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徐爱蕾  杨中花  王为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64-2167
粪便是反映消化道病变的一个常见窗口,消化道以外的肿瘤细胞一般不可能从粪便中排出。因此,粪便的检测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已成为国内外各学者研究的热点。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将粪便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为积极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粪便筛查和内镜筛查技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已被较多国家认可和采用。本文就粪便筛查、内镜筛查及二者用于大规模筛查中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为积极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粪便筛查和内镜筛查技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已被较多国家认可和采用。本文就粪便筛查、内镜筛查及二者用于大规模筛查中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为积极治疗争取时间.目前,粪便筛查和内镜筛查技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已被较多国家认可和采用.本文就粪便筛查、内镜筛查及二者用于大规模筛查中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在早期结直肠癌(CRC)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体检的1 0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试剂盒分别检测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和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对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者再行结肠镜检查。比较SDC2和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阳性率以及两者联合结肠镜对进展性腺瘤和CRC的检出率。结果在1 000例筛查对象中,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18.10%(181/1 000)比9.80%(98/1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对进展性腺瘤和CRC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筛查〔进展性腺瘤检出率:2.50%(25/1 000)比1.00%(10/1 000),CRC检出率:1.50%(15/1 000)比0.50%(5/1 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简单无创的CRC筛查新技术,患者接受程度更高,能够避免大规模肠镜筛查带来的弊端,联合结肠镜检测可作为CRC早期筛查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出现血便及局部浸润或转移。粪便血红蛋白免疫学检测(FIT)可筛查出一般风险人群中一定比例的结直肠进展期腺瘤(AA)和CRC,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FIT被广泛用于CRC的筛查。该文对FIT用于CRC筛查的风险和获益、一般风险人群的筛查策略、现实与理想筛查模型及其质量控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FOBT阳性2 192例为目标人群,应用结肠镜进行二次筛查结直肠癌。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分析筛查数据,计算初筛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结果 2 048例完成结肠镜检查,检出结直肠肿瘤307例,检出率为14.99%(95%CI:12.89%~17.01%)。其中结直肠癌33例,检出率为1.61%(95%CI:0.91%~2.03%);进展期腺瘤92例,检出率为4.49%(95%CI:3.88%~5.12%);非进展期腺瘤182例,检出率为8.89%(95%CI:7.81%~10.01%)。结直肠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3),年龄段越大结直肠癌发病率越高(P0.05)。结论 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粪便SEPT9(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从126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术前粪便中提取DNA,应用多重置换扩增(MDA)结合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检测结直肠癌粪便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以手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和粪便中SEPT9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126例结直肠癌中,癌组织SEPT9检出率为84.1%,癌旁组织检出率为7.9%,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特异性为92.1%;结直肠癌粪便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与组织检测结果一致;在各临床分期之间,SEPT9甲基化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SEPT9基因甲基化异常发生率高;粪便SEPT9甲基化异常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肿瘤型M2-PK、APC、K-ras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和血清的M2型丙酮酸激酶(M2-PK)、APC、K-ras水平,并分析M2-PK、APC、K-ras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T分期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10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纳入该研究作为患者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粪便的M2-PK、APC、Ras水平,并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对M2-PK、APC、K-ras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T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粪便的M2-PK、APC、K-ras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M2-PK、APC、K-ras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理T分期有密切关系,且临床病理T分期较晚的患者M2-PK、APC、K-ras的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粪便的M2-PK、APC、K-ras水平较高且与肿瘤的临床病理T分期有关。M2-PK、APC、K-ras可作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iRNA(miR-150,miR-424,miR-29b,miR-96)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粪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纳入77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及43名正常志愿者。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miRNA在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粪便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 miR-150在正常人群和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miR-424在正常组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肿瘤组(P<0.05)。miR-29b和miR-96在两种人群粪便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miR-424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而miR-150的曲线下面积为0.661。结论 miR-424在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群的粪便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OS)的临床应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大肠癌筛查流程和提高筛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3 398例结直肠癌OS阳性,并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高危因素问卷调查(HRFQ)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后,建议对两种筛查方法中,任意一种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统计受检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检出情况和病变部位,根据初筛结果,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的情况。结果 3 398例受检者中,HRFQ(-) FIT (+)组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HRFQ(+) FI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非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方面,HRFQ(-) FIT (+)组明显低于HRFQ(+) FI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T对结直肠肿瘤的敏感度总体上优于HRFQ,且FIT对远端结直肠肿瘤的敏感度高于近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RFQ与FIT组合,比FIT或HRFQ单独使用,能筛选出更多的高危人群,从而检测出更多的结直肠肿瘤,...  相似文献   

12.
