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13C-辛酸呼吸试验测定糖尿病患者胃固体排空时间及其变异性,以及心自主神经病变和病理性胃排空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 9例对照者和15例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7.8%]1周内行2次^13C-辛酸呼吸试验,采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半排空时间(t1/2)和缓慢期时间(tlag)同时采用心自主神经功能试验判断有无心自主神经病变。结果 对照组t1/2批内CV为11.7%,tlag批内CV为19.4%,糖尿病患者t1/2批内CV为17.8%,tlag批内CV为28.2%,对照者和糖尿病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t1/2和tlag的批内CV在糖尿病患者伴有无心自主神经病变之间以及在正常胃排空时间和延迟性胃排空时间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3C-辛酸呼吸试验测定胃固体排空功能有较高的重复性,并不受心自主神经病变和病理性胃排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排空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测定32例FD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空腹及脂餐后60min血浆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胆囊排空功能,获得不同时相胆囊排空指数.结果FD组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指数、MT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且MTL与胆囊排空指数呈正相关(r空腹=0.82,r餐后=0.94,P均<0.01);FD组空腹血浆CCK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餐后CCK与胆囊排空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FD组空腹与餐后血浆VI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VIP与胆囊排空指数呈负相关(r空腹=-0.81,r餐后=-0.47,P均<0.01).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S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FD患者(运动障碍型)存在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障碍.血浆促胃肠动力激素(MTL、CCK)水平下降和抑制胃肠动力激素(VIP)水平升高是FD患者胆囊排空障碍的病因和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营养不良患儿的胃动力及排空.方法应用B型实时超声对30例营养不良患儿液体试验餐后的胃运动与排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营养不良患儿餐后胃体蠕动和胃窦收缩频率明显减少,液体胃排空速度明显减慢(P〈0.01).结论 提示对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可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丁林,普瑞博恩)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以增加胃排空速度,增加能量的摄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患者组与健康飞行人员(对照组)胆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对来院接受年度大体检的18例患有胆囊息肉的飞行人员及18例年龄、飞行机种、飞行时间相仿的健康飞行人员进行胆囊超声检查,分别于空腹状态下及脂餐后1 h 测量胆囊最大长径、上下径、前后径,根据椭圆体公式计算空腹胆囊体积及脂餐后残余胆囊体积,计算胆囊排空率。比较两组之间胆囊排空率的差异。结果 PLG 组18例,约占同期住院体检飞行人员(257例)的7.0%,总体上PLG 组的胆囊排空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PLG 是飞行人员中的常见病,其发病可能与胆囊排空功能不良有密切关系。胆囊排空功能检查可以列为招飞体检及飞行员年度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52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用脂餐超声试验测定脂餐后 60min胆囊排空率 ,并与 2 0例健康成人做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空腹胆囊容积较正常人大 (3 3 .2 7± 9.3 2 )ml,p <0 .0 5,脂餐后 60min ,胆囊残余容积明显增大 (2 3 .56± 7.94)ml ,p <0 .0 1,胆囊排空率明显减低 (2 9.19± 6.65) % ,p <0 .0 0 1。结论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空腹胆囊容积和脂餐后残余容积增大 ,胆囊排空率降低。对于不明原因的胆囊排空率降低者 ,在除外胆囊本身疾患和其他原因后 ,应考虑糖尿病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试验餐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的胃运动功能。方法:将99mTc-植酸钠6MBq加入黑芝麻糊粉80g,受试者3分钟内服下,然后以全胃为感兴趣区,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得胃排空曲线,计算15、30、45、60和90分钟胃排空率。结果:NUD患者服试验餐后,60和90分钟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低于正常值x±s为标准,则49/60例NUD病人胃排空功能异常。促动力型药物吗丁啉和H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了对治疗NUD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而吗丁啉对胃排空率降低者的疗效优于胃排空率正常者。结论:用自然餐进行胃排空研究能较好反映胃的功能,对NUD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彩超检查胆囊情况、脂餐后胆囊排空功能的临床体会.方法 患者术前空腹时详细记录胆囊大小、壁厚情况、结石数目及大小,有无皱襞及位置,并且对胆囊底的位置进行定位;脂餐后60min、120min测量胆囊大小,估测排空功能.