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纳、甲钴胺、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予针刺、梅花针结合药物(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以VAS疼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三棱针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勤 《陕西中医》2011,32(5):595-597
目的:观察三棱针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予三棱针刺血疗法)和对照组(予西药可普芬片和甲钴胺片口服),经2疗程(16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情况(VA S测评积分评级)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棱针刺血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予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予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合三虫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三合三虫汤(治疗组)42例,西药镇痛药(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33%,总有效率97.6%;对照组痊愈率25%,总有效率87.5%。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三合三虫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西药镇痛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与西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薄棉灸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薄棉灸组给予疱疹表面薄如蝉翼棉花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西药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25 g,每日一次,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处3-5次/日,均5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镇痛效果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薄棉灸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西药组总有效率80.0%(32/4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中疗程比较显示,薄棉灸组1个疗程的痊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薄棉灸组在疼痛显效时间、完全止痛时间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薄棉灸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火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予以火针加穴位注射)和对照组(予以西药甲钴胺片、洛芬待因片和维生素B1片口服),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加穴位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火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程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 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王丽霞  任志勇  卢云飞 《陕西中医》2009,30(11):1495-149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根据病情选用镇痛药、神经营养药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两组均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明显减轻患者神经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龚明发 《陕西中医》2011,32(9):1222-122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消痛贴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局部围刺法,同时针刺同侧相应节段夹脊穴,再配以太冲、阳陵泉穴,针法为泻法,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针后在局部疼痛部位敷以消痛贴膏。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消痛贴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对疱疹部位进行火针治疗后,再进行拔罐治疗,治疗前3天1日1次,之后隔日1次;对照组西药治疗,予以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甲钴胺片口服治疗,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疗程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配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优于口服西药,可快速缓解疼痛程度,操作更为简便,明显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用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皮损部位相应夹脊穴及皮损部位围针治疗。6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变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8%(26/28),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21/28),差异性显著(P 0. 05),观察组VAS评分、HAMA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用瓜蒌红花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加用浮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疼痛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合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对照组29例,以口服卡马西平片加用维生素B1和甲钴铵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9.31%,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经过治疗后,皮疹已消退,仍有局部留有神经痛长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中医结合土家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活血散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活血散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复发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散瘀汤,可以改善后遗神经痛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后遗神经痛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针治疗组和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7.09%;两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以浮针组治疗前后差值更显著(P<0.01)。结论:浮针可以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止痛效果优于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1.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罨包法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罨包治疗。两组均以3~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4.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罨包法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方法按照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单纯给予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针刺脐环穴1次/d,莲花针拔罐法隔天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scale,VAS)、Mc Gill疼痛评分变化及1年内后遗神经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VS 66%,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VS 88%,P0.05);观察组治疗后Mc Gill疼痛评分、VAS评分,后遗神经痛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有效止痛,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后遗神经痛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止痛和营养神经疗法;治疗组除常规疗法外每日给予红光照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天(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7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红光照射疗法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超激光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38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8例,用中西药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0例用相同的中西药联合治疗,同时观察2组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5.5%,治疗组无一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6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好,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