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 (otitismediaofeffusion ,OME )是中耳的常见病、多发病 ,尤以儿童的发病率为高。它以渗液滞留在中耳腔内而没有急性感染表现为特征。持续的OME常导致听力损失、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1] 。OME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成定论。有关OME病因的研究表明 ,OME的发生与变态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多因素有关。已有文献表明 ,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和Ⅰ型、Ⅲ型变态反应有关[2~ 6] 。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则未完全明确。随着免疫学的发展 ,OME和变态反应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从嗜酸细…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部分研究认为工型变态反应是引起该病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46例伴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OME患者和38例对照组其血浆和中耳积液中IL-4及IgE含量,探讨工型变态反应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同中耳的化脓性炎症不同的是其通常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颅面部畸形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手段也因病因不同而方式多样。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式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OME)一直是儿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争议,目前公认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是重要致病因素。咽鼓管的基本功能包括:①调节中耳压力;②防止鼻咽分泌物及声压对中耳的损伤;③清除中耳积液。……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之一.目前,对OME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病因.近年,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对OME病因的探讨也在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反应与OME的发病有关.Dinis指出,免疫因素可能最终成为OME发病唯一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细胞因子(cytokines,CK)的免疫调节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报道,已发现有多种CK存在于OME的中耳积液(middle ear effusions,MEE)中,参与OME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现将OME的病因研究概况及MEE中存在的CK及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视循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若治疗不当将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发育不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众多学者认为SOM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被认为是细菌、病毒感染、局部变态反应和逆行感染等多因素导致的中耳黏膜炎症反应.近年来变态反应因素引起的OME呈现上升趋势,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变态反应因素在OM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1].该病在小儿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常见,是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一般认为,小儿OME的发生与咽鼓管结构和功能不良、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近来也有研究提示胃食管反流是其可能病因[2].比较本定义于传统分泌性中耳炎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传统观念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3],本定义强调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意味着无耳痛、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耳痛、发热)的缺失,正是儿童OME发病隐匿、诊断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鼓室积液、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为儿童常见病之一,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儿童OME在病因、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如不合理诊治,可能会转化成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严重时会影响言语、智力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们参考国内外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就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原则等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推荐“个性化”的规范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 ,OME)是中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它以渗出液潴留在中耳腔而无急性感染表现为特征。持续的OME常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但人们至今尚未完全阐明OME的发病机制。近年来一组体液递质 细胞因子(cytokine,CK)在OM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CK是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其功能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CK在OM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作一简要综…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儿童常见的耳科疾病,学龄前儿童(2~5岁)高发.该病以传导性听力损失和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1,2].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发病早期常易被忽略,就诊时多已出现听力下降.因此,尽早完善听力学检查,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OME)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 85 %的儿童至少有一次中耳炎发作史 ,5 0 %的2~ 5岁儿童曾患过 OME。 OME不仅对儿童听力有影响 ,而且增加了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约 2 5 %的 OME患儿需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 ,增加了医疗费用 ,且对患儿及其父母心理造成打击。因此 ,寻求有效的治疗 OME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OME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感染或 /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重要的因素。咽鼓管重要的生理功能是调节中耳与鼻咽部气压平衡。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 ,只在吞咽时瞬间开放。咽鼓管软骨…  相似文献   

13.
<正>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在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长期以来,OME的发病病因及机理是研究重点。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生物膜(BF)与OME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尤其在儿童OME的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的病例中伴有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就二者的关系在近年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1 BF的概念及特性1647年,Van Leeuwenhouk在显微镜下观察牙齿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o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变性疾病,是儿童和成人常见听力下降原因之一.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有关.目前,临床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生素、促纤毛运动及黏液溶解药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等.近年来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后给予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OME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 (OME)一直是儿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争议 ,目前公认咽鼓管功能障碍 (ETD)是重要致病因素。咽鼓管的基本功能包括 :1调节中耳压力 ;2防止鼻咽分泌物及声压对中耳的损伤 ;3清除中耳积液。其中中耳腔的压力调节对维持正常听力最为重要。慢性 OME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波动性的中度传导性聋 ,这种 2 0~ 5 0 d B的听力损失在儿童语言形成阶段常导致以后在音韵认知、吐词清晰度和单词理解方面的困难 ,断续的听力损失可能导致听觉信号不连贯 ,语言编码中断 ,最终影响语言和言语发育。因传统治疗模式不能消除这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量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中耳积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MECP)、中耳积液IgE(MIgE)及血ECP(SECP)的含量,进一步探讨OME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的关系。方法:对31例OME患者,用Uni-CAP-100型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分别测量MECP、MIgE及SECP含量,得出结果并统计学处理。结果:31例OME患者检测到MECP均值为56.88μg/L,明显升高9例,占28.1%;MIgE均值为27.2ku/L,明显升高3例,占9.7%。MECP与MIgE呈正相关(P〈0.05);SECP均值为5.6μg/L。结论:ECP存在于OME的鼓室积液中,部分OME是中耳的局限性变态反应炎性过程。OME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变态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的病程过长,最终导致黏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病变,形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OME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相关,但是,其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络(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捕获和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新作用机制,参与循环、呼吸、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且作为新的治疗靶点,NETs的抑制剂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前期研究在OME患者或动物模型的中耳积液中发现了NETs相关蛋白,提示NETs也参与OME的疾病进展。本文就NETs在OME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发病机制中,变态反应的作用存在争议。由于缺乏分子生物学的相关证据,它的病因学地位未被广泛认可。该作者通过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耳粘膜中的炎性细胞以及与变态反应具有相关性的Th-2细胞因子的研究,以证实变态反应在顽固性OME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风湿因子是一种抗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有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和激活补体系统而延续并扩大炎症过程的作用。由于风湿性关节炎和渗出性中耳炎在病理学方面相似,考虑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 F)可能在渗出性中耳炎(OME)的发病中起病因作用。作者用一种定量的胶乳凝集试验检查了156名年龄为1~14岁的OME病人,发现85%病人的中耳分泌物和8%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着R F,并发现R F在粘液性渗出物中的滴度7倍于浆液性渗出物,R F的存在与病人的年龄、病史长短和中耳内细菌的有无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 edia,SO 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如积液粘稠呈胶冻状者,又称为胶耳。中医称为“耳闭”。本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国际上曾于1975、1979、1983年召开了三次关于SO M的专题研讨会,但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中耳负压学说】中耳负压状态→粘膜水肿、渗出→中耳积液。导致中耳负压的因素有:咽鼓管通气功能,中耳粘膜气体交换功能,乳突气化程度,中耳的清洁功能,中耳粘膜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