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应用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nual function score,MFS)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研究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化湿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MFS和MAS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20-422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是否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将7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QO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S-QOL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针刺和康复训练,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刺血治疗,治疗时间2组均为6周。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71.88%,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血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咏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824-2825,282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泼尼松治疗,实验组应用泼尼松结合温针灸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手功能及整体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16例,好转45例,总有效93.85%;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36例,总有效率70.77%。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在水肿、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减轻,但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无实用手,且失用手与辅助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辅助手47例,实用手11例,对照组辅助手42例,实用手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消除水肿,有助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针、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体针、水针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偏瘫侧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体针、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总共治疗5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MBI评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单项组与联合组各30例。单项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则采用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上肢疼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单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将退行性膝关节炎5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中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26例中,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1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用西医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病患者8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0例患者,显效244例、有效123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91.75%;对照组400例患者,显效120例、有效151例、无效129例,总有效率为67.7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病方法安全,患者乐于接受,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5例,予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对照组45例,单纯运用康复训练。治疗1月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上加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2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改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善、手肿程度改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P<0.05)。结论: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比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对照组用肩周封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纯肩周封闭组(P<0.05),而且治疗组在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风池、肩髑、肩谬、臂月需、曲池等穴位中药贴敷,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30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3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为3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4周。2组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偏瘫侧肩痛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在减轻偏瘫侧疼痛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脑卒中后肩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加肩部阻滞(SB)治疗,14d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VAS治疗组减低,明显低于对照组(t=34.19,P<0.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9.03,P<0.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和训练,研究组给予物理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应用中药四逆散加味配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并与对照组33例单用西药治疗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率比较,治疗组87.9%,对照组57.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6.87%,对照组74.19%,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将8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痊愈33例,显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5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将退行性膝关节炎5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中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26例中,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13,P&;lt;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用西医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