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尖瓣成形术(tricuspid annuloplasty,TAP)是治疗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最常见的方法,但鉴于三尖瓣病变的多样性和影响三尖瓣成形效果的多因素性,三尖瓣成形术的选择临床上存在各种争议[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18例三尖瓣成形患者术前的肺动脉高压情况及三尖瓣反流程度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人工腱索二尖瓣形成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单独成形环,25例)和人工腱索组(成形环+人工腱索,2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前、出院前、术后1年心脏彩超测量结果,评价手术疗效,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出院前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内径(RV)、右心房内径(RA)、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及术后12个月LAD、LVEDD、RV、RA、MRA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前LAD、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LVEF、RV、RA及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12个月LAD、LVEDD、LVES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人工腱索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12个月LVEF均高于常规组,而术后12个月RV、RA、MRA均低于常规组(P 0. 05)。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12个月二尖瓣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疗效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人工腱索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12个月生存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全胸腔镜下人工腱索二尖瓣成形术可有效改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功能,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9月—2021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的32例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9例;年龄32~74(53.8±9.2)岁;三尖瓣置换术30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16例于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6例经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观察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生存率。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21.0(80.5,187.3)min,ICU停留时间4.0(2.0,10.5)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0(16.3,87.3)h,术后住院20.0(12.0,29.0)d。围术期死亡8例(25.0%,8/32),24例(75.0%,24/32)治愈出院。围术期主要并发症:32例患者中,低心排综合征6例(18.8%)、呼吸衰竭10例(31.3%)、再次气管插管8例(25.0%)、气管切开5例(15.6%)、肺部感染8例(25.0%)、胸腔积液5例(15.6%)、急性肾衰竭6例(18.8%)、急性肝衰竭1例(3.1%)、消化道出血2例(6.3%)、切口愈合不良3例(9.4%)。随访22例(91.7%,22/24),随访时间26.5(17.3,4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18例存活患者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均恢复至Ⅰ~Ⅱ级。患者术后1、2、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9%、68.5%、63.2%。结论 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安全有效,围术期及术后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健康人群中,约有80%~90%存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返流[1]。功能性三尖瓣返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是指在无器质性三尖瓣病变及相关心肌损伤的情况下,由于三尖瓣及其相关结构的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三尖瓣返流,常由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引起,是三尖瓣最常见的疾病。文献报道,至少1/3的二尖瓣病变患者存在中、重度三尖瓣返流[2],在实施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右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随机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住院患者中多种原因所致不同程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连续病例50例(三尖瓣反流组),排除有明显心律不齐、中度以上心包积液、扩张性心肌病等相关心肌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7岁(标准差16.5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8岁(标准差15岁),排除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超声检测三尖瓣反流程度、速度,估算跨三尖瓣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同时启用组织多普勒,测量、计算右心室Tei指数.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组的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及等容舒张时间之和IRT、ICT明显延长,ET明显缩短,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三尖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右心功能减低,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越重,右心功能减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心脏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严重二尖瓣反流会引起左室扩大,最终导致左心衰竭、房颤和肺动脉高压。对于二尖瓣反流,药物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症状,而且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或手术时机。虽说外科手术瓣膜修复或置换术被认为是二尖瓣反流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因需要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一些高危患者不能耐受,术后恢复时间长。因而研发微创、低风险、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器械已成为国内外心血管器械研发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跨三尖瓣血流E峰评估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三尖瓣反流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9)、中度组(n=42)和重度组(n=26),测量跨三尖瓣E峰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患者E峰值分别为(48.6±13.8)cm/s、(47.4±11.7)cm/s和(78.3±26.1)cm/s。轻度组和中度组的平均E峰值相近,但均低于重度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E峰值大于62 cm/s评估三尖瓣重度反流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92%。结论跨三尖瓣E峰值与重度三尖瓣反流相关,可以作为评估三尖瓣反流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径路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婴幼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经右心房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及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患者20例作为Ⅰ组,经右心室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及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患者20例为Ⅱ组。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Ⅰ组患儿手术治疗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带管时间、转出ICU时间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Ⅰ组患儿术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2组右室流出道膨出瘤、右室流出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术前血清CK-MB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4 h和术后24 h,Ⅰ组患儿的血清CK-MB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右房径路行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儿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带瓣管道(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或肺动脉)应用于肺动脉闭锁根治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4年5月,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1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手术中用超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所有病例均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肺动脉分流术后7例,肺动脉单源化手术后3例,距离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为2.1年。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16岁,平均6.4岁。体质量8~50 kg,平均21.6 kg。同种带瓣肺动脉管道14例,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3例,管道直径20~24 mm,平均22.1 mm。结果术后低心排出量死亡1例,其余16例出院,1例因出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于术后1个月植入永久起搏器。随访6个月到8.5年,平均为4.5年。随访的16例中,中度肺动脉瓣反流1例,中度三尖瓣反流3例,轻度肺动脉瓣狭窄2例。15例未见明显肺动脉瓣反流。2例分别于第5、7年出现肺动脉跨瓣压差64、58 mm Hg。带瓣管道完好率为68.8%,无随访死亡病例。结论作为右室流出道重建材料,同种异体带瓣管道应用于肺动脉闭锁矫治手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老年患者共5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可视化组) 28例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组(TESSYS组) 26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和手术时间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2 d、3个月、6个月的VAS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近期疗效相近,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乔刚 《医学信息》2009,22(4):327-328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瓣膜置换三尖瓣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2月间我院13例三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5例,Ebstein畸形4例,先天性三尖瓣发育不良4例,均接受了生物瓣膜置换三尖瓣手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3~6个月,随访2个月~3年3个月,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现瓣周漏、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血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生物瓣膜进行三尖瓣置换,对于无法成形或既往成形失败的患者,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重症瓣膜病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重症瓣膜病手术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对12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痛人施行瓣膜置换术,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31.5%.