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江承平  王晓明  吴碧华  刘福 《中国药房》2010,(21):1962-1964
目的:探讨抑肽酶在细胞免疫应答的干预下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肽酶组(n=35),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抑肽酶组在大鼠脑缺血前24h及再灌注即刻、24h、4d、6d、8d、10d、12d、14d分别尾静脉给予抑肽酶,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CD4+、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10d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抑肽酶组大鼠脑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均更低(P<0.05),8d达高峰。结论:抑肽酶可能通过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的浸润而减少细胞免疫应答介导的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脑组织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芪棱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文献方法改进。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芪棱汤组(益气养阴活血)、补阳还五汤组(益气活血)。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h开始给药,每日2次。以眦染色测定脑梗塞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补阳还五汤比较,芪棱汤能显著改善缺血引起脑组织病理与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论:芪棱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在d 1、3、7三个时间点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v WF),测定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rf2、HO-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v WF阳性表达微血管在d 3时表达明显升高(P<0.05),给药组d 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假手术组Nrf2、HO-1mRNA及蛋白呈少量表达,模型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d 3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能上调Nrf2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Nrf2mRNA在d 7,Nrf2蛋白表达在d 1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HO-1mRNA及蛋白在d 7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HO-1mRNA在d 3,HO-1蛋白在d 3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调控Nrf2/HO-1信号途径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sVCAM-1、sICAM-1、sCD40L水平及斑块/内膜面积比以及斑块部位炎症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与CD40-CD40L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C组(高脂模型吡格列酮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吡格列酮1mg/(kg?d)灌胃;D组(高脂模型吡格列酮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吡格列酮2mg/(kg?d)灌胃,共16周。在饲养开始前及结束后检测如下指标:①血脂;实验结束后观察:②血清hsCRP;③sVCAM-1、sICAM-1、sCD40L;④斑块/内膜面积比;⑤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CD40的表达。结果饲养开始前B、C、D组与A组比较,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6周后,B、C、D组血脂水平与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C、D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C、D组sVCAM-1、sICAM-1、sCD40L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内皮保护功能,而这些功能可能与其阻CD40-CD40L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的调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干预组(灌胃3.15 g·kg~(-1))及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干预组(灌胃2.41 g·kg~(-1)),每组按给药后1、3、7、14、28 d再各分5小组。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考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5的表达。结果 MCAO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脑缺血后1 d即出现Cdk5上调趋势,并随着脑缺血的加剧,Cdk5的表达继续上调,其中mRNA及蛋白水平在7~14 d达最大,28 d则出现下降趋势,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P<0.01,提示脑缺血损伤将激活Cdk5信号转导途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干预后的3、7、14、28 d均能明显降低Cdk5的表达,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下调趋势越明显,干预28 d后,Cdk5的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提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可下调Cdk5的异常表达,与补阳还五汤原方比,两方对Cdk5的调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可能通过调控Cdk5的表达水平对脑缺血海马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20):2757-276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05 mg/(kg·d)]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435、12.87、25.74g/(kg·d),以生药总质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以复制IPF模型。自造模后第2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水[10 m L/(kg·d)],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28 d。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tch4、DLL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干预EndMT来减轻大鼠的IPF,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LL4/Notch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免模型的预防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内皮功能、CD40及CD40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组三组,每组20只,后两组家兔分别通过高脂饮食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药处理前及12周后分别测定以下指标: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及粥样斑块面积;测定血清内皮素(ET)水平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运用定量逆转尿PCR技术(RT-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40及CD40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家免的T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又低于模型组(P〈0.05);通心络组血清ET水平和ET/NO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通心络组中,家兔的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及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0.56±0.07)与(1.16±0.08),P〈0.01;(36.88±2.38)%与(76.58±2.86)%,P〈0.01];与模型组(0.798±0.115)、(0.592±0.132)比较,通心络组家兔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D40及CD40L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0.686±0.132)、(0.498±0.108)](P〈0.01).结论 通心络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下调CD40及CD40L表达及有效地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12):1173-1177.目的:探讨乙酰葛根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假手术组除外)后,随机将实验大鼠分为6组,连续灌胃给药10d:损伤组[生理盐水5mL/(kg·d)];对照组[葛根素50mg/(kg·d)];乙酰葛根素高、中、低剂量组[乙酰葛根素250、50、10mg/(kg·d)];假手术组[生理盐水5mL/(kg·d)]。采用生化法测定脑缺血1h再灌注24h及48h大鼠脑组织匀浆和血清中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ET水平,并进行脑组织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微血流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补阳还五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察大鼠梗死区域脑血流状态,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脑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高(P<0.01),VEG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脑血流速度(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1),提高VEG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作用,而调节VEGF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其参与改善脑血流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探讨哮喘儿童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21(CD21)及CD40L的表达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儿童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CD21 、CD40L 的百分率,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CD21 、CD40L 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和正常组(P均<0.01);哮喘发作组IgE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和正常组(P均<0.01);哮喘发作组CD21 、CD40L 与IgE呈正相关。结论CD21 、CD40L 的表达与和血清IgE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HSP患儿,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0-CD40L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实验组治疗前后CD40-CD40L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D40L表达明显增高,且治疗前表达高于治疗后(P<0.05),CD40表达增高,但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L表达增高,且治疗前高于治疗后,表明其在HSP患儿免疫紊乱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明强  陈琦  李佑福 《贵州医药》2010,34(4):294-29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CD40、CD40L表达与NHL预后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40、CD40L的表达。