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中CD44V6、PCNA、E -cadherin和EGFR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6例甲状腺癌 ,其中 3 1例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 ,2 5例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 ,17例甲状腺腺瘤和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D44V6、PCNA、E -cadherin和EGFR检测。结果 癌肿组的CD44V6、PCNA和EGFR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组与正常组 ,(P <0 0 5 ) ;E -cadherin在恶性甲状腺肿瘤中的阳性率比它在良性甲状腺肿瘤中要低。结论 ①这 4个基因蛋白均与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可以作为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指标 ;②这 4个基因蛋白都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甲状腺癌较好的转移及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恶性卵巢肿瘤中CD44V6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恶性卵巢肿瘤、20例良性卵巢肿瘤和2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CD44V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2)有转移者CD44V6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原发灶。(3)CD44V6阳性表达者近期疗效比阴性者差。(4)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期别有一定关系,但与病理类型、组织学级别无关。结论 (1)CD44V6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2)CD44V6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指标。(3)CD44V6与近期疗效有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肿瘤中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5 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和 2 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 6 4 0 % ,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 (37 0 % )和癌旁甲状腺 (2 5 0 % ,P <0 0 5 )。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关 ,在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Ⅲ~Ⅳ期病例 ,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Ⅰ~Ⅱ期病例 (P <0 0 5 )。CD44v6阳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及死亡率显著高于CD44v6阴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和死亡率 (P <0 0 5 )。结论 :CD44v6表达对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评估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抗原和bcl 2的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并探讨CD15与bcl 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0例甲状腺癌、4 5例甲状腺腺瘤和 2 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和bcl 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CD15和bcl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8 0 %和 4 6 0 % ,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P<0 0 5) ,CD15和bcl 2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 (P >0 0 5)。CD15表达与bcl 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CD15和bcl 2表达对预测甲状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是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50例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VEGF及其受体蛋白在甲状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组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4)甲状腺癌预后不良组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为甲状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存活素和CD44V6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survivin)和黏附分子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urvivin、CD44V6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30例甲状腺滤泡癌(FT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32/70)、53.3%(16/30);CD44V6在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0例甲状腺滤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5/70)、66.7%(20/30),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CD44V6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7=0.386,P〈0.05),且两者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Survivin和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且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印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染色阳性率为68.3%(41/60);p53蛋白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染色均阴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D44V6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CD44V6的检测对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诊断及转移潜能的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VEGF-C和CD44V6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的VEGF-C和CD44V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8例,不伴颈淋巴结转移(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2例。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VEGF-C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84%和81.58%,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VEGF-C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和52.38%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P<0.01);结论VEGF-C和CD44V6在甲状腺癌淋巴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VEGF-C和CD44V6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变异体单抗(CD44v6单抗)在宫颈浸润癌及转移癌中的表达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CD44v6表达阳性率恶性组显著高于正常组.(2)有转移者CD44v6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结论(1)CD44v6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2)CD44v6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9号细针穿刺甲状腺癌标本43例,抽取组织细胞及术后石蜡切片组织,均行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43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D44v6表达阳性率,分析其阳性率与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细胞学检测和石蜡切片比较。结果细胞学检测阳性表达21例,淋巴结转移组CD44v6表达阳性率53.8%,非淋巴结转移组为46.7%;Ⅰ期CD44v6阳性表达率42.9%,Ⅱ期52.9%,Ⅲ期100.0%。而石蜡切片阳性结果27例,淋巴结转移组CD44v6表达阳性率84.6%,非淋巴结转移组为53.3%;Ⅰ期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6.7%,Ⅱ期76.5%,Ⅲ期100.0%,分期越高,表达阳性率越高。另外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细胞学检测CD44v6阳性表达率52.0%,石蜡切片阳性率72.0%,高于其他类型,与其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是一致的,而在分化差的髓样癌中无表达,说明CD44v6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型有关。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转移相关基因CD44v6测定方法是可靠的,若结合石蜡切片,阳性率会更高。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有一定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预后及颈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C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胃癌、12例胃良性肿瘤和20例政党胃黏膜组织中CD44V9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CD44V9阳性表达率(55.0%)明显高于胃良性肿瘤组(16.7%)(P<0.05)和正常组(0)(P<0.01);良性组(16.7%)高于正常组(0)(P>0.05)。CD44V9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84.0%)、浆膜浸润组(69.7%)、远处转移组(87.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3%)(P<0.01)、无浆膜浸润组(37.0%)(P<0.05)、无远处转移组(50.0%)(P<0.05)。结论:CD44V9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CD44v3基因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3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恶性卵巢肿瘤、20例良性卵巢和21例正常果组织中CD44v3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CD44v3表达性率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2)有转移者CD44v3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灶阳阳性率高于原发灶;CD44v3阳性表达者近职效比阴性者差;3)CD44v3阳  相似文献   

13.
CD44v9基因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缲CD44V8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了41例恶性卵巢肿瘤、20例良性卵巢肿瘤和2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44V9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CD44V9基因表达阳性纺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良性组高于正常组:2)CD44V9基因表达在有转移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原发灶:3)CD44V9阳性表达率与临床期别有一定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D44V3 、CD44V6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 例卵巢恶性肿瘤、20 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1 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44V3 、CD44V6 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CD44V3、CD44V6 表达阳性率恶性组显着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有转移者CD44V3 、CD44V6 阳性率显着高于无转移者,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原发灶;CD44V3、CD44V6 阳性表达者近期疗效比阴性者差;CD44V3 、CD44V6 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类型、组织学级别无关。结论 CD44V3、CD44V6 与近期疗效有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CD44V6在50例食管癌及食管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的阳性表达率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4V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大体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与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CD44V6是判断食管癌侵袭转移的指标,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CD44V6(细胞粘附分子44变异体6)的表达及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阴性45例)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的表达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1.1%,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5%;伴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3%;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和生存期乳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不同。结论:CD44V6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CD4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CD4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巢式PCR、光密度扫描和免疫组化等方法,从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检测了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D44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44标准型(CD44H)在恶性组和良性组中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1.5%和18.8%,差异有显著性;CD44HmRNA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宝荣 《肿瘤学杂志》2004,10(4):223-22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VEGF、CD44v6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1),VEGF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1),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VEGF、CD44v6表达增高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作为监测肿瘤发生、复发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两项指标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43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石蜡标本中Galectin-3蛋白及CD44v6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陆结节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1)。Galectin-3联合CD44v6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8%、93.4%和88.8%,而单独检测Galectin-3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2%、90.1%和92.3%。结论 Galectin-3和CD44v6(尤其是前者)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