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原脑水肿与高原肺水肿均是高原低压缺氧导致机体适应不全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高原脑水肿也常常伴有肺水肿征象,西藏军区总医院况允等报道923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中合并脑水肿者占3%。高原脑水肿与高原肺水肿做为急性高原病的危重症,若两者合并发生,其病情更加危险,护理难度亦更大。笔者对高原某医院的65例高原脑水肿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2名高原急性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平均压的检测,以了解高原急性肺水肿发生时及治疗好转后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方法在海拔4 600~4 800米高原发生的急性肺水肿患者2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肺动脉平均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肺动脉压进行比较,同时与未发生肺水肿组人群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22例急性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平均肺动脉平均压(MPAP)x 68.6±17.5,治疗后MPAP x 47.8±8.8,t=4.98,P<0.001,高原未发生肺水肿组MPAP x 19.4±5.8,t=12.59,P<0.001.三组的MPAP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高原急性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压明显增高,经治疗后肺动脉压可明显下降,但不能短期降至正常.未发生肺水肿组与肺水肿组有极显著差异.高原肺动脉压增高是急性肺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原肺水肿为高原重症疾病之一,病情急、症状重,对初入高原,重返高原或由低海拔进入高海拔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院沱沱河急救站位于海拔4533米的地段,这里地势高寒,空气稀薄,条件艰苦,经常有这类疾病的发生。为总结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护理经验,特将本站从2005年。2007年共救治的30例高原急性肺水肿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区施工人群急性高原肺水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海拔区非习服人群高原肺水肿的高病规律。方法:对1993年~1994年进入4800~5260m的唐古拉山公路施工区的施工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表明急性高原肺水肿人群发病率不仅受海拔高度影响,而且还受人群特征、年龄、职业、劳动强度等方面影响。对急性高原肺水肿人群实施就地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减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论:高原肺水肿仍是高海拔区的常见危重症,只有加强预防和实施就地治疗,才能控制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体重指数与急性高原病发病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高原病(AHAD)是指人们自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3000m)由于高原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通常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MAD)(即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急性高原脑水肿(HACE)[1]。高海拔氧分压降低是导致AHAD的直接因素,劳累、精神紧张、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永初 《当代护士》2010,(6):43-43
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急剧缺氧引起的高原地区特发病,常见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多在1—3d发病,常见于青壮年,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1~4月和9月发病率最高,这与冬季气候寒冷,气压低有关,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82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原病是个体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或高原进入更高海拔由于缺氧致使机体适应不全而发生的高原地区特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并且以上疾病常常同时并存,其中以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较为常见,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是高原地区危重症之一,加之其救治仍在高原现场进行,缺氧、寒冷、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依然存在,故临床救治难度相对较大,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危及生命。我院长驻高原,常年接收大量的急性高原病患者,我们通过回顾,现将我院自1980年1月至2006年6月以来收治的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124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措毛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97-97
高原肺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致死率较高的急性高原病.由于高原低氧性缺氧引起肺循环障碍,使液体过量渗出至肺间质和肺泡,从而引起肺水肿[1,2].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45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经及时救治、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皮细胞因子在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及热稀释法,对8例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也采用放免分析方法检测了其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到血液中的收缩因子ET—1、TXA2及舒张因子、NO、PGh变化。结果监测开始时,8例患者mPAP、RAP、PVRI、RVSWI明显增高,CI、PaO2/FiO2明显减低;治疗第4天时mPAP、RAP、PVRI、PVSWI明显减低,而CI、PaO2/FiO2明显增高;监测开始时,血浆ET—1、TXA2含量增高,NO、PGh含量减低,ET-1/NO、TXA2/PGI2明显增高。第4天时ET-1、TXA2明显减低、NO、PGI2明显增高。结论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血流动力学已发生明显的紊乱,内皮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在高原肺水肿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动脉高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急性高山病,常发生于移居者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3000米以上)后发病。因起病急、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轻症高原病是指小儿从平原地区快速进入高原后对高原低压性缺氧环境不适应而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原病,多发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其起病急,常在进入高原后数小时内即发病;由于缺氧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加之各年龄阶段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上的特殊性,其症状复杂多变;小儿生性好动,易使病情反复;若不及时救治,常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减轻小儿急性轻症高原病的症状、缩短治愈时间和防止诱发小儿高原肺水肿、心衰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地处海拔3658m的拉萨市,我科2004年4月~2006年7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轻症高原病118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平均海拔约4493m,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各地救援人员火速赶赴地震灾区。由于缺乏对高原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加上劳累、寒冷、感冒、精神紧张等因素,救援人员中出现大量急性高原病患者。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轻症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306例急性高原肺水临床结果分析。探讨高原肺水肿的分型诊断与就地治疗方法。方法:对306例高原肺水肿的临床情况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原肺水肿的发病与急进高原速度与形式,季节与时间和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发病者有明显呼吸窘迫症状和肺水肿体征,胸片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治疗应以就地实施分级处理为主,重症患者应待病情稳定后实施阶梯治疗下送。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应在分型诊断的基础上就地实施分级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9月本地区发生的44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病例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规范合理的治疗,使44例病例均救治成功。结论掌握急性高原肺水肿的病因,并进行合理规范的治疗是其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原肺水肿为高原重症急症疾病之一,病情凶险,对初入高原、重返高原或由高海拔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2808m,周围地区海拔4000m以上。为总结高原肺水肿的护理经验,现将我科1999年1月-2003年12月收住的104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结合高原环境特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和白细胞介素(ILs)在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调查表方式回顾性调查西藏军区总医院50年间住院治疗的3184例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WBC和ILs增高与多脏器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BC计数及其分类在初发性与再发性高原肺水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单纯性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原脑水肿伴高原肺水肿患者较其他3组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高原病伴MODS患者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不伴MODS患者,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2、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高原健康人群,而IL-4含量显著低于高原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高原病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在高原病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引起高原MOD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丽江属于高原地区,高原的低氧环境使高原旅游者常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个别病人发生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2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经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后缺氧状明显好转,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快速进入高原地区时,机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以心肺损伤较显著。目的:观察低氧习服对高原低氧大鼠心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别为进行高原低氧干预1,3和30d,并设置对照组。3个高原低氧组由海拔5m的西安途中耗时1d带到海拔2700m的青海格尔木地区、途中耗时3,30d分别带到海拔4500m的西藏那曲地区,观察各时间点心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急性高原低氧1,3d组肺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性肺水肿,其心脏组织光镜下大鼠各室壁心肌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浊肿、空泡变性、溶解坏死及间质水肿等,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肌浆网扩张,肌原纤维溶解,细胞内外水肿等,急性高原低氧3d上述改变右室壁较左室壁明显,而低氧习服后高原低氧30d组间质性水肿和则肺水肿明显减轻。结果证实,高原急性缺氧可造成大鼠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型肺水肿,并引起以右心室为主的全心性损伤,经过高原低氧习服后心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经PEEP治疗后,缺氧症状明显好转,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PEEP是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