结果 (1)NHL中CD40过度阳性率(66.0%)显著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6.4%),P〈0.05;NHL中CD40L过度阳性率(20.0%)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3.6%),P〈0.05。(2)NHL中CD40与CD40L表达呈负相关,r=-0.486,P〈0.05。(3)NHL患者CD40、CD40L的过度阳性率与恶性程度、结外浸润及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1)CD40、CD40L过度阳性率与恶性程度、结外浸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与NHL侵袭性及预后有关。(2)NHL中CD40表达的增高、CD40L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影响其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阻断CD40/CD40L相互作用延长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存活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表达人CD40-Ig融合蛋白,并在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中研究利用其阻断CD40/CD40L相互作用的保护性效果。方法:利用RT-PCR技术自人Daudi细胞系中克隆CD40基因胞外区,并插入含有人IgG1Fc段基因的pIG1载体中,构建携带CD40-Fc融合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CD40-Ig融合蛋白的表达,再将CD4-Fc融合基因连接入pcDNA3.1的相应位点构建稳定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筛选分泌CD40-Ig融合蛋白的阳性重组CHO细胞并进行无血清大规模培养,收获培养上清利用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Western blot和配基结合实验鉴定CD40-Ig的性质,将C57BL6/J(H-2^b)小鼠的脾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H-2^d)小鼠体内建立急性GVHD模型。通过体内注射CD40-Ig融合蛋白评价其对急性GVHD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按上述方法分别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IG/40Ig和p3.1/40Ig。ELISA和Western blot确定在COS-7和CHO细胞中表达了CO40-Ig融合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通过二硫键结合的二聚体结构并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纯化的CD40-Ig可与CD40L结合,体内应用CD40-Ig融合蛋白治疗可延缓小鼠GVHD病情发展并显著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CD40/CD40L相互作用在GVHD的病理过程中可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提示人CD40-Ig融合蛋白在临床预防和治疗GVHD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同种胰岛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探讨CD40L单克隆抗体对诱导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STZ 60 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组:糖尿病大鼠,B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抗CD40L抗体,C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组在移植前24 h注入抗CD40L抗体每只20 μg.同种胰岛细胞来自SD大鼠,胶原酶V消化法和Ficoll400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胰岛细胞,收获量为(3.49±0.23)×105 IEQ/kg,将同种胰岛细胞按12 000 IEQ/kg导入受体,移植后每天和每周相同时间点检测血糖和体重变化,3 d、7 d、15 d、22 d后检测白介素-2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可使1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至正常并维持一段时间,A组为(23.84±2.74) mmol/L,B组(8.15±1.40) mmol/L,维持(18.12±4.12) d,C组(7.42±2.55) mmol/L,维持(8.00±1.30) d,后两组正常血糖维持天数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变化比较:非移植的A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下降,B、C组至移植后体重有所回升,但移植4周后C组的体重再次下降.移植7 d、15 d后,IL-2的表达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组为(0.128 0±0.010 4)和(0.123 5±0.007 3),C组为(0.174 4±0.009 6)和(0.166 7±0.009 8)(P<0.001),移植22 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4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显著延长移植的同种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胰岛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5.
T/B细胞相互作用是引起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其中CD40和CD40L的协同作用不仅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在抗感染、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CD40主要表达于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表面.因此,CD40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与大多数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有关.以CD40为靶标进行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免疫研究热点之一.此文主要阐述了CD40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CD40相关恶性肿瘤以及治疗性抗CD40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CD40-CD40L intera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creasing evidence supports a role of the CD40 receptor-CD40 ligand (CD40-CD40L) intera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this dyad acts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 Alzheimer amyloid-beta peptide to promote microglial activation. Reactive microglia produce potentially neurotoxic substance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d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nitric oxide, which can induce bystander neuronal injury at high levels. Whe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D is crossed with an animal deficient in CD40L, the resulting phenotype is deficient in the gliosis observed in a mouse model of AD in which CD40L is present. Additionally, these crossed animals have complete absence of AD-like neuronal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 marker of the preneuronal tangle pathology in AD patient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D40-CD40L system is a critical enhancer of microglial activation in an AD transgenic mouse model and that such acti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a key indicator of neuronal stress. Conversely, the finding that reduced CD40-CD40L intera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hronic microgliosis an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supports the view that, in general, mechanisms that reduce microgliosis will be beneficial in AD.  相似文献   

17.
吡格列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D40/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oxLDL刺激和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0/CD40L在细胞上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OX-1mRNA的表达。结果OxLDL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HUVECs表达CD40/CD40L,吡格列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ox-LDL刺激HUVECs表达CD40/CD40L。同时我们还观察到oxLDL能刺激HUVECs上调LOX-1mRNA的表达,而吡格列酮能明显抑制这种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oxLDL刺激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HUVECs的LOX-1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和CD40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CD40 CD40L是一对互补的跨膜糖蛋白 ,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一对配体 -受体参与了AS的发生和发展[1] 。AS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和合成多种细胞因子。本文研究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介素 6(IL 6)和白介素 1(IL 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及CD40L的影响 ,以期揭示CD40 CD40L在AS发生中的作用地位。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IFN γ、TNF、IL 6、IL 1、CD40和CD40L单抗购自Pharmingen公司 ,鼠IgGP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THP-1源性巨噬细胞CD40和CD40配体(CD40L)表达的影响,探讨该类药物的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向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中加入ox-LDL(80mg/L)共同孵育24h,然后与替罗非班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分别为12、24、48h),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0和CD40L在细胞上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40和CD40L mRNA表达。结果替罗非班既可下调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又能使CD40和CD40LmRNA表达下降,其阻断作用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拮抗巨噬细胞CD40和CD40L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这种作用可能是其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及稳定斑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