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社区使用手动吸痰器对院前急救的意义。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在院前急救中使用手动吸痰器30例。结果27例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间1~20分钟,3例因痰液粘稠度大改用电动吸痰器。结论手动吸痰器在院前急救中切实可行,特别在社区,适用于分泌物较稀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社区使用手动吸痰器对院前急救的意义。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在院前急救中使用手动吸痰器30例。结果27例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间1~20分钟,3例因痰液粘稠度大改用电动吸痰器。结论手动吸痰器在院前急救中切实可行,特别在社区,适用于分泌物较稀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插管,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分别对两组患者口鼻处、气管切开处外溢物、套囊放气吸痰、口鼻吸痰、呼吸窘迫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口鼻处、气管切开处外溢物、套囊放气吸痰、口鼻吸痰、呼吸窘迫发生率分别为75.0%、85.0%、80.0%、85.0%、60.0%,观察组分别为10.0%、30.0%、15.0%、15.0%、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12.379、16.942、19.600、8.640,均P0.05)。结论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设计更合理、更实用、更有效,操作简便,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还有利于临床抢救与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成本以及护理工作的难度,提升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湿化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增霞  苏咏霞  李利  曲波  连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8-4319
[目的]探讨持续性湿化气管套管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在32例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中采用0.45%氯化钠湿化液加入一次性氧气雾化吸入器持续雾化,间断滴入1.25%碳酸氢钠溶液和0.45%氯化钠溶液,两者交替使用。[结果]吸痰次数较传统方法吸痰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套管壁无干痂,光滑湿润,无套管堵管发生。[结论]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持续性湿化,有利于保证气道通畅,减少了吸痰次数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吸痰器对病房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改善病房空气质量的措施。方法根据病房有无使用吸痰器的患者对病房进行分组,A组为有使用吸痰器患者病房组,B组为无使用吸痰器患者病房组。在进行干预之前,对病房空气进行细菌含量的基线调查,基线调查完成后对病房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3天后再次检测空气中细菌含量,以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干预前,A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427.5±6.77cfu/m3,B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257.7±1.70cfu/m3。采取干预措施后,两组病房空气细菌含量均明显下降,A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298.0±8.03cfu/m3,B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239.9±1.52cfu/m3,A组病房细菌含量下降更为明显,且细菌含量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痰器排出气体对病房空气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病房空气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机治疗中密闭式吸痰器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7d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危重度评分(APACHEII),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则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对两组患者从呼吸机治疗开始、治疗后的1d、3d、7d的痰培养结果、气管内出血发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SpO2下降及吸痰耗材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内出血的概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器虽然会增加患者气管内出血发生的概率,但是在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以及SpO2下降率、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一次性吸痰管。  相似文献   

7.
轻便手动吸痰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吸痰器是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目前对紧急窒息的抢救仍存在许多困难 ,特别是在战救条件下 ,所遇的问题更多 ,既无可能在各级医疗单位都有技术熟练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 ,也不可能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充分的电力供应。数年前曾有不用电源的脚踏式吸痰器面市 ,但结构复杂 ,吸引力远不能满足需要 ,其重量也有数公斤之多 ,不便携带和使用 ,早被淘汰。目前市场上吸痰器主要仍为电动式 ,所以在无电源及战救情况下 ,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就成为一大难题。因此 ,对战时抗窒息器材的研究要求更为迫切。我…  相似文献   

8.
肖珊珊  宋婷 《医疗装备》2021,(1):176-17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器辅助排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93例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吸痰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吸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器辅助排痰能够保持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平稳,且能够降低低氧血症、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ICU气管切开患者协助吸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1例需要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应用普通式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使用吸痰器的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32%,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每天使用吸疾次数为(5.0±1.85)次,对照组为(14.0±1.7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切开置管吸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负压引流器是医院常用的设备,其中高负压引流器以吸痰器为代表,低负压引流器以胃肠减压器为代表。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使用的引流设备均较陈旧,尤其是胃肠减压器,仍多沿用手工操作,使用极为不便。我院采用电子自控技术,制成了自控负压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婴儿吸痰器的构造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一次性婴儿吸痰器的构造、具体使用方法及优点,并通过临床应用1020例比较得出,明显优于以往任何一种新生儿吸痰方法,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短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便于观察及诊断等优点,减少了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值得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云佳菲 《医疗装备》2009,22(1):47-47
肺癌患者术后因麻醉、手术创伤及机械通气等原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规的电动吸痰器、负压吸痰往往只吸出大气道的痰液,且有不少副作用,如低氧血症、气管痉挛、气道粘膜受损、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而且此操作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增加呼吸道的感染机会。以往采取的叩背、超声雾化等排痰措施,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效果往往不明显。我科于2008年5月使用雅思振动排痰机协助肺癌患者术后排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范吉仙 《医疗装备》2023,(13):91-92+96
目的 探究封闭式吸痰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治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行呼吸机治疗的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次性吸痰管吸痰,试验组给予封闭式吸痰器吸痰,持续干预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康复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痰前,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3 min后,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吸痰器吸痰可促进NRDS呼吸机治疗患儿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伟英  钟金花  陈丽坤 《医疗装备》2023,(17):114-115+118
目的 探讨便携式吸痰器在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80例需要院内转运的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吸痰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转运中途对照组采用50 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的方式吸痰,观察组采用便携式吸痰器吸痰。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单次吸痰时间、单次痰液量、耐受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吸痰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两组MAP、HR、RR、PaCO2均低于吸痰前,PaO2、SpO2均高于吸痰前,且观察组MAP、HR、RR、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次吸痰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几种高压氧舱内吸痰装置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引言目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在脑康复过程中早期进行高压氧(HBO)治疗,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许多学者使用头罩、简易接头、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设备治疗了一部分患者,但能否及时有效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成为保障患者安全的首要条件。下面就我科使用的几种HBO舱内吸痰装置的原理及特点,逐一进行分析。2吸痰装置的原理及特点2.1利用舱内外压力差的吸引装置由于HBO舱内不能使用电动吸引器,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空气加压舱普遍采用该装置犤1犦。该装置由舱内的集液瓶、吸引端、截止阀、排气导管、通过舱壁上的孔道,与舱外的…  相似文献   

16.
密闭式吸痰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我院ICU于2007年8月对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进行观察研究,其结果比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优越,并且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密闭式及常规吸痰器冲管法在经口鼻吸痰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9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冲管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冲管法。比较分析两组单次吸痰时间、单次冲管时间、吸痰总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单次吸痰时间、单次冲管时间以及吸痰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冲管法的吸痰效果优于常规冲管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管套管内防痰痂。形成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01月2014年01月共68例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气管套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病人使用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进行吸痰,对照组33例病人使用普通的一次性吸痰管吸痰,观察两组病人吸痰的有效性和气管痰痂形成、套管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次数多,效果差;观察组相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人应用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可提高吸痰效果,减少吸痰次数和痰痂形成,有效预防套管堵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两种吸痰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医院内科重症抢救室行机械通气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试验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种方法吸痰前、吸痰后30min潮气量(VT)、气道压力、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肺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吸痰后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SpO2、肺部并发症等与常规法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运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吸痰前后HR、SpO2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后HR加快,SpO2明显下降;平均操作时间、痰液喷出情况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交叉感染及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