清热解毒、消炎及止血、保肝利胆.结论 金银花中含有的多种物质均具有显著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药用价值极大,由此,金银花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20,(4):500-504
目的:综述中药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赤芍""活性成分""肿瘤""作用机制""Paeoniae Radix Rubra""Active constituent""Cancer""Mechanism"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9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赤芍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近100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赤芍活性成分对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宫颈癌、肠癌、肝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均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细胞多耐药性、抑制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当前赤芍抗肿瘤研究多以体外研究为主,并不能充分阐释赤芍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此外,活性成分也多局限于皂苷类。建议可借助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药材成分与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挖掘重要靶点及相关分子通路,并通过体内外研究进一步明确赤芍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赤芍及相应成分治疗肿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