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例糖尿痛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寒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多为感染表现,腹部B超及腹部CT检查为首选,准确率较高,大部分经内科保守治疗可痊愈.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长程应用有效抗生素、良好控制血糖及适时脓肿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PH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69例DPHA与134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多见于中年女性,多位于右肝,多为直径5~10 cm的单发脓肿.NDPHA患者腹痛症状较DPHA患者明显,低蛋白血症(<30g/L)、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DPHA患者(P<0.05).两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DPHA患者和NDPHA患者分别以肝动脉、胆源性为主要感染途径.隐匿性肝脓肿感染途径在两者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单用抗生素、脓肿穿刺排脓或穿刺置管引流、开腹手术等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HA患者住院时间>3周者比率明显高于NDPHA患者(P<0.05).结论 DPHA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不典型,且更容易合并并发症.及时控制血糖、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并适时脓肿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肝脓肿为细菌侵入肝脏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0.006%~2.2%不等,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发现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一个潜在的可控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3.6倍,且多为隐源性感染.有糖尿病基础的肝脓肿患者与无糖尿病基础的肝脓肿患者相比,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治疗方面都有明显差异.此文主要阐述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发肝脓肿10例.结果:糖尿病并发肝脓肿多发生于右叶.好发于血糖控制不良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胆囊炎,胆结石是主要诱因,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诊断首选B超.治疗方法为B超引导下肝穿刺置管引流,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经内外科治疗10例均临床痊愈.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对糖尿病伴有发热者应高度重视.控制血糖,及时治疗胆道感染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感染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14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组52例和非合并组62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记录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等实验室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畏寒寒战、发热、乏力、呕吐、恶心、黄疸、肝大等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合并组临床表现腹痛、肝区压痛和肝区叩痛占比高于合并组(P<0.05)。两组患者WBC、Hb、ALT、AS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组患者NEUT%高于非合并组(P<0.05);两组患者替考拉宁、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抗菌药物使用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组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占比高于非合并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腹痛、肝区压痛、肝区叩痛临床表现发生率低于非合并患者,合并患者NEUT%、PLT、ALB、CO_2-C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明显,抗感染治疗同时应该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6.
林志金 《现代医院》2007,7(6):10-12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并发肝脓肿(DLA)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16例D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DLA占同期肝脓肿的26.7%(16/60),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明显腹痛并不常见(25%),普遍存在肝功能损害,细菌培养阳性率低(31.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治疗中15例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3.75%。结论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易漏诊误诊。在治疗DLA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有效抗生素,适时超声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相对少见,且易漏诊、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收治的1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6例、女4例,年龄14~72岁,糖尿病病史1~13年,Ⅰ型糖尿病3例,Ⅱ型7例。10例临床资料见表1。本组病例根据临床表现、超声或CT检查诊断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9例经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PH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30例DP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PHA患者30例,均为2型糖尿病,明显腹痛并不常见,普遍存在肝功能损害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治疗后痊愈11例(36.7%),有效18例(60.0%),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DPHA症状多不典型,且多无明确诱因,治疗应以控制感染、处理脓肿为主,方案个体化,兼顾血糖控制及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军文 《中国保健》2007,15(24):57-58
目的报告5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提供并分析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病例1主要表现贫血;病例2开始表现为乏力,以后表现高热、寒战;病例3、4开始表现为高热、寒战,其中1例出现一过性晕厥;病例5表现为低热,肝区不适.5例病人中合并肺感染2例,无1例出现明显肝区疼痛,无1例有胆道疾病.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病因也并非常见胆道系统、门静脉系统感染继发所致,部分为隐源性肝脓肿,容易误诊,对糖尿病患者出现高热、寒战者应想到肝脓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症 ,易合并呼吸道、泌尿系和皮肤感染。但合并肝脓肿少见 ,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我科 1993年 2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收入病房的 5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 ,5例均为 型糖尿病 ,男 3例 ,女2例 ,平均年龄 47.3± 10 .2岁。 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其中恶心、呕吐 2例 ,上腹部疼痛肝大 3例 ,肝区叩击痛 2例 ,黄疸 1例 ,诱发酮症酸中毒 4例。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 4~ 2 8d,合并肺炎 2例 ,泌尿系感染 1例。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 ,最高达 2 7.…  相似文献   

11.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27(3):105-107
目的了解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0岁(81例)组和≥60岁(71例)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分析出现脓毒性休克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2.6∶1;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占49.3%(75/152);≥60岁患者更易合并胆道疾病和高血压,白蛋白水平更低,影像学显示更易合并脓肿腔内积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原体阳性,是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易合并基础疾病,且影像学上常有积气表现,老龄和病原体阳性与脓毒性休克相关,需积极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探讨糖尿病患者产气荚膜梭菌(Cp)感染导致肝脓肿、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分析某院2022年8月收治的1例Cp感染引起肝脓肿、溶血性贫血、血流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索到19篇外文文献,结合本研究1例,共纳入20例患者。男性、女性各10例,平均年龄70.7岁,合并糖尿病12例。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死亡17例(85.0%),从就诊到死亡平均时间23.84 h,其中14例(82.4%)患者在明确病原菌诊断前已死亡,11例(64.7%)患者在入院≤8 h因抢救无效死亡;存活患者仅3例,均在疾病早期得到病原学结果,2例患者早期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另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肝脓肿自行破溃至肝包膜下,肿块缩小。Cp感染肝脓肿合并溶血性贫血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极高,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怀疑Cp感染时,应立即行穿刺液/血液革兰染色,或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等检测手段明确病原诊断,以期通过早期调整敏感抗菌药物和清除感染病灶改变患者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13.