结果 97例中68例胆囊排空功能≥30%,脂餐后60min胆囊排空功能(%)均数65.23±27.69,脂餐120min胆囊排空分数(%)均数64.5±28.12,P>0.05,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胆囊壁上息肉样病变28例,胆囊壁间结石3例,胆囊皱襞15例,1例胆囊皱襞只留有针孔样结构,均行微创保胆取石术,胆囊排空功能<30%29例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结论 彩超显像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情况、脂餐后胆囊排空功能的变化,保证了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既保留具有排空功能的胆囊,又取尽结石的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患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飞行人员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 方法 采用双核素标记试餐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SPECT)技术 ,对 5 4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UD)飞行员(其中包括类溃疡型 2 3例 ,运动障碍型 2 6例 ,返流型 5例 )和 6 4例健康飞行员进行胃排空测定 ,求出各自全胃半排空时间 (T1 /2 ) ,近端胃半排空时间 (PT1 /2 ) ,固体食物开始排空前的延迟时间 (T1 )及其异常的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NU D组飞行员液体 T1 /2 延长 ,与 3型 NU D间均无明显关系 ;固体 T1 /2 明显延长 ,异常发生率 72 .2 % ,与运动障碍型 NUD和返流型 NU D呈正相关 (r=0 .81和 0 .78,P<0 .0 5 ) ;PT1 /2 与类溃疡型 NUD呈正相关 (r=0 .75 ,P<0 .0 5 ) ;T1 异常发生率 88.9% ,其中38.2 %延迟 ,与运动障碍型 NU D呈正相关 (r=0 .78,P<0 .0 5 ) ,另 6 1.8% T1 消失 ,与类溃疡型 NU D呈负相关 (r=- 0 .6 7,P<0 .0 5 )。 结论  NUD飞行员多有固体食物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液体试餐行改良的胃排空显像,选择最佳检查体位及胃排空功能评价指标;进而评估糖尿病患者胃轻瘫发生率,并为其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提供依据。 方法5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分别口服99Tcm-DTPA液体试餐后,即刻应用SPECT仪同时行平卧前位、平卧后位动态显像。影像采集结束后,勾画胃区ROI,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分别计算平卧前位、平卧后位胃半排空时间(GET1/2)及30 min胃排空率(GER30min)。3 d后服用同等量放射性核素液体试餐后行坐立后位胃排空动态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方式同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正常对照组及试验组胃排空显像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正常对照组平卧前位GET1/2为(12.76±2.22)min,其95%置信区间上限为17.1 min(可作为胃排空功能减退的判断标准)。对照组平卧前位和平卧后位、平卧后位和坐立后位GET1/2及GER30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11.20、-6.37、-9.77,均P < 0.01);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1组(无消化系统症状糖尿病患者组)和试验2组(有消化系统症状糖尿病患者组)平卧前位GER30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3.01,均P < 0.01),其中试验组平卧前位GER30min较对照组小,试验2组平卧前位GER30min较试验1组小。统计试验组GET1/2,41%胃排空功能减退,其中,9%胃排空功能重度受损。 结论液体试餐核素胃排空显像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胃排空功能检测方法。GET1/2和GER30min可作为胃排空功能减退程度的指标,并优选平卧前位进行检查,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吗丁啉综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素及胃排空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连续人院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6例,HBO组在给予吗丁啉(每次10mg,每天3次,连用4周)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HBO采用多人氧舱,在舱内停留120min,压力为0.25MPa(2.5ATA),戴面罩吸人纯氧60min(30min各2次,中间休息10min吸人舱内空气),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排除HBO治疗禁忌证)。对照组为单纯吗丁啉,每次10mg,每天3次,连用4周。45d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空腹血糖、胃排空时间及症状的改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对比。结果HBO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6.8%,症状的改善、胃动素及胃排空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在服用吗丁啉的基础上应用HBO可降低胃动素、加速胃排空时间,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同步观察正常人远端、近端胃排空运动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通过实时超声法检测100例健康人远端、近端胃排空运动,并与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 胃窦幽门协调收缩频率3.0±0.8次/min、幅度1.5±0.5cm与胃电图的胃电频率、幅度无明显差异.胃底-体交界处胃液体排空迅速有序,胃半排空时间30.0±4.0min.结论: 超声能准确评价正常胃排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睡眠剥夺对大鼠胃运动及相关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胃排空、胃电活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19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即急性睡眠剥夺组(A组)、慢性睡眠剥夺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2个亚组.每亚组32只大鼠,即AI、AII.BI、BII.CI、CII;每个亚组再随平均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8只大鼠。利用放射分析法.使用放射性核素锝(^99m Tc).采取液相胃排空的方法检测胃的排空,利用浆膜法检测胃电的变化;利用生化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CGRP、NO含量。结果急性睡眠剥夺导致胃排空速率改变.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胃的排空速率逐渐降低;胃电活动在餐前逐渐降低.而餐后无明显规律.呈现紊乱状态;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血浆中CGRP的水平,逐渐降低,而NO水平却逐渐升高。慢性睡眠剥夺导致胃排空速率降低.但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胃的排空速率未再发生更为明显的变化.呈现低排空状态;胃电活动在餐前、餐后均无明显规律,呈现紊乱状态;血浆中CGRP的水平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现低水平状态.但与干预时间的关系不明显;NO水平呈现相对较高状态.且与干预时间关系不明显。结论睡眠剥夺对胃运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急性睡眠剥夺产生的影响相对显著.