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97-198
目的对比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8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90例)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B组(130例)采用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C组(6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 d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方面,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其中又以腹股沟疝修补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90例腹股沟疝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就临床结果与同期收治的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对照组同病种患者8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应用止痛剂率、发热率、尿潴留率、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操作简便,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明显加快了康复进程,并降低了复发率,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al,TEP)组(n=40)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n=42),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住院费用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TEP组在患者总住院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使用止痛药物例数与疼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与开放组的11.9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情况。结论: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措施,TEP具有微创的优势,但费用方面高于开放术式,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建议患者选择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33.2%、8.9%,观察组分别为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4%,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表明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相对而言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助于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侧疝71例、腹股沟直疝79例.按手术类型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每组各50例.对比(1)三组手术时间、手术24小时术后疼痛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2)三组术后2年腹股沟疝复发情况.结果:(1)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均短于传统疝修补术组,比较有差异(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在手术24小时术后疼痛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上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传统疝修补术组,比较有差异(P<0.05).(2)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2年腹股沟疝复发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传统疝修补术与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本院在2005年之前对174例患者运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2005—2012年期间对182例患者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观察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对治疗患者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之后,患者在治疗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为4.9%,而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为15.5%。结论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治疗方式相对较为简单,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童健群 《中国卫生产业》2013,(8):146-146,148
目的对应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患有腹股沟复发疝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患有腹股沟复发疝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传统疝修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股沟复发疝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再复发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患有腹股沟复发疝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年,复发率对照组7.5%,治疗组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例数、所占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跟踪1年,对照组有3例出现慢性疼痛,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慢性疼痛,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继续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开放式经腹股沟入路腹膜前间隙UPP三维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效果。方法:30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式),26例采用腹膜前间隙UPP修补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Rutkow组低于UPP组(P0.01)。在手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方面Rutkow组明显高于UPP组(P=0.002)。结论: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疗效肯定,UPP术术后异物感轻,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高者,建议用UPP术式。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12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5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资料。结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成人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平面补片与网塞补片,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与对比研究。方法:使用平面型聚丙烯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304例,使用网塞型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3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切口脂肪液化、阴囊水肿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局部疼痛感无统计学意义,局部异物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补片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平面补片在疝修补术后异物感少,价格低的优点,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放式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放组(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组(腹腔镜疝修补)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P均<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开放组的26.67%(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为腹股沟疝患者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腹股沟疝患者100例,分为2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5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修补术组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学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的麻醉方法针对成年人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各项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43例和硬膜外麻醉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和讨论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后一般情况对比,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较大统计学差异(P>0.05),但局部浸润麻醉组手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总人数为21人(48.8%),硬膜外麻醉组手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总人数为27人(62.7%)。两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成年人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中采取局部浸润麻较之硬膜外麻醉能够更好的减少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评价电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切开法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2 0例腹股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 6 2例实施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5 8例实施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伤口出血、感染、尿潴留、阴囊水肿等 )、出院时间、复发率、切口美观指数。结果 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切开法组外 ,其余各指标均优于切开法组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较之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确实有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和并发症少等较多优点 ,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更多更优良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陆徐辉 《健康研究》2013,(6):438-440
目的探讨分析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320例,根据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应用单纯平底短型网塞补片(A组)、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B组)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C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A、B组患者手术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随时间点的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具有损伤轻、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