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死亡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生存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发热情况、心脏栓塞、心脏瓣膜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病变位置在左侧的比例最高,为109例,占79.56%,65.69%(90/137)的患者合并有基础性心脏病,在临床表现中出现栓塞的比例最高(86.86%);超声心动图结果中,以瓣膜穿孔的比例最高(27.01%),在瓣膜异常导致的并发症中,以肺动脉高压的比例最高(78.83%);血清学病原检查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19.75%,革兰阳性菌63株占77.78%,真菌2株占2.47%,以酿脓型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心脏瓣膜类型,病原体培养结果阳性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所具有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酿脓型链球菌造成的感染为主,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死亡的因素有若干,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心内科收治的2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菌株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原菌的鉴定和药敏通过MicroScan WalkAway-40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测定.结果 27株分离菌株中,酿脓链球菌占51.9%,葡萄球菌属占37.0%,其他细菌占10.1%;酿脓链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78.6%、42.9%;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4.3%、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为0;10株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6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4株,MRS显示多药耐药,MSS的耐药率显著低于MRS;两种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以酿脓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酿脓链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显著,对青霉素等较为敏感,MRS多药耐药,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治方法及疗效,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仍为发热与心脏听诊有杂音;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酿脓链球菌19株占38.78%,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6.73%;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4例,占93.67%,高于血培养阳性率;右心感染13例,占17.58%;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及康复的55例占69.62%,需手术的18例占22.78%.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检出率,右心感染比例有所上升,多学科合作能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分布特点以及药敏情况,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防控提供指导。 方法 以2010—2019年义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其血培养菌群分布特点以及药敏情况。 结果 2010—2019年19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检出203株细菌,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共67株占33.0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占23.64%,其余常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9株占14.29%)、酿脓链球菌(15株占7.39%)、肺炎克雷伯菌(11株占5.42%);药敏分析结果显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以及阿米卡星对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均较为敏感,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未发现上述耐药菌株,青霉素G对草绿色链球菌、酿脓链球菌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 结论 义乌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检出菌株仍以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治疗应结合药敏分析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临床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血液培养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利用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阳性菌为酿脓链球菌72株占49.7%、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11株占7.6%、肠球菌属7株占4.8%、溶血性葡萄球菌6株占4.1%;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6株占11.0%、大肠埃希菌11株占7.6%;革兰阳性菌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的类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低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邱宗利 《现代保健》2014,(17):115-118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52例2003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实验和病原菌耐药性实验,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52例患者共筛选出32株病原菌,感染率为61.54%,其中革兰阳性菌株28株,占87.5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牛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差;革兰阴性菌4株,占12.5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差。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这两株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较差,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万古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抗生素,这对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学特征及发生死亡危险因素,为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心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死亡,分为存活组(166例)和死亡组(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死亡9例,死亡率为5.14%;1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培养出122株病原菌,医院感染、心力衰竭、人工瓣膜、血红蛋白(90 g/L)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死亡风险(OR=10.956,95%CI:2.682~14.063,P0.05),应用抗生素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死亡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80例患者血清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采用药敏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5株占75.54%,革兰阴性菌34株占24.46%;酿脓链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61.00%,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0.91%,对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均<23.0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80.00%,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及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均>90.00%,对呋喃妥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血清病原菌分布较广,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心脏杂音、进行性贫血及肝脾肿大为主,发生率分别为90.0%、82.0%、48.0%、36.0%;对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9株,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0.77%、17.95%、12.82%、10.26%、10.2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耐药;超声心动图显示原发性心脏疾病24例、心脏瓣膜赘生物患者46例;经抗菌药物治疗结合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6.0%。结论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作出早期诊断及抗菌药物治疗结合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主动脉畸形患者感染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选取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感染心内膜炎患者1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病原菌分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3株,占76.40%,革兰阴性菌30株,占18.63%,真菌8株,占4.97%,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酿脓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7.27%、24.22%、13.04%、9.32%、3.73%;酿脓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酿脓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7.00%,而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相对较高>5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仅对利福平较为敏感,耐药率<6.00%,而对青霉素类药物、头孢类药物和红霉素均表现出了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青霉素耐药性特别高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其中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以及利福平的耐药性<10.00%.结论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感染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存在多样性,在治疗的早期可根据经验给予联合用药治疗,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随时对药物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