男58例,女6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1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17例,二尖瓣病变者108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47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83例,7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27例合并左房血栓,主动脉瓣病变9例,退行性病变4例,11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术前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49例,术前X线胸片心胸比例>0.70者64例,心电图示115例合并心房颤动.心脏彩超多普勒示:左房内径(LAD)62~95mm,平均(68.0±10.2)mm,其中≥70mm者52例,左室舒张未径>65者76例,EF<0.40者44例,MVR65例,AVR9例,DVR47例.术中对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行三尖瓣成形术83例,对巨大左心房折叠/成形术43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症15例,严重心律失常8例,肺功能不全16例,肾功能衰竭2例,无死亡率.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例,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护、注意围手术期各环节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经食管超声对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评价,探讨超声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门诊筛查选择适合经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于术中及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右室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手术前后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术后左、右房室腔的径线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5),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心排血量(CO)均较封堵前明显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LVSV)及排血量(CO)均较封堵前增加,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以及左室和右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术后肺动脉瓣上最大血流速度、三尖瓣口E峰流速、三尖瓣反流最大流速及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5),二尖瓣口E峰流速显著增大(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可及时反映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评价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老年患者中“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本中心对连续的32例单纯性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老年患者(≥65岁)施行了二尖瓣成形术,并排除了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心肌病等导致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5~76岁,平均(68.4±2.8)岁。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本组患者手术均采用5-0 prolene缝线行二尖瓣交界区“缘对缘”缝合,闭合交界脱垂区域,且均植入二尖瓣成形环。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存活,随访12~48个月。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Ⅰ级24例,Ⅱ级7例,Ⅲ级1例)。21例患者二尖瓣无或仅有微量反流,11例患者有轻度二尖瓣反流,无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无SAM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术前为(158.2±28.6) mL,术后为(123.2±18.3) mL,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老年患者中采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交界区脱垂,具有简单、有效、易操作的特点,缩短手术时间,且可获得良好和稳定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FE)评价二尖瓣成形术中植入Gore-Tex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腱索部分断裂的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12例二尖瓣部分腱索断裂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5.58岁。前叶腱索断裂2例,后叶腱索断裂10例。行Gore-Tex人工腱索植入二尖瓣成形术,在术前及术后进行TTE检查,评价反流程度.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ID)、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TTE显示植入Gore—Tex人工腱索后,二尖瓣反流较术前有明显减轻,术后LVDd、LAID及PASP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5).LVEF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ore—Tex人工腱索植入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中期的TTE随访显示Gore—Tex人工腱索植入二尖瓣成形术有较好的疗效.但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快速诊断、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1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症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结果术后10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0 d心脏超声右室横径、主肺动脉宽度、三尖瓣反流压差和反流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术后全部病例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术前及时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手术彻底清除血栓是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髂静脉支架成形术对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病变(NIVCL)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 4月~2018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22例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NIVCL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1例左侧髂静脉狭窄,1例右侧髂静脉狭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反流持续时间(VCT)及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00%,术后无支架闭塞、下肢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一期支架通畅率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腹腔镜Toupet和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 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74例进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r 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患者行Toupet胃底折叠术(Toupet组),30例患者行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 h监测p H、GERD-Q量表评分及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术后患者反流症状较术前均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De 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完整松弛压力(IR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DCI)、总反流次数、GERD-Q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Toupet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4. 5%),Nissen组出现吞咽困难7例(23.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Toupet和Nissen胃底折叠术都是治疗r GE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Toupet术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Nissen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经典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运用"蛋壳"优化球囊成形技术,观察临床和影像学各类指标,探索新术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常熟市中医院骨科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例48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运用"蛋壳"优化球囊成形技术;对照组24例采用经典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Genant's半定量法判断椎体的畸形程度和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末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12. 5%,对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Genant's半定量法术后Ⅰ度占82%,对照组Ⅰ度占7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运用"蛋壳"优化球囊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创心脏外科直视手术(MID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淮北矿工总医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接受MIDCS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7.5±10.2)岁。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20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中均采用TEE监测。麻醉诱导后TEE检查修正诊断,指导建立体外循环,开放升主动脉前指导心腔排气;术中,于病变处理完成后即时TEE监测心内血流、瓣膜及心功能情况;于手术操作完成、心脏复跳后,应用TEE评价手术疗效,以无残余分流、瓣周漏、瓣膜关闭不全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为治愈。结果 经术中引导,20例患者均准确置于引流管、排空心脏。经TEE检查修正诊断5例:1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术中发现另有一小的房间隔缺损,术中一并予以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者房水平仅有微量分流,无需处理;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三尖瓣前叶裂,均行瓣叶修复后再予三尖瓣成形术;另1例则排除了左心房血栓。病变处理完成后,因术中TEE即时评估疗效不满意而更改手术方式2例:1例三尖瓣成形术后瓣膜关闭不满意者改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室间隔修补术后残余分流者改行胸骨正中切口继续修补。另有2例术毕即时通过TEE发现低心排血综合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全组未见食管损伤和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无残余分流、瓣周漏及少量以上反流,黏液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LVEF为54%~69%(61.40%±3.65%),与术前[44%~67%(58.70%±5.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 P<0.05)。本组患者治愈率100%。结论 术中TEE监测应用于MIDCS中,在补充修正诊断、引导体外循环建立、手术操作完成后监测心内排气、评价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微创心脏外科直视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