导致胃运动功能的降低.而且可以引起大鼠血浆中某些胃肠道激素水平的改变;慢性睡眠剥夺对胃运动也产生影响.导致其功能紊乱,而且影响作用较为持久。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位素γ-照相法对56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测,其中8例患者同时采用小气囊测压法进行胃窦十二指肠运动测定。结果显示,①FD患者在餐后30、60及90分钟的胃固-液体排空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0.01)。②胃排空率与胃窦运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59,P<0.01),亦与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呈显著正相关(r=0.7347,P<0.0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FRD)胃液体、固体排空情况与PH值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15例GERD患分别进行胃镜检查、24h食管P 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功能测定,与对照组液体和固体胃排空率、胃半排空时间进行比较,分析GERD患液体,固体排空率与食管炎及24h pH值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GERD组液体胃排空率在15、3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固体胃排空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SCI)患者胆囊功能状况:方法对46例SCI患者、18例正常对照者和16例创伤者,进行^99Tc^m-亚氨乙酰乙酸(DISIDA)肝胆显像,以测定充盈指数(FF)和排空指数(EF),了解胆囊功能。并就年龄、性别、体重、损伤程度、脊髓损伤水平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SCI患者中的52%FF异常,59%EF异常,SCI患者FF和EF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女性、严重损伤和高水平损伤者更为明显。结论通过肝胆显像发现,脊髓损伤能严重影响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胃镜下胃动力类型、胃排空功能与导纳胃动图间的关系。方法 常规胃镜检查 ,将胃动力类型区分为胃窦弛缓型、胃窦紧张型、反流型及正常型。胃排空时间测定采用小钡条排空法。导纳胃动图应用体表电极 ,同步记录导纳胃容积变化及胃电信号 ,其波形做实时密度功率谱分析。结果 胃镜下胃动力类型、胃排空与导纳胃动图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胃窦弛缓型患者 ,其导纳胃动图主要表现为餐前胃动过缓 (6 9/ 89)及胃动乏力 (4 7/ 89)餐后无明显改善。胃窦紧张型导纳胃动图显示胃动过速 (13/ 2 2 )或胃节律紊乱 (5 / 2 2 ) ,餐后改善明显。胃排空延迟患者多见胃动过缓 (5 / 11)和胃动乏力 (8/ 11)。结论 导纳胃动图检测对初步判断胃动力障碍类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13 C 辛酸呼吸试验测定糖尿病患者胃固体排空时间及其变异性 ,以及心自主神经病变和病理性胃排空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  9例对照者和 15例糖尿病患者 [平均糖基化血红蛋白 (HbA1c) 7 8% ]1周内行 2次13 C 辛酸呼吸试验 ,采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半排空时间 (t1/ 2 )和缓慢期时间 (tlag) ,同时采用心自主神经功能试验判断有无心自主神经病变。结果 对照组t1/ 2 批内CV为 11 7%、tlag批内CV为 19 4% ,糖尿病患者t1/ 2 批内CV为 17 8%、tlag批内CV为 2 8 2 % ,对照者和糖尿病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t1/ 2 和tlag的批内CV在糖尿病患者伴有和无心自主神经病变之间以及在正常胃排空时间和延迟性胃排空时间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3 C 辛酸呼吸试验测定胃固体排空功能有较高的重复性 ,并不受心自主神经病变和病理性胃排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讨B超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评价胆囊功能的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的74例胆囊结石患者,采取常规脂餐试验,经B超检查对术前胆囊功能进行评估,对术后胆囊功能的恢复情况作出评价,记录相关检查结果。结果 148例患者术前经常规脂餐试验后,检查胆囊排空率〈50%者65例(87.8%),≥50%者9例(12.2%),其中≤12%者13例(17.6%),平均排空率为28.3%;术后经常规脂餐试验后,检查胆囊排空率〈50%者12例(16.2%),≥50%者62例(83.8%),其中≤12%者2例(2.7%),平均排空率为70.8%,手术前后胆囊功能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第1、3、6、12个月复查B超,共复发2例(2.7%)。结论术前对胆囊结石患者采取B超检查其结石特征、评估胆囊功能可有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手术术式及合理用药,术后对胆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对预测预后及复发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颈、胸段食管癌术后的核素胃排空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医学方法测定胃排空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和定量的优点.我们用蛋黄糕干粉、水加99mTc-DTPA制成实验餐,对24例健康人和7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胃代食道组28例、结肠代食道组14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组28例)进行了核素胃排空研究.结果表明,胃代食道组胃排空较正常对照明显加快(P<0.01),结肠代食道组(卧位)和胸段食管癌术后组胃排空较正常组明显延迟(P<0.01).而过快或延迟的胃排空都说明食管癌术后即使在3年以上,胃排空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排空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99m)T_c标记树脂试验餐测定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患者的胃排空时间(GET)。对比分析CAG和胃癌患者胃运动功能的变化。测定结果,对照组(36例)GET_1/2为37.3±16.0min;轻度CAG(21例)为35.0±10.5min;中重度CAG(13例),五肽胃泌素治疗前为68.3±35.3min,治疗后为37.1±6.5min;胃窦癌(8例)为80.9±47.9min,贲门癌(3例)为26.9±7.2min。其中胃窦癌和中重度CAG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认为,核素试验餐ν照像检查是符合生理的胃运动功能检查方法。中重度CAG患者GET 1/2延长的解剖基础可能与胃肌层萎缩有关。GET1/2的延长可能是促使胃癌发生的因素。应把中重度CAG患者做为胃癌防治的重点。胃泌素治疗有促进CAG患者胃排空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