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SCID小鼠模型和流式细胞术体内评估血小板制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血小板制品体内质量评价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用带有超细针头的胰导素注射器将人血小板经尾静脉注入BALB/c、FVB、SCID小鼠体内,于30min及2、4、6、8、12和24h采集小鼠全血,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人血小板,以30min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人血小板的存活率。结果新鲜人血小板在SCID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与BALB/c、FVB相比明显延长,其输注4h血小板存活率:BALB/c为29.9%±6.5%(n=8)、FVB为28.1%±5.5%(n=8)、SCID为68.6%±8.1%(n=10);推算半寿期(T1/2)分别为2.5、2、8h。由化学药物及不正确储存所致损伤的血小板在SCID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血小板在SCID小鼠模型中的存活率可以评价血小板制品体内质量。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输血治疗的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性血小板输血的阈值水平 当前血小板输血前检查,预防性血小板输血的阈值分别为20,000与10,000血小板/μL,这两种情况的失血没有不同,但采用低阈值输注血小板将减少22%-33%血小板的使用。血小板剂量对血小板输血频度的影响 血小板计数≤70000血小板/μL时,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存活率有直接关系。从而患者的血小板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较高、两次输血间隔时间延长。计算机模型表明较低的血小板剂量(3对6单位血小板混合)将减少血小板总的需求量。但除血小板费用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保存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常温(22℃±2℃)连续振荡下保存,对细菌生长极有利,从而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并且因为保存期短,不能适应血小板临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1].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血小板的储存温度,进行血小板冷藏保存 [2].血小板冰冻保存可使血小板的保存期延长,但冻存后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冰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受者具有毒副作用,在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中,血小板易激活、损伤[3].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反复输注血小板后,由于对血小板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会使治疗失效。因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其中包括是高度个体特异性的同种移植抗原,故难于防止这种免疫反应。根据四种主要HLA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选择血小板供者只能部分地解决问题。但这种病人接受一次大量输注血小板却往往能奏奇效,使其后输入的血小板存活率和止血效果都有改善,其机制未明。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实验用体重3~4.5公斤的家兔,每周皮内注射一次血小板悬液使其致敏。测定~(51)Cr标记之供体血小板存活率以估计致敏程度。输入标记血小板后30分钟、3小时和24小时分别从耳动脉采取5毫升血  相似文献   

5.
以海藻糖为添加剂冷藏保存血小板悬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以海藻糖(trehalose)为添加剂的血小板悬液冷藏保存方法。采用核素标记法检测血小板生存时间,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诱导剂为终浓度11.2μmol/L的ADP。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PCs),在悬液中加入50mg/ml的海藻糖,37℃水浴4小时后,放于4-8℃冰箱保存,冷藏12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输入自身体内后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常温和冷藏储存24小时后的PC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5.3±9.8)%和(80.5±12.5)%;输入兔体内24、48和72小时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8.1±7.9)%、(65.4±6.7)%、(57.5±7.2)%和(5.1±2.5)%、(2.8±2.0)%、(0.9±0.8)%。加入海藻糖的PC冷藏保存12天后,血小板聚集率为(77.8±9.5)%;输入体内24、48和72小时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5.7±11.0)%、(67.0±8.5)%、(56.8±8.0)%,与常温保存24小时对照相比,两者相近,P值均>0.05。结论:海藻糖能保护冷藏储存的兔血小板,延长冷藏血小板在体内的生存时间,经海藻糖冷藏储存的兔血小板功能完好。  相似文献   

6.
安琪 《华西医学》1995,10(1):109-111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血小板抑制剂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安琪综述田子朴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胸心外科体外循环(CPB)可导致人体血小板(plt)数量减少、功能损害,延长出血时间(BT)。BT延长不仅引起伤口渗血、还可导致术后失血增多。此外,CPB还会激...  相似文献   

7.
目前同位素标记法已经成为评估红细胞(RBC)和浓缩血小板(PC)输注后存活力的标准方法,即:用同位素(通常为~(51)Cr和/或~(111)In)标记红细胞和血小板,回输给正常献血者,这样就能测定恢复率和体内存活率了。在Transfusion杂志2002年第7期上,Dumont等报道了用保存7天的血小板作上述试验得到的良好结果。为了有助于评估Dumont等提出的把血小板保存时间延长至7天的建议,在此对同位素标记法和其他替代方法的历史作一番回顾也许是有用的。本文同时还将回顾血小板保存时间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人血小板-80℃冷冻保存后在活体内的生存能力,取新鲜机采血小板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使其终浓度为5%,于~80℃保存10天后,取出立即放置于37℃水浴箱中快速解冻,并离心浓缩10倍。用带有超细针头的胰岛素注射器抽取浓缩血小板1130μl,经尾静脉注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在注入0.5、2、4、6、12、24小时时采集小鼠全血,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人血小板,以30分钟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表明:冷冻血小板在活体内存活率明显降低,新鲜血小板和冷冻血小板输注SCID小鼠体内4小时时的存活率分别为(79.5±9.1)%和(40.6±6.6)%(P〈0.01),推算半寿期(T1/2)分别为7小时和2.5小时。结论:血小板-80℃冷冻保存后在活体内的生存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添加海藻糖的血小板添加液替代70%血浆冷藏的血小板进行动物体内输注效果评价。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浓缩血小板分3组保存。血浆常温组:添加100%血浆,22℃保存;添加液低温组:添加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冰冻保存组:添加100%血浆,-85℃保存。以新鲜血小板为对照,常温血浆保存组在d 3,添加液低温保存组在d 3、7、9,冰冻保存组在d 20复苏后分别检测血小板缺乏兔模型的血小板24 h回收率和生存率。结果除保存9 d的添加液低温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低于新鲜血小板存活率(P<0.05)外,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以及新鲜血小板的24 h回收率和存活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保存组血小板24 h回收率和存活率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改良的PAS-ⅢM能够替代血浆在低温条件下用于血小板的保存,能维持血小板的体内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颈机能不全矫治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对宫颈机能不全的10例孕妇行矫治术,观察术后孕期延长情况及胎儿存活率。结果:随访术后患者平均孕周为37周,胎儿存活率为80%。结论:宫颈机能不全矫治术可以延长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