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男女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致敏原为重铬酸钾、硫酸镍、硫柳汞、芳香混合物、对苯类、卡巴混合物等。结论: 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外源性致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致敏原常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3.
斑贴试验(简称班试)可帮助皮肤科医生对接触性皮炎或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进行诊断及防治。目前,国内外斑贴试验的方法有多种,我科参照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研制的标准筛选抗原,对20例接触性皮炎及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有17例呈现一项或两项阳性反应,总阳性率85%,表明本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寻找接触性致敏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215例门诊接触性皮炎及59例非接触性皮炎患者做斑贴试验。结果列前四位的致敏原分别是0.1%硫柳汞、5%硫酸镍、7%芳香混合物、1%甲醛。这4种致敏原在手部、躯干四肢、面部和脐周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0.1%硫柳汞主要引起面部、手部、躯干及四肢皮炎,5%硫酸镍主要引起脐周和躯十及四肢皮炎,7%芳香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躯干及四肢、面部皮炎,1%甲醛主要引起面部皮炎;乙酸戊酯、松香水的斑贴试验浓度分别为20%、25%。  相似文献   

5.
散发病例报道:作为斑贴试验制品赋形剂的白凡士林可导致接触性变态反应。此现象的定量关联性仍需进一步阐明。方法:对1992-2004年间皮肤科信息网的斑贴试验资料(IVDK,http://www.ivdk.or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79365例用纯凡士林做斑贴试验的病例,27例为“+”(0.03%)反应,2例为“+++”(0.003%)反应。多数非阴性反应(0.3%)结果为可疑(235)或轻度刺激(32)。阴性反应指数(RI)(-0.8),高阳性率(PR)(93%)与斑贴试验制品中包含99%以上的凡士林之间缺乏一致性,这表明多数“阳性”(+)反应实为刺激性。共有2例“+++”反应。1例被证实为“愤怒背一兴奋性皮肤综合征”。另1例可能为读取或文件编写错误,因为多数此病例的含凡士林制品的斑贴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真正对白凡士林过敏的斑贴试验反应罕见,也许与个体对变态原的敏感性增加和(或)刺激性有关。这与凡士林作为致敏剂的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6.
接触性皮炎的特异性斑贴试验陈晓芳,王春利,李玉萍,尹玉琴,卢红霞,王瑞云(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东营市257034)关键词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由IV型变态反应所介导的变应性疾病,东营地区的患病率为9.27%[1].特异性斑贴试验是...  相似文献   

7.
靳云霞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8.
用斑贴试验进行诊断时存在可致患者过敏的危险性。但如果根据国际公认的指导方针进行试验,则这种危险性极低,特别对标准变应原而言。此回顾性研究调查斑贴试验可能致敏病例的临床结果。14年间连续调查7619例做过斑贴试验的湿疹患者,有26例(0.3%)被证实发生了晚期斑贴试验反应,其可能是斑贴试验致敏的征象。其中9例不适合或不能进行随访,3例失访。剩下的14例患者中,1例对金硫代硫酸钠发生反应,经评估为持久性反应而非晚期反应。2例找到明确的导致晚期反应的变应原。其余11例不能排除斑贴试验致敏的可能性,故进一步调查。其中1例患病,对另外10例进行访谈以了解所谓的斑贴试验致敏的可能后果。9例未发生任何皮炎;1例不能排除斑贴试验致敏导致其皮肤疾病加重的可能性,尽管根据全面的临床病史这不太可能存在。尽管病例不多,而且这种回顾性调查有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与文献仍表明:斑贴试验致敏导致的临床接触性皮炎很罕见。  相似文献   