18例溶组织内阿米巴致肝脓肿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华  包东武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23-3624
[目的]探讨临床对于阿米巴肝脓肿诊断错误的常见原因. [方法]对误诊18例阿米巴性肝脓肿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阿米巴性肝脓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细菌性肝脓肿等肝胆系统疾病;18例患者肝穿刺脓液直接涂片均查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而得以确诊. [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阿米巴肝脓肿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的认识;尤其是临床检验师应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结构,掌握阿米巴病的寄生虫学检查方法,避免阿米巴肝脓肿病的误诊.肝穿刺脓液直接涂片检查,其方法简单,快速,阳性率高.故对疑诊病人病原学诊断尤为重要,这是及时诊断溶组织内阿米巴肝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8例,对患者行穿刺脓液培养,检测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测试;治疗后根据治疗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78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检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21%,革兰阳性菌占21.79%。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均较为敏感,耐药率均16%,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80%;主要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0%、9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脓肿尺寸、糖化血红蛋白、治疗方法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321(1.035~1.687)、1.079(1.027~1.134)、1.008(1.004~1.013)、1.695(1.187~2.420)、5.672(1.165~27.624)(P值均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警惕炎性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害,并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发生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0例,对80例患者行肝脏穿刺脓液培养,观察并记录患者病原学组成及培养结果,分析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发热、腹痛、贫血等临床症状,分别占92.5%、25.0%、53.8%,肝脏脓灶大小(9.8±2.8)cm;检测出病原菌80株,革兰阴性菌63株占78.8%,革兰阳性菌17株占21.3%,其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占6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为100.0%,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结论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发热、腹痛、贫血为主,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60例,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血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88.37%,以肺炎克雷伯菌33株为主,革兰阳性菌5株占11.63%;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较低。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肝脓肿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治疗时应足量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肾皮质化脓性感染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细菌性肾炎2例,肾皮质脓肿3例.结果 2例急性细菌性肾炎患者经抗生素治疗痊愈,3例肾皮质脓肿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中1例继发肾周围脓肿,脓肿破溃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导致死亡.结论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应与急性肾盂肾炎和伴有发热或坏死液化肾癌相鉴别,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肾输尿管返流或引流不畅的患者为发生此病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疗,无出血、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细菌性肝脓肿采用超声或CT引导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风险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8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不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出现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比例高于无腹膜炎的患者(P<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慢重肝患者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慢重肝患者。提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起病较隐匿,应及早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肝脓肿是严重的肝组织化脓性感染.由于肝脏血液循环丰富,大量毒素吸收可导致严重的毒血症.随着影像学及微创理念的发展,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基本被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所取代,我们2003-2011年采用CT定位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48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3岁,脓腔直径3.8~11.5 cm,平均5.4 cm.患者发病时主要症状:寒战、高热、右上腹持续性钝痛.血常规检查,37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在20×109/L以上,10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在(15 ~ 20)×109/L,1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下.入院后行超声及CT检查,脓肿局限于肝右叶31例,局限于肝左叶10例,左右叶均存在7例.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28例,高血压冠心病11例,其他疾病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