通常用化学法测定粪便中隐血,用以筛查结肠,直肠癌,但是这种方法对人粪血红蛋白无特异性,且在血量少时不敏感,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作者推荐一种检测白蛋白的特异性方法——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采集45例无胃肠疾患的健康人和1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涂于滤纸圆片上,置于山羊抗人白蛋白片断F(ab)_2预先包被的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孔中,室温孵育4小时,冲洗,加入与硷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胃肠道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PCR荧光法)的受检者(包括结直肠癌和胃癌患者、消化系统良性病变患者及无疾病证据受检者)212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术前结直肠癌和胃癌患者、消化系统良性病变患者、无疾病证据受检者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7.67%、43.71%、17.72%和4.88%。与无疾病证据受检者组相比较,术前结直肠癌和胃癌患者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57.71%和43.71%,特异性分别为95.12%和95.12%。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结直肠癌(68.92%)和胃癌(48.80%)患者的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结直肠癌(50.51%)和胃癌(18.82%)患者,术前行该检测的结直肠癌(57.76%)和胃癌(43.71%)患者的阳性率亦高于术后行该检测的结直肠癌(31.45%)和胃癌(33.76%)患者,且有63.33%结直肠癌与69.23%胃癌患者在术后该指标由阳性转变为阴性。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单独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筛查结直肠癌患者与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或无疾病证据受检者组中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81和0.764,在筛查胃癌患者与胃良性病变患者或无疾病证据受检者组中的AUCROC分别为0.649和0.694。在筛查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组中,Septin9联合癌胚抗原检测的AUCROC可提高至0.789。结论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和胃癌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仍需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Lynch综合征患者MMR蛋白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情况,探讨免疫组化和MSI检测在筛选Lynch综合征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经过临床病史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Amsterdam标准和Bethesda指南的结直肠癌26例为研究组,另取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情况,同时行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MSI检测。结果 MMR蛋白在研究组中表达缺失率为88.5%(23/26);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未发现MMR蛋白缺失;MSI在研究组中检测到MSI-H 24例,MSS 2例,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检测到MSI-H 1例,MSI-L 3例,MSS 11例。结论应用免疫组化和MSI检测都可以筛查Lynch综合征。免疫组化检测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并且能有效的检测出突变蛋白的类型,使用方法简便、经济、快捷并且相对稳定,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基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TARGET-C研究),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结肠镜组、FIT组、分级筛查组(经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人群接受FIT检测,FIT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3组人群分别接受不同方案的结直肠癌筛查,其中结肠镜组仅接受基线筛查,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在基线筛查的基础上接受每年1次的随访筛查。主要研究结局为进展期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比较3种筛查方案的人群参与率、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负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9 373名,包括男性8082名(41.7%),女性11 291名(58.3%);平均年龄(60.5±6.5)岁。其中结肠镜组3883名、FIT组7793名、分级筛查组7697名。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已完成2轮次随访筛查。FIT组整体人群筛查参与率最高(99.3%),分级筛查组次之(89.2%),结肠镜组最低(42.3%)。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高于FIT组(2.76%比2.17%,OR结肠镜组比FIT组=1.30,95% CI:1.01~1.65,P=0.037),结肠镜组与分级筛查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2.76%比2.35%,OR结肠镜组比分级筛查组=1.19, 95% CI:0.93~1.51,P=0.156),分级筛查组与FIT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亦无统计学差异(2.35%比2.17%,OR分级筛查组比FIT组=1.09,95% CI:0.88~1.34,P=0.440)。以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查次数作为评价人群筛查时结肠镜检查负荷的指标,结肠镜组的结肠镜检查负荷最高(15.4次),分级筛查组次之(10.2次),FIT组最低(7.8次)。  结论  基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分级筛查策略对于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作为传统结肠镜检查和FIT筛查方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DNA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自建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肿瘤型M2-PK DNA片段(162bp),纯化后采用TA克隆法转入PGM-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评价自建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采用自建方法对受试者粪便和血清标本进行肿瘤型M2-PK DNA检测,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肿瘤型M2-PK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自建方法检测肿瘤型M2-PK DNA的灵敏度为10copy/mL,对肌肉型M2-PK DNA和M1型丙酮酸激酶(M1-PK)DNA检测结果为阴性,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为0.3%~2.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粪便标本肿瘤型M2-PK DNA阳性率为92.50%,ELISA检测肿瘤型M2-PK阳性率为80.00%。粪便和血清标本肿瘤型M2-PK DNA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结果与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肿瘤型M2-PK DNA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也是世界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以至于CRC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不高。近年来关于CRC的早期筛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DNA、RNA及蛋白质。本文通过将血液中可能成为肿瘤标志物的大分子物质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在血液中寻找出能CRC早期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不好,病死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断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致死率。目前,临床用于结直肠癌诊断及监测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等,这些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不够理想。因此,探索新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的肿瘤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筛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SEPT9是一种抑癌基因,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该文就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为基础,构建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血液Septin9甲基化检测体系。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查找Septin9甲基化的CpG岛位点,设计相应的PCR引物。提取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DNA,PCR扩增并测序确认Septin9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位点。针对高甲基化位点,设计荧光PCR和Taqman探针检测技术构建血浆标本甲基化检测体系,并对该检测体系的准确度、特异度、重复性及最低检出量进行评估分析。在5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标本中进行Septin9甲基化检测,验证该检测体系的可靠性。结果组织标本中经测序确认Septin9基因高甲基化位点。以该位点为靶点设计荧光PCR检测体系,经评估,该检测体系的准确度为100%,特异度和重复性均为100%,最低检出量可达0.1ng/μL。在57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标本中,Septin9甲基化位点检测的阳性率为71.92%(41/57),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Ⅰ和Ⅱ期阳性率达64.2%;而健康人群血浆中Septin9基因均无甲基化。结论以Septin9基因甲基化位点为靶标的血浆荧光PCR检测体系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的特点,是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可靠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3次粪便潜血定性检查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8月至201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并在检查前1周内完成3次非同日的定性粪便潜血检查的患者, 分析患者连续3次粪便潜血检查结果, 并与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相比较。评估粪便潜血阳性次数对结直肠新生物的诊断价值, 并分析出现粪便潜血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303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性154例, 女性149例; 平均年龄(59.5±15.0)岁。其中结直肠息肉119例, 结直肠癌46例。粪便潜血诊断结直肠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至少1次阳性为71.4%和52.7%, 至少2次阳性为41.2%和67.4%;3次全部阳性为22.7%和79.9%。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至少1次阳性为91.3%和49.4%;至少2次阳性为80.4%和72.0%;3次全部阳性为54.3%和84.8%。新生物位于左半结肠及进展期新生物与粪便潜血阳性结果均显著相关(P=0.001)。  结论  连续3次粪便潜血检查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息肉的位置和分化程度对粪便潜血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