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明炜  陶连方  张俊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806-2807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组(A组,n=50)和丹参注射液组(B组,n=50),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踝/肱血压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B组总有效率为84%,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比丹参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干预糖尿病高危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高危足病人120例,按照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敏灸联合血管神经治疗仪,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感觉神经功能、踝肱指数(ABI)以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功能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踝肱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血管神经治疗仪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有一定的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感觉神经及血管功能,延缓糖尿病足的发展,为糖尿病高危足提供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61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黄芪注射液20ml和血塞通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4w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动脉压比值及血清ET-1、CRP、MMP-9含量水平。治疗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3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肱动脉压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无明细变化;治疗组血清ET-1、CRP及MMP-9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注射液联合三七总皂甙治疗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降低血清ET-1、CRP及MMP-9含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阳祛风活血法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己酮可可碱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活血中药汤剂内服+温阳活血中药汤剂外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用温阳祛风活血法内外同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和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16例)、沙格雷酯组(B=18例)和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组(C=22例),A组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100 mg,3次/d;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d+沙格雷酯100 mg,3次/d;疗程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踝肱血压比(ABI)。结果三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C组和B组在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具有良好效果(P0.05),C组在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的改善方面,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短期应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提高ABI及足背动脉流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1~4周,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前后踝肱比值(ABI)、足背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30例中显效2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0%,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8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每日静脉滴注1次;均3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糖、TC、TG、SCr、ALT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0.65 ±0.16)、(0.61 ±0.10)(v·s)/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踝/肱血压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99±0.29)、(0.92±0.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近红外线血管治疗仪治疗及护理干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120例在本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联合近红外线血管治疗仪及护理干预,均以14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踝肱指数(A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近红外线血管治疗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通过下肢血管彩超和踝肱比(ABI)测量明确有下肢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组(68例),阿司匹林组(30例),分别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1次/d,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症状、股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ABI的变化。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总有效率81.38%,阿司匹林治疗组总有效率52.24%,2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型糖尿病患者胭动脉、足背动脉的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增加;ABI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阿司匹林治疗组2型糖尿病患者胭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有所增加,ABI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通过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血流,可用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降血糖、健康教育并给予前列地尔、弥可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血管内径、血流量、踝肱指数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单易掌握,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肢体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999-10/2004-10濮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43例,联合氯吡格雷组43例,在血糖及血压控制稳定后,分别给予丁咯地尔200mg,静滴,1次/d;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加丁咯地尔200mg,静滴,1次/d。两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变化,测定血流变学指标和下肢多普勒超声测足背动脉血流。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凉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氯吡格雷组效果优于丁咯地尔组(χ2=8.17,7.03,8.08,P<0.01)。②联合氯吡格雷组治疗后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比丁咯地尔组明显降低;仅足背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分别为犤(0.69±0.21),(0.55±0.19)m/(s·mm2),t=3.24,P<0.01犦。结论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时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丁咯地尔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基础(控制血糖、预防感染、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改善周围神经功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中,30~60滴·min-1,静脉滴注),疗程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比73.3%,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可降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LEAD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纳PTA治疗。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痛行走最大距离。结果治疗前,两组P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ABI以及无痛行走最大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后,观察组P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A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观察组无痛行走最大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疗法可有效改善LEA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加快下肢血液循环,提高其下肢活动能力,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白晓宁,侯敏全,王惠芳〔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与川芎嗪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组58例,联合川芎嗪组58例。治疗前经降糖和降压药物使血糖和血压保持稳定。前列腺素E1组给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20μ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次/d;联合川芎嗪组在应用前列腺素E1同时,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4周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动脉压比值。结果:单用前列腺素E1组及联合川芎嗪组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联合川芎嗪组比单用前列腺素E1组的治疗效果更佳(P<0.01)。在血液流变学、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动脉压比值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方面,联合川芎嗪组比单用前列腺素E1组的治疗效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与川芎嗪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2型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是防治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局部中药热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72例确诊为DPN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局部中药热熨治疗。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两疗程。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腓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腓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局部中药热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林江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60-1362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及胰岛素等治疗,观察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灯盏花素,对照组给予红花和654-2,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绀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灯盏花素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供应和周围神经功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15例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100mg/次,2次/d,口服。治疗16周后评定2组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小板参数,足背动脉搏动、踝肱动脉指数、足背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9.2%)高于对照组(25.0%)(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踝肱动脉指数较增高,足背血流速度增快,足背动脉动脉搏动强度增加(P<0.05)。结论西洛他唑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1999-10/2004-10濮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43例,联合氯毗格雷组43例,在血糖及血压控制稳定后,分别给予丁咯地尔200mg.静滴,1次/d;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加丁咯地尔200mg,静滴,1次/d。两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变化,测定血流变学指标和下肢多普勒超声测足背动脉血流。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凉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氯吡格雷组效果优于丁咯地尔组(X^2=8.17,7.03,8.08,P&;lt;0.01)。②联合氯毗格雷组治疗后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比丁咯地尔组明显降低;仅足背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分别为[(0.69&;#177;0.21),(0.55&;#177;0.19)m/(s&;#183;mm^2).τ=3.24,P&;lt;0.01]。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时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丁咯地尔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按照患者入住的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得分、足背动脉血流量情况、踝肱指数以及多伦多临床症状量表(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得分、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TCSS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肢体麻木评分、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结论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应用脉管复康片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抗凝、抗血小板、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脉管复康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脉管复康片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脉管复康片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改善循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