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护理在居家养老保健服务中的作用模式和流程。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西乡街道3家社康中心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分别设为A社区、B社区和C社区,每家社康中心选取1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社区居民和社区内常住老人的摸底调查,分析近年来这3家社康中心辖区内常住老人的自我健康行为和社区护士对其的管理状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区护理在居家养老保健服务中的作用模式和其流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社区老人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为60%,B社区老人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为80%,C社区老人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为98%,C社区老人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大于A社区老人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和B社区老人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三组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居家养老保健服务中的社区护理更应该结合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活动进行护理,加强社区护理护理人员的培养,对社区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可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进而保证社区老年人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出现的70例精神科患者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事件,观察所有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种类以及相关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应对防治措施。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过程中患者跌倒、外走、医疗设施损坏、给药错误、护患纠纷、攻击行为以及药品交接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占比相对较高。且护理人员各方面因素之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医院应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39-142
目的探讨社康中心进行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分层的可能性及与三甲医院双向转诊的模式。方法选取社区心血管疾病的脑卒中风险人群2000例为研究对象,在社康中心采用氟明翰卒中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首次危险分层后转送三甲医院进行二次危险分层,比较两次危险分层差异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均由心内科医师制定治疗干预方案,其中社康中心干预组1126例后期在社康中心随访和调整方案,三甲医院干预组874例在三甲医院随访和调整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及1年相互转诊状况及干预治疗率,达标率。结果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对脑卒中风险分层无统计学差异(x2=0.157,P0.05),干预随访6个月及1年由三甲医院转诊至社康中心者高于由社康中心转诊至三甲医院者(x2=42.341、26.570,P0.05),社康中心血压控制率为69.8%,三甲医院血压控制率为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2,P0.05)。结论在社康中心对脑卒中风险人群进行危险分层筛查准确率良好,建立与三甲医院双向转诊的便利通道,以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干预方案为基础,干预患者后期治疗和随访,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有效手段。方法引入PDCA循环法,采取标准评估、采样监测、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查等方式,通过效果评价,找寻出影响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进行持续改进和循环式管理。结果社康中心医院感染在管理、监测、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等相关质量的管理达标率从引入PDCA循环前的61.8%上升到引入PDCA循环后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控制医院感染措施的正确执行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引入PDCA循环法对社康中心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实行科学管理,可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全面提升社康中心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论在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的运用。方法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管理方式、风险评级、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着手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及时制定应对医疗不良事件的相关管理策略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结果广东省某妇幼保健院2007年开始,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管理,使医院管理部门对医疗不良事件有了全面清晰的了解,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了损失,效果显著。结论把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可将医疗不良事件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提高工作质量。方法自制调查表,对我院23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药品供应、无菌物品的质量、物品单书写、时间性等,通过查找问题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调查发现,无菌物品质量满意度最高,而时间性和沟通方面有所欠缺,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后,相关工作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通过调查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客观的呈现,结合实际改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是新医改重点发展的方向。社康中心是面向社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药房作为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具有管理、经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功能,所以社康中心药房应该做到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并且确保药品的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结合安全隐患分析并有相应防范对策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业内推广。  相似文献   

9.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分不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且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提高医护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及能力,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必要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其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属于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常用工具,对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将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此为临床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敏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65-166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期加快患者苏醒的速度。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进行急诊抢救的酒精中毒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催吐、导泻、纳洛酮催醒、补液、并发症处理、改善通气功能等综合抢救措施,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隐患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护理干预组(74.14%vs9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14%vs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患者苏醒速度,减少安全隐患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救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高其防护意识。方法通过分析急救人员所面临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HIV、HBV、HCV等病原体,发现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结果急救人员对职业暴露高度重视,通过执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急救人员职业暴露明显减少。结论准确地评估和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晓燕 《贵州医药》2012,36(1):23-24
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心血管、脑卒中疾病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由于它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加强社区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社区行为干预是指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健康档案中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访视的方式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或由社区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性训练两者结合的方式.1 对象与资料1.1 对象 选择社区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内高血压患者222名,男134名,女88名;年龄45~75岁,按健康档案编号随机抽取并分组,干预组为117名,对照组为105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科研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有效激励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普陀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名医务人员进行科研意识与需求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发现,59.8%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需要开展社区科研工作,而开展科研工作的困难主要为没有研究思路(100.0%),没有数据资料(88.0%),不会进行统计分析(60.0%).82.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中心领导重视是开展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保障因素,其次为明确的激励机制,占78.2%.结论:社区科研工作要加强需求引导,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制度激励,提升科研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正>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自1996年开展以来,各个方面发展较快,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水平处于我国前列,特别是宝安区已建立起"医院-社康中心"患者双向转诊的基本模式,形成"绿色通道"[1]。本课题以宝安区开展双向转诊工作较好的西乡人民医院及其所属3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其双向转诊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了2009—2013年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出车,社康中心接回经院前急救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西乡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辖区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以探讨针对性的改善对策。方法从38个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具有3年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144人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填写自编的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内容调查问卷。结果调查的38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管理。8个中心的护士对高血压患者尚未进行有规律的管理,规范管理的患者人数为总患者数的65%-98%不等。18个社康中心尚未开展对高血压高危人群有规律的管理,规范管理的人数约为高危人群总数的5%~78%不等。管理形式主要为预约患者到f7诊,其次是电话和就诊时顺便进行管理。管理内容最普遍的是控制体质量、血压控制、不良饮食习惯指导,放松训练开展较少。无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全员规律化管理的原因均依次为:居民不配合、护士人手不足、相关资金有限、护理知识和技巧缺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社区中年人膳食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寻求有效的社区营养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本社区270名中年人相关问卷调查、体检、家庭健康档案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营养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不良饮食行为明显改善。结论: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住院患者可防范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降低医疗费用。方法:调查住院病人发生可防范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给药剂量过大、无适应证给药、药物相互作用及存在禁忌证是发生可防范的药物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国家必须制定相应政策遏止药物滥用,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医生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年龄≥65岁辖区老年人408人,采取入户问卷及免费体检的形式进行调查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显示老年人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遵医行为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护理干预有效控制老年人健康危险因素发生,有利提高老年人遵医行为,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7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与干预组(36例),对干预组采取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明显增加、体重控制、低盐饮食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应传授给患者控制、管理高血压病的常用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措施来提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习惯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7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与干预组(36例),对干预组采取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明显增加、体重控制、低盐饮食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应传授给患者控制、管理高血压病的常用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措施来提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习惯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