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遴选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共计70例,随机分组后,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分别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经对比分析,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黄芪建中汤、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消除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或采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60例予以黄芪建中汤内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口服西药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与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苠建中汤内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莹莹 《内科》2021,(1):46-48,91
目的探讨锌硒宝联合中医推拿、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厌食症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童锌硒宝治疗,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推拿、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食欲、食量评分;检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末梢血钙、锌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食欲、食量评分显著降低,联合组患儿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钙、血锌水平明显升高,联合组患儿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锌硒宝联合中医推拿、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厌食症临床效果良好,在改善患儿症状、提升微量元素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中汤与小儿健胃消食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不同临床。方法将小儿厌食症患者2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给予小儿健胃消食片,治疗组给予调中汤,连续临床治疗2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中腹泻患儿的7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厌食症的患儿可选调中汤治疗,不仅有助于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还可促进营养的吸收与消化,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温阳活血方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贴敷,从头伏开始至三伏结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变化情况。结果在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电图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0年6月-2012年8月五华县中医医院儿科住院的94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补液、抗炎等西医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加服加味葛根芩连汤并配合中药外敷脐部,两组均治疗3天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湿热泻)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双涌泉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收入针灸科的老年性夜尿症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6例),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统计病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穴位贴敷双涌泉,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双涌泉,治疗3个疗程21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夜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夜尿次数均值明显下降,且在治疗14 d后夜尿情况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27.91%)(P0.01)。结论与对照相比,中药穴位贴敷双涌泉治疗老年性夜尿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应用止呕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化疗前1d至化疗结束后1周给予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化疗所致呕吐总有效控制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化疗所致呕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补脾理肠汤配合中药敷脐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3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IBS患儿,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补脾理肠汤配合中药敷脐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67.50%;观察组患儿复发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治疗后两组患儿腹胀、腹痛、腹泻、肛门下坠感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IBS患儿,实施补脾理肠汤配合中药敷脐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帖敷透皮制剂肝舒贴配合DSG-Ⅲ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舒贴穴位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乏力、纳差、腹胀、胁痛症状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AST、TBil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舒贴穴位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可提高CHB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新型外用消食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将173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消食贴治疗组103例,口服枳术丸对照组70例,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89.32%,对照组有效率87.14%,两组总体疗效接近;治疗后两组患儿摄食量,血Fe、Zn,血红蛋白等指标升高,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组摄食量指标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结果发现,消食贴能促进动物肠蠕动及吸收功能,提高动物血清淀粉酶活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研究表明,消食贴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外用膏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脾散敷脐治疗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运脾散治疗组和西药(多潘立酮)对照组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及胃电节律得到显著改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的症状疗效,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和对照组大致相当(P>0.05).[结论]运脾散敷脐治疗运动障碍样型FD有显著的症状疗效,能有效调节胃排空率及胃电节律.  相似文献   

15.
治疗组180例用中医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隔日1次;对照组180例用甲钴胺0.5mg/次,3次/d,口服。1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穴位贴敷配合中药足浴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片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葛根芩连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及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加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腹泻、脱水、发烧、呕吐等)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脱水、发烧、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AST、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血清AST、CK、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儿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葛根芩连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患儿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心肌功能,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与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降血糖治疗、增加运动量,给予维生素B、甲钴胺注射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方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均较低,表明疗效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6.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收治的小儿厌食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健胃消食片加维生素B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本院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的血红白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可提高的治疗效果,且增加患儿的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促进患儿营养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该院近期收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7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通络养阴汤+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等。结果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8.57%(41/70),90.00%(63/70);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和血管踝肱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养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下肢动脉血流情况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艳英  招忠满  郑培秋  周毓娟 《内科》2013,8(4):392-392,394
目的观察中频透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中频透热配合中药在大肠俞、天枢、大横、足三里穴位贴敷,对照组行腹部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0~24h及24~48h内排便例数较对照组多(P均〈0.05),需要其他的干预措施协助排便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频透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便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