9.
斑贴试验3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最近,许多研究者声称硫柳汞是筛查接触性皮炎中最无关的一种过敏原。在本诊所对508例疑似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同时对他们进行包括医学、人口统计学和职业内容的问卷调查。应用标准化学技术诊断方法(Malmo,Sweden)和其他病例相关的辅助系列检查。对硫柳汞发生过敏反应的相关性评分为1~6。19例(3.7%)对硫柳汞发生过敏反应,其中6例(31.5%)有明确相关性,8例(42.1%)可能相关,仅3例(15.8%)为无关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53-157
目的分析232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资料。方法应用标准化妆品斑贴试剂盒检测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科232例诊断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分析致敏原及不同致敏部位临床表现之间关联。结果斑贴试验结果显示183例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8.88%,面部过敏及一般护肤类化妆品引起的过敏最为多见。居前8位的致敏原依次为:甲基异噻唑啉酮、CL+Me-异噻唑、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虫胶、硫柳汞、叔丁基氢醌、山梨坦油酸酯和没食子酸辛酯,强阳性反应例数居前两位的是甲基异噻唑啉酮和CL+Me-异噻唑。结论化妆品中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抗菌剂、香料类等是主要的变应原,斑贴试验可以给过敏人群提供购买化妆品的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氢化可的松接触性皮炎3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李林峰,孙祥银,林幼青,王宝华,陈学荣,李世荫近年国外有关氢化可的松(HC)接触过敏反应的报告较多(1)。我国尚未见报道,本科3例,经斑贴试验,确证为HC接触性过敏。病例及方法一、病例报告:病例1...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1例恩纳霜所致速发型超敏反应。患者为55岁妇女,用恩纳霜后发生荨麻疹。恩纳霜开放试验阳性,用恩纳霜成分(利多卡因、丙胺卡因及油性基质)及其他局部麻醉药进行斑贴试验及针刺试验,结果利多卡因斑试和恩纳霜针刺试验均为阳性,对斑贴试验及针刺试验均阴性的3种麻醉药进行皮内试验及皮下组织试验,结果均耐受,说明可使用。在注射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应文献报道中,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恩纳霜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均有报道。本文首次报道了由恩纳霜中利多卡因引起的接触性荨麻疹,且与其他局部麻醉药无交叉反应。恩纳霜所…  相似文献   

14.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临床上由于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提供可疑致敏原,导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安全、可靠和简单易行的方法[1].我们于1998年开始应用瑞典化学技术诊断公司研制的标准筛选系列变应(原即瑞敏TH斑贴试剂盒)对接触性皮炎278例进行斑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76例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贴试验(Patch Test,简称PT)是检测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致敏原的可靠方法,目前已将常见致敏原做成试剂盒用于临床。近来我们对76例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以推测其致敏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6例患者中,男21例,女55例,年龄11~58岁;病程2天~14年(病程在1年以上者的67例);其中湿疹49例,接触性皮炎27例(均有可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特应性皮炎(AD)患儿食物过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52例有可疑食物过敏的AD患儿,同时进行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IgE),皮肤点刺实验(SPT),斑贴试验(APT)。结果:52例AD患儿中,108人次实施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其中62人次验证为(+)。62人次中53人次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IgE)验证为(+)(53/62,85%),50人次经皮肤点刺实验(SPT)验证为(+)(50/62,81%),32人次经斑贴试验(A胛)验证为(+)(32/62,52%)。斑贴试验与迟发临床反应有关(敏感性82%,特异性93%),点刺实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与速发临床反应有关。结论:斑贴试验(APT)对于诊断特应性皮炎患儿食物过敏是一个较好的辅助检查,尤其对于SIgE及SPT无法发现的迟发的食物过敏反应。APT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饮食限制。  相似文献   

17.
对86例化妆品皮炎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斑贴试验.结果,临床表现以接触性皮炎最多,其次为色素沉着斑、痤疮样损害及唇炎.以一般护肤品引起最多,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阳性率为60%,标准抗原斑贴试验阳性率为63%.  相似文献   

18.
季节性接触性皮炎阳性斑贴试验免疫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例季节性接触性皮炎(SG)患者花粉变应原阳性过敏斑贴试验反应组织初步进行免疫病理观察。7例非季节性接触性皮炎(NSG)标准筛选抗原阳性过敏斑贴试验反应组织,2例健康组织为对照。结果表明,多数SG患者(4/5)阳性过敏斑贴试验表皮、真皮组织存在CD23+细胞,NSG的阳性过敏斑贴试验组织和正常组织未见CD23+细胞,同时所有标本均检测到CD1a阳性细胞,从而表明CD23在SG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步认识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在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过程中,自身也可以引发新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这种新发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原有的皮肤病交相混杂,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治疗的难题之一。国内目前较少关注。我们报告6例得到皮肤斑贴试验确证的皮炎平(复方地塞米松)软膏所致的接触过敏,旨在提请警惕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接触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述接触性皮炎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致敏物质主要为外用药物、化妆品、化学物质,皮损部位在全身均可分布,但以头面部为多。96例病人经局部和全身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预防可减少发病率,使用斑贴试验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