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的非火器性颅脑损伤,许多患者迅速产生全脑肿胀,瞳孔相继散大而直接影响预后.有文献报道[1],这类患者如能在伤后4小时内开颅减压、血肿清除,可以明显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但部分病人送入院时往往已出现瞳孔散大脑疝征象.为此笔者开展了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早期大剂量静脉输注甘露醇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半月内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分为创伤性脑梗死组与无创伤性腩梗死组,对可能造成创伤性脑梗死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出现脑疝、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21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8例,非大面积脑梗死13例,创伤性脑梗死发病率11.23%.5例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压持续增高并形成脑疝再次手术扩大颅骨窗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伤情、多发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P<0.05).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是否出现脑疝、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显著相关性;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及有效治疗策略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 2010年5月期间收活5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骨窗压力、连续头颅CT扫描结果来确诊恶化因素并参照《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和《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处理.结果:本组5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主要因素有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22例占42%;弥漫性脑肿胀13例占25%;创伤性脑梗死15例占15%;创伤性脑积水14例占11%.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镇静、预防感染、脑保护剂、止血、维持血容量和水电平衡及促醒等药物治疗,全部行气管切开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或加内减术,术后52例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术,36例行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术,脑积水早期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期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统计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的评价:良好12例(55.8%),中度残疾11例(9.6%),重残8例(8.3%),植物生存4例(5.1%),死亡17例(21.2%).结论:高度警惕颅脑损伤后恶化因素,强调连续CT扫描的重要性,积极防范,果断决策手术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治的12例出现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对该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再次开颅手术清除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术。术前CT提示对侧合并颅骨骨折6例,术中出现术侧急性脑膨出并证实对侧迟发性血肿8例。术后3月随访,患者预后良好1例,中残3例,重残5例,死亡4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多发生在首次术后24小时内,对于术前CT提示存在对侧颅骨骨折、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等情况的患者,应当高度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的发现并手术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因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膜外、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71例资料。急救引流+手术组(n=30)于术前脑疝明确诊断后快速应用硬通道微创技术引流血肿,手术组(n=41)直接手术。2组均常规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治疗方法相同。结果2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和部位、中线移位、瞳孔散大等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急救引流+手术组良好6例、中残1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手术组分别为5例、8例、12例、7例、9例,2组有显著差异(Z=-2.001,P=0.045)。结论术前及早辅助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改善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预后.可单成为抢救此类病人的常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临床GCS评分及影像学诊断确诊,术前双侧瞳孔散大19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9例,此9例均术中发生脑膨出,颅内压增高,行CT复查对侧血肿4例,弥漫性脑肿胀5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 h内行急诊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并采取脑外伤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取得如下治疗效果:康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4例,死亡率14.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患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及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围手术期亚低温可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判定效果。62例患者中,22例恢复良好,16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状态,11例死亡。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救治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66例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救治体会;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长期预后研究;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修补的临床研究;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造成外伤增多,颅脑外伤病人也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20%,死亡率很高。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了33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去骨瓣减压术,现将救治及预后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15~54岁,平均为30岁。致伤原因:车祸27例(81.8%),坠伤3例(9%),钝物击伤2例(6%),锐器伤1例(3%)。1.2临床表现:①术前意识状态处于不同程度昏迷者30例,病人术前GCS评分3~5分9例,6~8分21例,9~12分3例。②瞳孔变化: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6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2例。③合并伤:颜面部损伤14例,四肢骨折5例,血气胸2例。④有颅底骨折征象(脊液耳鼻漏)15例。1.3 CT检查结果: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硬膜外血肿8例(24.2%);硬膜下血肿15例(45.4%);混合型血肿7例(21.2%);单纯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3例(9.0%)。