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首次对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接受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促进PICC置管在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参考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对182例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PICC置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PICC的接受情况、年龄、穿刺技术、穿刺疼痛、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态度、影响日常生活和院外导管维护等多个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结果接受PICC置管患者116例,未接受PICC置管患者66例。穿刺技术、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态度、病程分段及院外导管维护5个因素人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66例患者不接受PICC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日常生活、不易维护、并发症和治疗态度。结论提高PICC置管技术,进行科学的宣传,消除患者疑虑,在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推广PICC,让更多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受益于PICC。  相似文献   

2.
吴玉红  刘洁颖  吴玉艳 《吉林医学》2010,31(20):3260-326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社区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在行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后,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对导管进行换药、冲管、封管、输液。为12例PICC置管患者建立了家庭病房进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导管保留时间为28~210d,机械性静脉炎2例,因堵塞拔管1例,9例顺利结束全治疗过程,2例经过特殊护理也完成了治疗任务。结论:在社区医疗中开展PICC置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满足了部分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黎梅 《大家健康》2016,(3):287-288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25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25例,插管成功率为94.6%,留置时间15~96天,平均置管时间为56.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武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9):1020-1022
目的: 总结三向瓣膜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 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管前、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相应护理。结果: 应用PICC导管48例,留置时间58~160 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治疗途径,积极做好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吉林医学》2005,26(9):902-902
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何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对466例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研究,认为置管前应对患者的血管条件、护士技术及采用PICC导管进行评估,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股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置管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PICC组34例和股静脉组34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而股静脉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结论 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轻微,不限制患者的活动,可长期留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股静脉穿刺适宜外周静脉条件差或有上腔静脉阻塞需从下肢静脉输液的化疗病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6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用PICC进行化疗并给予术后维护.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7%,68例在置管期间无严重的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置管安全、方便、易于维护、留置时间长,为乳腺癌患者术后长期化疗减轻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青  陈影  樊雪茹  王海燕 《海南医学》2012,23(13):152-153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60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共发生并发症57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21例,导管堵塞4例,局部过敏反应12例,导管移位5例,导管脱出3例,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异位9例。结论严格按照PICC操作流程、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置管时间、保证静脉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232-23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有传统置管和超声引导下置管2种方法.本观察比较了2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穿刺成功率、置管后1周及1个月发生静脉炎、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140例.按照置入PICC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1.
护士长对PICC置管后维护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华  曲小丽  于晓昀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72-172,175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沿血管走行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由于PICC置管避免了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刺激,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一般来说,PICC置管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进行操作,而在置管后的维护方面,大都靠临床护士进行。  相似文献   

12.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操作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在PICC留置过程中,护理不当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等,甚至导致留置管失败.因此,加强PICC留置管的护理,成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就145例PICC留置管的护理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症状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8月396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正位处理方法.结果 其中38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9.6%.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53,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正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再送等.38例导管异位患者37 例正位成功,1例失败后重新置管,正位成功率为97%.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正位方法,避免盲目的 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我科60例化疗患者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1],提出置管后最适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从60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化疗患者资料中,按疾病、年龄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2例置管失败,发生堵管8例,静脉炎5例,疑似导管感染4例.结论有效的、正确的导管护理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合理使用并保护患者静脉,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保证肿瘤患者化疗准确、及时进行.方法 在行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后,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对导管进行换药、冲管、封管、输液.结果 112例患者成功置管,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完成化疗.结论 PICC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信心,便于护理,适合肿瘤患者,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简称外周导管,适用于中期或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此技术于198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但是其穿刺技术,从置管到维护过程都有严格要求,而适宜的导管位置更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尽管临床护理专家根据置管经验制定了多种体外测量方法,但一直存在矛盾和争议,本文就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我科自2006年1~10月为73例患者进行了PICC术。现将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PICC操作方法的改进与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雪华  朱有霜  唐莉 《广东医学》2005,26(12):1745-1746
目的减少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并发症。方法将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的100例患者数据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8例,分别对其置管的并发症: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52例,并发症18例,实验组48例,并发症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操作方法后PICC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杨玉惠  张熙  金淑权 《当代医学》2014,(11):120-121
目的:探讨集中式规范维护导管在基层医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6月35例PICC置管患者(含异地置管11例)进行集中式导管维护。采取每周星期二、星期五为患者导管维护时间,加强护士技能培训,设立门诊导管维护护士,制定维护流程,重视患者及家属等健康教育措施。结果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对PICC患者带管期间进行集中式导管规范维护,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及顺利完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而言,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PICC导管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制定、实施、不断规范安全置管管理制度,控制PICC导管的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的整个流程,真正达到了安全使用PICC导管的目的.因此医院病人留置PICC导管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是目前医学领域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