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病人100例。其中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PCI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人住院时间、入导管室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进入导管室时间为26.53 min±3.94 min,对照组为41.25 min±12.37 min,两组入导管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也均较对照组降低与缩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缩短病人从就诊到急诊PCI手术的时间,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杨晔红 《护理学报》2013,(22):46-4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收治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是否实施护理路径分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抢救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人院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由急诊科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晦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规范急诊护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导管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护理路径,并进行科学测量,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形成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护理路径. 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分为对照组140例,实验1组58例和实验2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1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导管室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导管室护理流程,设计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患者护理,配合救治.对3组患者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患者人导管室-手术开始时间,院内心梗复发率及院内再手术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3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显著,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手术率2个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患者入导管室-手术开始时间显著短于实验1组. 结论 实施导管室规范化护理路径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优化了护理流程,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陈楠 《全科护理》2013,11(4):330-33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入急诊至球囊扩张(门-球)时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方法收治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后行PCI治疗;观察组通过流程再造,即通过急诊、导管室、冠心病监护室(CCU)衔接完成患者救治。比较两组患者门-球时间(D-T-B)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T-B时间、住院时间、急诊至CCU时间、CCU至导管室时间、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再PCI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再造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T-B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再PCI率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率,也能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导管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护理路径,并进行科学测量,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形成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护理路径。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分为对照组140例,实验1组58例和实验2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1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导管室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导管室护理流程,设计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患者护理,配合救治。对3组患者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患者入导管室一手术开始时间,院内心梗复发率及院内再手术率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3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显著,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手术率2个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患者入导管室一手术开始时间显著短于实验1组。结论实施导管室规范化护理路径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优化了护理流程,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于2014年4月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选取2014年4月—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入院心电检查时间、心内科会诊时间、使用溶栓药物时间、患者入导管室时间。结果观察组入院心电检查时间、心内科会诊时间、使用溶栓药物时间、患者入导管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抢救护理实践中,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滞留时间,优化急诊流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多学科团队(MDT)联合一键式启动急救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8月31日急诊行PCI的107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9年3月1日~8月31日急诊行PCI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MDT联合一键式启动急救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首份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D2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MDT联合一键式启动急救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模式化的救治平台,实现同质化护理,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和业务能力,密切科室间联系,优化医疗资源,提高救治效率,利于团队合作共赢,推动多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规范化急救路径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2016年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急诊路径表,对照组实施常规入院程序。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90 min的占73.91%,而对照组只有23.91%(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恐惧情绪评分(11.85±3.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61±4.18)分;观察组医护满意度评分(91.89±5.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7.11±4.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规范化急诊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toB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1—6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对比2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PCI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