颅内血肿≥30 ml,中线移位>5 mm并有脑室受压。1.4治疗:本组33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具体方法:根据颅内血种或脑挫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要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至2012年,重症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人气管插管28例,气管切开16例,开颅清除颅内血肿25例,开颅减压22例.51例病例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5例行颌间牵引固定术.51例治愈.结论 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伤者应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早处理颅内损伤,待病情平稳后尽早处理颌面部骨折,尽可能恢复功能性张口及咀嚼,恢复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防治措施与预后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原因和防治经验. 结果 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20例,中残14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14例,死亡48例,死亡率42.9%. 结论 正确认识重型颅脑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降低颅内压,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迟发血肿65例,其中同侧脑内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8例,对侧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9例,大脑纵裂血肿7例;(2)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0例;(3)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5例;(4)复合伤患者有30例。合并胸部、腹部及四肢骨折,有明显的低血压和低血氧症状;(5)术中操作不当,误诊误治10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严重脑水肿,广泛脑梗死,术中操作不当,对病情的误诊误治,麻醉问题等。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正确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膨出的重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后颅窝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损伤后后颅窝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2例。20例预后不良,12例预后良好。结论后颅窝硬膜下血肿的预后与GCS评分、硬膜下血肿量、中脑周围结构、第四脑室改变、幕上脑积水有关。其中GC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过度通气是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增高的重要方法之一。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使颅内血管收缩,颅内血容量减少,ICP降低,但PaCO2下降过度,则导致脑缺血缺氧。因此,研究过度通气对脑代谢的影响,选择理想的PaCO2是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短时间不同程度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20~65岁,平均(47.4±14.8)岁,GCS评分3~8分,平均(4.8±1.4)分,颅内血肿伴脑挫伤12例,硬膜下血肿伴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均接受机械通气,同时维…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对冲性颅脑损伤所导致的颅内双侧血肿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颅脑创伤中心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由同一术者手术治疗的97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头CT所示,将患者分为三型,Ⅰ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为主(20例),Ⅱ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量与对冲侧血肿量(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相当(29例),Ⅲ型:对冲侧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为主(48例)。对上述三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Ⅰ型患者主要先行着力侧的硬膜外血肿手术处理,对冲侧根据术前(达到手术指征同期手术)及术后(复查CT,血肿增多达到手术指征即手术,未增多则行颅压监护)情况决定是否手术;Ⅱ型患者术前双侧血肿未达手术指征根据GCS评分及瞳孔决定是否手术,达到手术指征则行同期双侧血肿清除;Ⅲ型患者先行着力侧钻孔引流,再行对冲侧血肿清除,术中使用超声检查着力侧血肿决定进一步治疗。根据GOS评分判断患者预后,其中预后良好45例,轻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8例。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双侧血肿患者根据术前头CT血肿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手术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术前应用大剂量甘露醇改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预后评估;伤后早期出现的迟发性颅内血肿28例分析;外科治疗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18例;经颅眶尖减压治疗外伤性眶尖综合征;轻中度颅脑损伤的MRI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l例特雨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术后寸即复查头部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7例,远隔部位原有血肿扩大4例,弥漫性脑肿胀6例,人而积脑梗塞1例。单侧开颅7例,双侧开颅14例;其中6例行内减压术。结果疗效评定采用GOS评分:4分(中度病残)4例,3分(重度病残)5例,2分(植物生存)3例,1分(死亡)9例。结论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是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和弥漫性脑肿胀,积极寻找脑膨出的原因并及时止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而有增加的趋势.根据文献资料,颅脑损伤在创伤中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居首位[1,2].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则是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本院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1441例,其中颅内血肿552例,合并脑疝10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患者的脑氧摄取率(CEO_2)、脑灌注压(CCP)、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等脑代谢指标及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EO_2、CCP、SVO_2水平及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术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代谢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开颅术中、术后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8-01—2014-04颅脑创伤开颅术中、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预后,恢复良好15例,轻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颅脑创伤开颅术前应仔细研究患者的受伤机制,分析影像学资料,及时诊断并处理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能提高其治愈率,减少死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