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NT-p roBNP水平对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及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AMI患者,46例于胸痛发作12h内行PCI成功者为急诊PCI组,40例未进行PCI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即刻、24h、72h、7天和30天时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同时于患者入院时、术后72h和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T-p roBNP、LVEDVI、LVESVI及LVEF两组间相似(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入院后1d、7d和30d急诊PCI组NT-p roBNP浓度明显降低;NT-p 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而对照组呈双峰曲线。相关分析表明,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近远期左心室重塑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急诊PCI可明显降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近远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左室形态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分为急诊PCI术组29例和常规药物组22例,于急诊介入术前或入院24 h内及入院第7天检测血浆NT-proBNP,入院24 h时内及心梗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NT-proBNP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两组的NT-proBNP在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直接PCI组较药物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T-proBNP能够有效反应心功能的变化,早期的PCI治疗可以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某院行急诊PCI术的40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分为甲组(n=30,未出现心血管事件)与乙组(n=10,出现心血管事件),对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入院时、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T-proBNP水平、LVEF、LVESVI、LVEDVI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前壁心肌梗死、糖尿病发病率及入院时NT-proBNP水平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甲组NT-proBNP水平、LVESVI均低于乙组,LVEF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VI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且对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脏的近期保护作用。方法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前者即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rhBNP 72 h,后者不予泵入rhBNP。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出入量差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出院后1月复查NT-proBNP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出院后1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所有患者呼吸频率、心率、SBP、DBP、NT-proBNP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rhBNP组更明显(P<0.05);出院后1个月rhBNP组的LVESV、LVEDV、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MACE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rhBNP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心功能,减少近期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我院98例老年AMI患者,均行PCI治疗,检测PCI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以PCI术后≥125 pg/mL为升高,反之为正常。单因素分析NT-proBNP升高组与正常组一般资料,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筛选变量,再以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NT-proBNP不同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及不同预后患者NT-proBNP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PCI术后NT-proBNP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PCI时间、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卒中、置入支架数目、无复流、支架直径为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术后随访6个月98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21.43%(21/98),且NT-proBNP升高组发生率为68.00%(17/25),显著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疏血通组6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组6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住院第7天及术后6个月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s)和术后6个月MACE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治疗)的发生率。结果两患者组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CTFC、住院第7天LVEF、LVEDd、LVEDs无明显差异,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及术后6个月LVEF、LVEDd、LVEDs及MACE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PCI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免疫法检测7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及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1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观察发病3月内是否发生心衰、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血管死亡等心血管事件,比较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别.分析两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cTnI及入院第七天血浆NT-proBNP和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 45例患者末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均与cTnI呈正相关,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是反映左心室功能不良的更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并预测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磁共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活性,并分析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30名,利用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成像将AMI患者分为透壁增强组、非透壁增强组和混合组。AMI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磁共振分析梗死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的变化。AMI患者分别于病程第7日及PCI术后6个月抽取肘静脉血测血清hs-CRP水平。健康对照组抽1次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PCI术前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与磁共振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梗死心肌质量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PCI术后均减少,梗死心肌质量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非透壁增强组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在3组患者PCI术后均增加,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hs-CRP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但术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血清中hs-CR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CI术前的左室射血分数与血清中hs-CRP独立相关(R2=0.318,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技术可以有效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活性,对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检测血清hs-CRP对预测心肌活性,评估冠状动脉缺血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迟PCI对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97例,根据是否行延迟PCI术分为阿组(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均于人院即刻、心梗后7天左右、6个月左有检测血浆中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别于AMI后两周、心梗后6个月左行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窀舒张术期容积(EDV)。对比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和NT~proBNP的动态变化.、结果6个月后PCI组的NT—pmBNP较非PCI组低(P〈0.01);PCI组的EF值明显高于非PCI组(P〈0.05),非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明显大于PCI组(P〈0.05),结论延迟PCI能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7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对其中68按AMI后行直接PCI时间分为:<6h直接PCI组(A组)和>6h直接PCI组(B组),通过心脏超声(UCG)随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结果72例AM患者中,70例成功施行了PCI术,成功率达97.2%(70/72).A、B而组住院期间(术后1周)EF、ED、E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最佳方法.AMI后<6h内行直接PCI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介入组60例AMI患者于发病6h内行急诊PCI治疗,测定患者术前、即刻、术后6、12、24、72 h及7d的hs-CR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水平(DBil)、间接胆红素(IBil),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介入组血清hs-CRP术后6、12、24、72 h及7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4.418、7.462、8.434、12.254、7.746,均P<0.05),术前血清TBil、DBil、IBi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4.396、-3.330、-2.901,均P<0.05),其它各时间点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CRP与BIL无直接相关(r=0.44,P>0.05).