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病人在术前运用镇静剂减轻焦虑,但对镇静剂的选用都是按传统或习惯并非经科学论证[1]。一项研究表明75%的麻醉医生在术前运用镇静剂作为接受手术病人的麻醉前用药[2]。  相似文献   

2.
术前探访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已引起重视[1].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术前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2].长期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感到病人缺少麻醉知识,而在以往的术前宣教中,只是向病人讲述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手术大致过程,却忽略了这方面的宣教.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对病 人进行麻醉常识的卫生宣教,使其正确对待麻醉和手术,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志  刘野  金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2,9(5):93+95-93,95
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较新的ICU镇静剂,可产生稳定的镇定和觉醒作用,对重症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有独特的协同作用,可明显减少诱导麻醉所需的麻醉剂用量;术前给予本品可减少术前和术后的阿片或非阿片类止痛剂的用量,这一特性对于麻醉和重症监护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促进儿茶酚胺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手术应激和麻醉及恢复早期血流动力学应答,但其也常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副反应,但参阅文献关于其出现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的病例报道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现报道右美托咪定致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例,以供临床同行在用药中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成为一系列公众健康问题。由于常合并或引起体内多个系统功能的改变,对肥胖病人进行手术麻醉存在许多困难和风险,肥胖已被定为麻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1术前准备
  重视术前访视,向患者解释清醒插管、术后通气甚至气管切开的可能性,以寻求其合作与理解。
  术前使用的药物,如心血管或类固醇药,应该坚持正常使用。特别强调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因为它们的附加部分能导致麻醉时潜在的低血压。术前镇静剂对呼吸的抑制,尽量不用或少用,通常对全麻病人仅给阿托品0.5mg。应避免肌肉及皮下途径,因其吸收不可靠。所有病理性肥胖患者应接受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治疗,主张手术日晨口服胃复安或雷尼替丁,常规放置胃管,以使胃液量减少、pH升高。有人提倡在诱导前予柠檬酸盐,作为额外的预防。低剂量的肝素应予预防并用到术后完全活动,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高,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对于外科手术病人极为重要,能使病人术前保持心理平衡,术中维持情绪稳定,术后精神愉快。达成病人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对外科医护人员来说,手术固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病人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1次经历,理所当然会充满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减轻焦虑、恐惧,促进血压脉搏的稳定,减少麻醉的用量,减轻术后病人的疼痛,增加术后病人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因此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们对手术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术作为一种刺激源,使患者产生较明显的、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护士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能有效减轻患者恐惧、焦虑,满足手术病人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生理、心理需要,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情绪,保持血压和心率相对稳定,对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265-2266
目的:探讨术前两种环境留置尿管方法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8例手术病人,使用术前两种不同环境及护理干预留置尿管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病人在进入手术室麻醉起效后术前留置尿管方法能明显减轻病人尿急、尿痛等症状,插管过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起效后为病人留置尿管能减轻病人心理紧张和恐惧感,减轻病人尿道、膀胱的刺激而引起尿急和疼痛,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无痛胃镜又称静脉麻醉胃镜,是指给予一定量的镇痛、镇静剂,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在胃镜检查时适当应用麻醉剂和镇静剂,使病人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整个过程中病人舒适、无痛苦。在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故胃镜操作医护工作人员应对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老年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后再行导尿术,提高导尿操作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29例老年男性患者常规术前准备护理操作导尿术改为麻醉后实施.结果 29例患者均能一次性操作成功,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此方法,提高导尿成功率,解除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臂丛麻醉是我院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通过术前对病人指导,使病人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臂丛麻醉的特点并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等待时间,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对42例肿瘤患者麻醉和前麻醉手术后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清溶菌酶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麻醉手术后1h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及血清溶菌酶明显减少,持续24h和48h后才逐渐恢复于术前值。这种减少可能与麻醉、手术后病人应激状态下,激素水平增高抑制了红细胞C3b受体的功能有关,但也很难排除异氟醚、局麻药等麻醉药对免疫细胞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军  陈洁 《中华当代医学》2004,2(8):130-130
手术对外科病人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术预后有直接影响。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术前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被应用于临床。而健康教育对围手术期病人而言,又有其不同的需求特点。  相似文献   

13.
手术对外科病人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术预后有直接影响。资料表明,术前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被用于临床。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术前常规留置胃管,使胃保持空虚,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误吸,便于手术中操作,减少手术时腹腔部的污染。术后可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可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吻合口愈合,同时,根据需要也可作鼻饲管,早期供给水份及营养物质,可避免食物对吻合口的刺激,利于手术后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但对于老年病人,由于对疾病的担忧、恐惧,同时对留置胃管不能理解,不清楚胃管在手术中的重要意义。往往对我们在操作时造成极大困难,所以心理护理很重要。现将我们在工作中对150例老年患者腹部术前常规留置胃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方法进一步研究,使其达到最佳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稀释后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经鼻咽喉部滴注在纤支镜检查前麻醉效果的研究,自1998年6月~2000年4月对80例病人随机均分两组(即治疗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到达有效麻醉时间及平均耗药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纤支镜术后每组对20例病人进行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与术前检查对比,治疗组动脉氧分压(PaO2)变化不显著,心电图3例病人窦性心动过速,1例病人有房性早搏;对照组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早搏2例,PaO2下降10mmHg以上10例。结论 利多卡因稀释后副作用更小,与小剂量肾上腺素合用收缩血管,减少渗出,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延长麻醉时间。此方法是纤支镜检查术前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前插置胃管的方法,改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于手术室麻醉前静注咪唑安定后插入胃管。结果:实验组病人对插置胃管的知晓率与不适率均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静注咪唑安定后插入胃管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选28例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按术前是否用可乐定为两组,每组14例,对麻醉气体浓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可乐定组既能减少血流动力学的幅度的波动,又显著减少发氟醚的用量,降低药物毒性,作者认为可乐定术前90分钟口服作为麻醉前用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手术日益完善,为减少球后麻醉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我科于2002年5月开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妇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术前一晚睡眠质量、术中心率、血压、麻醉辅助药的使用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干预.方法:将140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一晚的睡眠情况、术中心率、血压、麻醉辅助药的使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好,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小,麻醉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及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干预,能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维持术中心率、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辅助用药,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精益管理解决近肝静脉损伤病人术前准备,从而实现准确、快速的进行术前准备。方法:选择2009—2010年16例腹部外伤导致近肝静脉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术前护理。选择2011—2012年腹部外伤导致近肝静脉损伤18例病人作为实验组,运用精益管理方法对近肝静脉损伤病人从急诊人院到手术,术前准备流程进行优化,消除术前准备时间及空间出现的种种浪费,改正工作缺点,进而实现持续改进。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前准备所需时间及空间较对照组少(P〈0.01)。实验组病人出血量少、病人家属投诉减少、病人抢救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运用精益管理能有效地减少近肝静脉损伤病人术前准备所需时间及空间,从而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