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本,汉方药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患的治疗,其主要表现在以汉方医学理论,即以阴阳虚实及气血水把握疾病的病态,对常见消化系统症状进行辨证分型,以及对慢性、难治性消化系统疾患的临床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鸡屎藤在消化系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记载以及我院临床使用鸡屎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鸡屎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结果提示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清洁肠道应用中,以鸡屎藤为主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表明鸡屎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通过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疗效和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96例病例。通过临床上常用足三里穴注射疗法、针刺足三里穴疗法电针足三里穴疗法和按摩足三里穴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通过足三里穴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后患者接近正常值的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足三里穴治疗能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适用于大部分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通过足三里穴治疗无副作用,具有较强安全性、可靠性、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消化系统疾病是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1]。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反酸、恶心、呕吐、腹泻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说明心理社会因素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2]。心理应激和胃的蠕动、分泌有显著关联。愤怒、仇恨时,胃血管和分泌活动均亢进;而在抑郁、失望时,胃酸分泌和蠕动均降低。消化系统疾病是心理社会应激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虽然目前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精神紧张和心理异常是…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目前在日本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过敏性肠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药理及实验药理研究证实,该方具有改善消化系统症状,抗菌,减轻抗癌药副作用,保护胃粘膜和止泻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年来天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做了简要的概括,显示出天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提出了这方面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肿瘤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乏力、食欲不振、心下痞满、呕吐、泄泻等,既有肿瘤疾病的全身表现,又有脾胃不和的消化系统症状。半夏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伸景《伤寒杂病论》,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笔者依据中医对消化系统肿瘤病因、病机的理解,紧扣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祛邪不伤正的病机属性,灵活的和方运用,随证加减,有效的减轻了肿瘤患者的胃肠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脐针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与思路。脐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发明,以易经理论和中医思维为指导,以脐部为全息,在脐壁实施针术,通过调动人体先天之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脐针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脐针治病遵循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的基础治疗顺序。讲究“下针必有方向,进针需含补泻”,脐针没有手法补泻,只有方位补泻,所以方位的确定非常关键。本文主要从“以症状落脏为首”“确定脐针方位”“以疾病对应八卦卦象”“确定脐针方位” “以中医辨证论治,确定脐针方位”“根据气机升降理论,确定脐针方位”“根据发病时间,确定脐针方位”“根据脐诊,确定脐针方位”等方面阐明脐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思路。每个思路可独立成为治疗疾病的方案,也可以根据病情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查阅1978-200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文献,统计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种及每个疾病文献报道的频次,通过分析归纳,初步从文献角度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优势病谱,为临床选用针灸治疗病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 在中国,消化系统疾病病因与抑郁焦虑有关,而对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其表现更为明显,有自杀的倾向及因躯体疾病死亡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诸如胃十二指肠紊乱、肠紊乱、功能性腹痛等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和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相关针灸治疗机理研究综述如下。1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机制研究现代研究报道针刺疗法对IBS的症状改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对直肠的感觉有所改善,有评价经皮电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部分甲亢患者表现不典型以某一系统症状为主。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并不少见。我科自2000-2006年收治的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不典型甲亢30例。现将患者资料总结如下,以便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杜美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76-176
目的:通过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分析,研究其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20例,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手术及治疗方法。干预组患者经护理人员对其病情、症状、病史及生活习惯的分析,采取临床护理措施及临床指导。结果:干预组的住院天数要少于对照组,且在8d内出院的人数为88人,占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18%,P〈0.05。结论: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进展最快方面主要体现在内窥镜在诊断与治疗领域方面的拓展,其次对部分疾病的诊疗形成一些共识,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目前在日本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过敏性肠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药理及实验药理研究证实,该方具有改善消化系统症状、抗菌、减轻抗癌药副作用、保护胃粘膜和止泻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杰主任医师是安徽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近40年,学验俱丰。张老师善于灵活运用经方和时方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诲良多,现将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野口荣太郎等以针灸治疗内脏痛、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消化系统症状为主题,介绍了基础、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魏刚  陆燕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0):18-19
张继泽教授为孟河学派传人,从事医疗工作六十余载,临床立法严谨,用药精练,尤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余有幸随张老侍诊,现将张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疾病多起于气机升降失调。然气病又多累于血分,而使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采用通络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气血同调,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特将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消化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文章就该类疾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细致总结分析。充分结合以往经验与相关文献,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谈认识,并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的现状,提出建议。藉此希望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有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