结论 PCI治疗AMI患者,血清hs-CRP和BIL水平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在术后渐恢复正常水平,两者并无相关性,但作为随访指标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49例作为AMI组,同期入院的有非典型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积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定,检测入院后即刻、24 h、1周、1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观察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Nt-proBNP水平在即刻[(280±373)pg/ml与(152±76)pg/ml,P<0.05]、24 h[(1 609±2 656)pg/ml与(148±67)pg/ml,P<0.01]、1周[(1 488±1 447)pg/ml与(135±54)pg/ml,P<0.01]、1个月(784±837)pg/ml与(134±51)pg/ml,P<0.01]均显著升高。AMI组血清Nt-proBNP在入院即刻、24 h、1周、1个月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363 7、0.652 6、0.820 2、0.817 6;P均<0.01)。AMI组中,与未发生MACE患者相比,发生MACE患者Nt-proBNP水平在即刻[(558±479)pg/ml与(180±270)pg/ml,P<0.01]、24 h(4 010±4 348)pg/ml与(742±525)pg/ml,P<0.01]、1周[(3 465±1350)pg/ml与(829±672)pg/ml,P<0.01]、1个月[(1 963±829)pg/ml与(424±391)pg/ml,P<0.01]均显著升高。结论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对6个月内的MACE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简称冠脉介入)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B型钠利尿肽(BNP)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成PCI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PCI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行PCI。干预6个月后复查并比较患者BNP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PCI组及常规组BNP均显著降低;PCI组治疗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显著增高。治疗6个月后,PCI组BNP显著低于常规组,而LVEF和LVEDV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PCI治疗可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显著降低血浆B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AMI患者84例,均予以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0.79±0.23)μg/L、(18.76±3.29)ng/L和(3.28±0.75)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血清TNF-α及hs-CRP对判断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玮  崔博  孙根义  王伟 《天津医药》2011,39(12):1112-11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成功接受PCI的初发AMI患者152例,PCI后12 h 内取血进行TNF-α及h s-CRP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PCI后血TNF-α及hs-CRP水平与患者30 d和1年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TNF-α及hs-CRP水平的患者30 d 和1年的生存率。结果:PCI后MACE组与无MACE组比较,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TNF-α及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PCI术后TNF-α30 d 和1年的OR值分别为1.43 (P=0.006)和1.62 (P=0.002),hs-CRP30 d 和1年的OR值分别为1.14(P=0.004)和1.22(P=0.005)。PCI后高TNF-α组的患者30 d和1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TNF-α组。高hs-CRP组与低hs-CRP组的患者相比30 d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累积生存率明显减低。高TNF-α组1年的再发心肌梗死率、30d和1年的再次血运重建率均高于TNF-α组。高hs-CRP组PCI术后30 d和1年的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均明显高于低hs-CRP组。结论: TNF-α及hs-CRP升高与初发AMI患者成功PCI后近期和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2月将某院4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40例接受择期PCI治疗的AMI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2.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47.50%(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择期PCI相比,急诊PCI对AMI患者的近期及中期疗效均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接受PCI治疗,观察患者PCI后24 h内心动过缓发生情况并分组,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AMI患者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98例患者中,23例发生心动过缓,占23.47%;发生组右冠状动脉病变占比(65.22%)、合并糖尿病占比(52.17%)高于未发生组(38.67%、21.33%),入院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15.79±2.83)ng/L]高于未发生组[(11.46±2.4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血清hs-CRP高表达均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右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血清hs-CRP高表达均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80 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12 h内需行紧急PCI术治疗的110例STEMI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按照阿托伐他汀钙应用剂量不同,按照随机数字信封法将AMI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20 mg·d-1,n=38)、B组(术后40 mg·d-1,n=35)和C组(术前一次给予80 mg,术后40 mg·d-1,n=37),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AMI患者入院时,术后1 d、3 d血清PA水平,同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PA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AMI组患者术后1 d、3 d血清PA水平呈持续性降低,同时伴随hs-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A、B、C 3组组间比较,术前PA及hs-CR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血清hs-CRP水平C组较B组降低,术后3 d C组较A组、B组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3 d血清PA水平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PCI术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通过上调STEMI患者血清PA水平,下调hs-CRP水平,发挥抗炎作用;血清PA有望成为STEMI患者疾病监测和药物治疗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梁蓉  秦勤  屈大展  赵炳让 《天津医药》2006,34(5):299-30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延迟PCI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差异.方法:200例AMI患者中80例在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另外120例行延迟PCI.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术后7~10 d做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以评价心功能.结果:直接PC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衰较延迟PCI组明显降低(12.50%vs 24.17%,10.00%vs 21.67%,P<0.05).术中直接PCI组发生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率高于延迟PCI组(12.50%vs 2.50%,17.50%vs 6.67%,P<0.05);而心源性死亡无增加.直接PCI组近期EDVI、ESVI、LVEF优于延迟PCI组.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的发生率较延迟PCI组增多,但急诊PCI可以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恢复梗死区域心肌血流灌注,使左室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衰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利尿药、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等常规治疗;另选取同期12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观察组中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患者的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5-(OH)D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hs-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25-(OH)D3水平下降,hs-CRP及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MACE患者24例,未发生MACE患者96例;发生MACE患者的血清25-(OH)D3(10.12±1.69)μg/L低于未发生MACE患者的(14.58±2.13)μg/L,hs-CRP(19.38±2.94)mg/L及NT-proBNP(1659.14±326.81)pg/ml均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的(16.29±2.78)mg/L、(1367.28±246.9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血清25-(OH)D3水平逐渐下降,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逐渐升高,以上指标对心衰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心衰的控制,血清25-(OH)D3逐渐升高,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逐渐下降,表明以上指标可评价慢性心衰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